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97篇
安全科学   3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374篇
基础理论   57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47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5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虫子 《环境教育》2007,(9):37-40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9月3日表示,持续近两个月的"流域限批"行动取得初步成效。各地清理的1162个违法企业和项目中,目前已关停400个、停产整顿249个、限期治理102个;追缴排污费7.25亿元,罚款787万元。同时也表示"流域限批"已是环保总局所动用的最大限度的行政手段。此最"狠"一招是否能彻底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老路还有待观察,但值得欣慰的是这最"狠"一招的收益明显。但真正要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变还需要将之转换成长效的制度而不是短期的风暴。  相似文献   
652.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原型定位观测资料分析,结合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和数学模型计算,研究了黄河下游河道的萎缩成因,并提出了河道萎缩的含义,以及表征河道萎缩的因素及其判别因子。研究表明,河道萎缩的根本原因是水沙过程变异与河道边界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河槽过水断面面积变化量、同流量水位变化量、河底平均高程抬升速率和横断面形态等可作为河道萎缩的表征因子。  相似文献   
653.
清代综合治理黄河下游水患的常用策略与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霍有光 《灾害学》2000,15(1):73-78
对清代防汛、抢险、堵决、浚河等方面“以水治水”的科学治河策略与方法加以钩稽与总结 ,目的是为当今治理黄河提供借鉴与启迪  相似文献   
654.
<正>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环境保护对于全世界而言还是一个崭新的话题,我国的环保事业也正处于启蒙发端之际,一群从中国东部城市江苏徐州走出来的天真浪漫的孩子,在一位热心环保公益事业的普通教师的带领下,组建了以保护环境为己任的徐矿环境小记者团。鉴于这一绿色团体对环保事业的一腔热忱、执着追求和不懈奋斗,经原国家环保总局推荐,在1996年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  相似文献   
655.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OCP) concentrations in tree bark from the upper Yellow River region were determined. Total OCP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2.7 to 82 ng/g dw, with a mean of 20 ng/g dw. Concentrations of total(Σ) DDTs(0.49–37 ng/g dw), HCHs(0.55–4.5 ng/g dw), and HCB(0.1–1.0 ng/g dw) were much higher than the other OCPs and accounted for 89% of the ΣOCP concentrations. p,p′-DDT was the dominant member of the DDT pesticide group and-HCH was the dominant HCH isomer. The p,p′-DDT/p,p′-DDE and-HCH/-HCH ratios suggested that there were recent DDT and-HCH releases. OCP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were estimated from the tree bark, and the estimated median ΣDDTs, ΣHCHs, and HCB concentrations in the air were 0.09, 0.14, and 0.024 pg/m3, respectiv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tal OCP concentrations and socioeconomic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indices were assessed using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 regression equation including all these factors was obtained.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ertiary industry were the two dominant factors that appeared to affect OCP concentrations in the upper Yellow River region.  相似文献   
656.
山东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碳储量及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影响是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大气CO2浓度的剧增为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微小变化直接影响大气温室气体的浓度。本文利用2003~2010年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及20世纪80年代全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碳数据,对山东省黄河下游流域土壤碳密度、碳储量及时空变化规律和固碳潜力与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 m土层有机碳库约占我国SOCP的3.28%;表现出"碳汇";水稻土碳密度最高、砂姜黑土次之,滨海盐土最低;研究区0~1.0 m土层固碳潜力为1.02×109t,相当于可减少大气中0.081%CO2浓度。通过相关性分析表明,在土壤中增施有机肥和N、P、K肥,以及施用Zn等矿质肥料可有效提高土壤中的有机碳量,提升土壤固碳能力,而含Cl量过高是滨海土壤固碳的破坏性因素。本研究为缓解大气CO2浓度的剧增的环境压力,发挥和提高我国土壤生态系统的固碳潜力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7.
长江干流近岸沉积物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长江干流上、中、下游人口分布密集的主要城市江段、三峡库区等19个监测断面的近岸沉积物样品,分别分析了枯水期和丰水期沉积物样品中砷、汞、铜、铅、镉、锌和锰等重金属含量在长江干流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枯水期,砷和铅在三峡库区寸滩断面含量最大,铜和汞在入江口含量最大.丰水期,长江干流最上游的两个监测断面汞、砷、铜、铅4种重金属含量均较低;三峡库区砷、铜、铅3种重金属总量均较大,汞含量也较高.依据相平衡分配法和沉积物污染指数法(SPI),选取铜和铅两项参数,对长江干流近岸沉积物质量进行风险评估,结果显示,长江干流19个监测断面近岸沉积物等级均为Ⅰ类,但入江口沉积物污染指数(SPI)值最大.  相似文献   
658.
对滨海湿地黄河周边地表水的可溶性盐分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距离黄河越远,地表水pH越小,电导率越大;垂直河道地表水全盐含量为,黄河水<距河道5 Km农田附近地表水<距河道7 Km柽柳附近地表水<距河道8 Km碱蓬附近地表水,反映出黄河对周边的淡水补给.在雨季,地表水中HCO3-含量被稀释,使得pH高于旱季,而电导率、全盐含量小于旱季;阴离子中的氯离子以及阳离子中的钠离子含量较大、尤其是碱蓬群落附近的地表水,反映出植被对环境的适应与改善.  相似文献   
659.
人工温地的建设比较简单,而且基本不需要耗能,因此其造价和运行管理费要比传统的处理工艺低。同时,湿地生态系统是水生植物、微生物、动物的栖息地,具有生物多样性,是生物产出量最大的系统之一,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同时,湿地系统如建设得好,还可以改善环境,调节局部小气候,对降解污染物和净化空气有一定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价值。本文以位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刁口乡为例,全面解析了以人工湿地建设来恢复黄河故道生态湿地。  相似文献   
660.
县级行政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大约70%,改善县城人居环境对于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人居环境指标,采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方法对鲁豫黄河沿线的12个县域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各县人居环境现状差异。通过量化比较和综合分析,发现研究区域发展不均衡性明显。主成分分析表明,前三个主成分分别代表人口、经济和财政情况,是影响居住环境的关键因素。通过聚类分析把县城发展程度分为三类。结合实地考察的成果,分析区域差异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改善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