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1篇 |
免费 | 30篇 |
国内免费 | 9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00篇 |
废物处理 | 7篇 |
环保管理 | 118篇 |
综合类 | 447篇 |
基础理论 | 58篇 |
污染及防治 | 21篇 |
评价与监测 | 39篇 |
社会与环境 | 28篇 |
灾害及防治 | 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30篇 |
2022年 | 31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51篇 |
2013年 | 36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50篇 |
2008年 | 45篇 |
2007年 | 72篇 |
2006年 | 50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801.
利用微核试验和彗星电泳试验评价黄河兰州段水质致遗传毒性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微核和彗星电泳试验对黄河兰州段鲤鱼(Cyprinuscarpio)红细胞大小及其DNA损伤(微核、核异常、单链断裂和遇碱不稳定点、双链断裂)进行了研究,并以刘家峡水库为对照.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采得的鲤鱼其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加(P<0.05),DNA单链断裂和遇碱不稳定点损伤比例和程度加重,但两样点差异不显著(P>0.05),这表明兰州段黄河水质有明显的致遗传毒性作用.同时两种检测结果显示,不同的遗传毒性检测手段具有不同的检测终点和机制,建议在监测环境污染致遗传毒性作用时考虑检测方法的统一和标准化,从而得到更可靠、全面的结果.图4表3参15 相似文献
802.
黄河入海口水质评价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河入海口2004-2011年的水质进行评价与预测,采用灰色聚类法分析水体DO、CODMn、NH3-N 3项指标,总结水质年均变化情况.建立水质GM(1,1)灰色预测模型,用实际水质指标值检验其精度,并用此模型预测未来4年水质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4-2015年期间,黄河入海口水质在2004-2007年波动较大,但将越来越好,CODMn、NH3-N呈下降趋势,DO、达标率呈上升趋势,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水质变化原因以期对黄河入海口水质分析预测与水体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3.
我们习惯了居高临下,面对自然界,总是王顾左右而言它。毛泽东生前曾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细想,水利岂止是农业命脉,还是工业之咽喉,国民经济之瓶颈,更是人赖以生存之要素。 相似文献
804.
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多环芳烃污染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4年11月对黄河兰州段11个采样点的水样、悬浮颗粒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作了初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在此河段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总PAHs浓度范围分别为水中,2920~6680ng/L;表层沉积物中,960~2940ng/g(干重);悬浮物中,4145~29090ng/g(干重);其中含量较高的是和芘,且分子量较小的PAHs所占的比例较大。来源分析结果显示,黄河兰州段水环境中PAHs的来源是燃烧源和石油源混合的结果,为混合输入型。用生物学阈值对表层沉积物质量进行评价,黄河兰州段表层沉积物的PAHs污染不算严重,偶尔会产生负面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805.
黄河水质例行监测项目优化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祥有 《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99,12(4):223-225
通过近8年对黄河兰州段水质例行监测结果统计分析,提出优化筛选监测项目和新增监测项目的建议,优化筛选监测项目,将会使今后的例行监测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收到更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06.
沿黄河下游湖泊湿地植物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沿黄河下游湖泊湿地是黄河健康生命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植物群落演替及其多样性研究对湿地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分析了沿黄河下游湖泊湿地植物物种组成及其群落的演替模式,并计算了群落植物多样性特征指数,包括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均匀度指数Pielou(E)。结果表明,研究区湖泊湿地共有77种植物,属于28科61属,除榆树Ulmus pumila Linn.为木本植物外,其余76种为草本植物,其中有1种轮藻门植物,1种蕨类植物;从空间来看植物群落演替过程为沉水植物菹草群落→纯水烛群落→水烛群落→水烛+扁秆藨草群落→藨草群落→芦苇群落,青龙湖湿地水环境的变化,使湿地植物群落的类型也随之发生变化;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低于1.12,Simpson指数为0.41~1,Pielou均匀度指数为0.8左右;芦苇群落的物种数最多,有32个物种,水烛群落以12种次之,菹草群落、水烛+扁秆藨草群落和扁秆藨草群落中的物种数差别不大。沿黄河下游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较低,湿地系统有向陆地系统过渡的趋势。 相似文献
807.
黄河中下游表层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淡水沉积物中磷形态的标准测试程序(SMT),研究了黄河中下游10个沉积物样品中磷的赋存形态变化规律和分布特征,并分析了沉积物中磷的来源和释放潜力。研究结果表明,黄河中下游沉积物中总磷(TP)的含量为85.0~128.2 mg.kg-1,无机磷(IP)的含量范围在52.4~80.0 mg.kg-1,有机磷(OP)的含量范围在28.4~48.2 mg.kg-1。其中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而无机磷中以钙结合态磷为主。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NaOH-P的含量与活性态Fe、Al含量总和有一定的线性关系。黄河沉积物向上覆水体释放磷的潜力不大。 相似文献
808.
废弃塑料包装物的管理及资源、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塑料包装材料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而获得广泛应用。但塑料材料的原料——石油,目前面临枯竭窘境。同时,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处理存在巨大的环境压力。焚烧包括塑料包装废弃物在内的生活垃圾,用于发电,是日本曾经采取的方法。近年来,因存在难以逾越的生态环境问题,而逐渐废止。工业生态学的材料流的循环利用模式,是解决资源耗尽、废物充斥的理想方法。源头分离是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的前提条件。按塑料品种分类回收,以材料形式重复利用,保留了塑料的材料价值,还需要解决,再加工过程造成材料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将单一品种塑料转化成单体,不同塑料品种的单体转化率有很大差距,缩合聚合物较高,而PP、PE等则不然。混合塑料的热裂解可获得化工原料和燃料,又达到减少垃圾总量和石油资源循环利用的效果,具有开发潜力。填埋方式占用土地又人为阻碍了有机垃圾回归生物圈。控制性堆肥对避免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造成的生态环境灾难,再建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模式,发挥重要作用。生物降解塑料袋对堆肥的实施,具有特殊价值。PET和E-CO在食品包装某些应用领域有优势,而PVC食品包装物的使用和废弃后再利用都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809.
黄河下游断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黄河下游断流的发生特点、断流成因及断流对三角洲人民生产生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这些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断流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叠加所致,但主要影响因素为人类活动,而气候变化、源区生态环境恶化也是导致黄河径流减少的重要因子,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黄河径流量改变的百分比还未确定;黄河下游断流对河口海域生态系统、三角洲演变、工农业生产及城乡人民生活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严重断流时会导致三角洲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并产生一系列生态问题。今后一段时间,要研究保障区域生态安全的生态用水量,合理利用黄河水量的丰枯周期,从根本上解决黄河下游的断流问题。 相似文献
810.
不同消解方法对黄河水样总磷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三种不同的消解方法,消解黄河水样后,用氯化亚锡还原光度法测定总磷,结果发现三种消解方法的精密度较好。但三种消解方法测定值的平均值存在着明显差异。差异是由方法本身的误差造成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