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65篇 |
免费 | 46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8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46篇 |
综合类 | 240篇 |
基础理论 | 56篇 |
污染及防治 | 13篇 |
评价与监测 | 3篇 |
社会与环境 | 26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篇 |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4篇 |
2013年 | 8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28篇 |
2010年 | 24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12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8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调查渤海海岸带的浮游生物的种类与分布 ,分析影响浮游生物的主要人为因素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32.
海岸带蓝碳是海洋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较高的固碳能力和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重要的作用,目前成为海洋蓝碳研究中的热点与重点。在国内外相关研究基础上,对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蓝碳本底现状分析表明,中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生境总面积16.16~38.16万hm~2,年碳汇量约为126.88~307.74万tCO_2,总储碳量13 877~34 895万tCO_2,其中主要贡献者为盐沼。结合IPCC给出的碳汇计量建议使用方法与清洁能源机制计量方法标准,对如何计量红树林、海草床、盐沼3部分的碳汇做了方法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中国可预期海岸带蓝碳碳汇增量约为340~516万t CO_2。 相似文献
33.
海岸带是一个在地理意义上和社会经济意义上独具特征的区域。这种条带状的区域,包含着巨大的环境价值和经济价值,因而受到沿海国家的重视,并已形成一种“海岸带”的社会意识。随着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海岸带的研究领域愈来愈广阔,自然资源综合研究与日俱增。近年来,美国海岸带的研究,在环境、社会经济和海岸工程的基础上,特别强调资源、生态系统、计划和管理法规等方面,出版了有关海岸带技术、环境、社会 相似文献
34.
基于面向对象的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海岸带复杂多样的土地利用信息,选取山东省乳山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运用 Landsat TM遥感影像数据,基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利用不同地物的光谱、形状、纹理和空间关系等特征,通过多尺度分割、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提取研究区土地利用信息,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①隶属度函数法和标准最邻近分类法结合,提取出乳山市海岸带12 种土地利用类型信息,很好地区分了盐田和养殖水面、林地和园地,可提取出主要的道路和河流等细长线状地物;②将提取结果与最大似然法对比,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精度达到82.50%,Kappa系数为0.809 1,分别比最大似然法提高了11.44%和0.105 5,很好地避免“同物异谱”和“异物同谱”对分类精度造成的影响,有效地避免了“椒盐”现象。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中分辨率遥感影像精度较高,为海岸带土地利用信息的快速、准确提取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5.
江苏省海岸带N、P污染特征分析与控制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苏省海岸线长953.9km,内水面积2.18万km2(含滩涂),领海面积0.98万km2,毗连区面积1万km2,合计4.16万km2,其中沿海滩涂面积0.51万km2。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的陆域污染物进入沿海海域,海洋生态系统受到威胁。这严重影响了江苏省海上苏东计划的实施,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各级政府的关注。1调查方法当前,江苏省海岸带环境状况发生了很多新的变化。氮(N)、磷(P)污染物成为新的、重要的污染因子。2001年4月起“江苏省碧海行动计划”课题组开展了为期半年多的碧海行动环境专项调查,收集整理江苏省各环境监测站位、监测断面和监… 相似文献
36.
为探究县级以上海岸带区域人类干扰指数(human interference index, HI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生态意义,本文利用遥感数据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HII计算方法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其更适合大范围研究区的计算,并分析了1990-2020年江苏省海岸带HII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键驱动因素,最后以HII与选取的代表性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探讨了HII的生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各县、市HII在空间分布上,由北向南呈先下降、后升高、再下降的趋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研究区的HII为0.2800、0.3620、0.1804、0.2917;(2)人工建筑的扩张和滩涂围垦是影响HII高值区空间分布的关键驱动因素;(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的斑块经历了集聚到破碎化再到集聚的过程,且HII具有一定的生态意义。本研究结果可为江苏省海岸带地区人类活动的调控和生态系统管理提供更多的空间信息和理论指导,也为计算大尺度空间的HII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7.
为摸清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状况,发掘我国海岸带蓝碳减缓与适应气候变化的潜力,分析了我国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基本状况及保护恢复情况,阐述了海岸带蓝碳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响应机制,论述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发展面临的形势及管理需求。最后,提出了我国海岸带蓝碳应对气候变化的发展建议,即推进海岸带蓝碳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现我国海岸带蓝碳的系统性监测,积极开展受损蓝碳生态系统修复案例的研究,加强海岸带蓝碳保护与修复的公众参与度,增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38.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海岸带区域的生态脆弱性逐渐凸显。本文基于VSD模型,从暴露性、敏感性及适应能力三个维度构建了包括3个层级、23个指标、5个评价等级的海岸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选取全国第六大海岛县东山县作为研究区域,分为三个单元分区分别进行评价。结果表明,VSD模型可有效用于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的科学评估,评价结论显示东山县的东南部区域脆弱性程度最高,北部区域次之,西南部区域最低。通过筛选对三个区域影响均较明显的指标,得到东山县海岸带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要构成因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东山县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建议与措施。 相似文献
39.
海底地下水排泄(SGD)作为沿岸地带的重要水陆交换过程,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SGD指地下水进入到海洋的过程,包含陆地含水层中地下淡水排泄(SFGD)和再循环的海底地下水排泄(RSGD),既影响着海岸带的生态环境,也制约着局部或全球的元素循环。由于其通常在水下发生,容易被研究者们所忽视;同时,由于它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对SGD的精确测量比较困难。重点论述了局部和区域范围SGD的观测方法和最新研究热点,评估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并展望了SGD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