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6篇
综合类   325篇
基础理论   54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5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1.
针对黄河上游河库连通背景下水库的污染源解析不足的问题,基于薄膜梯度扩散和高分辨率孔隙水采样,分析了黄河上游典型水库——沈家河水库的污染特征和扩散通量.结果表明,清水河入库口水质为劣Ⅴ类,沉积物为重度污染状态.各点位上覆水可溶性磷酸盐(SRP)平均值低于孔隙水,表明沉积物SRP因浓度梯度向上扩散.各点位DGT-P与DGT-Fe的相关性及沉积物-水界面浓度差存在空间异质性,1号的沉积物DGT-P释放受Fe-P还原释放主导,2号的表层沉积物DGT-P释放能力较差,3号的表层沉积物DGT-P的释放能力较强,可根据释放机制采取不同治理措施.沉积物-水界面附近1号(4~8 mm)、 2号(8~20 mm)和3号(-8~8 mm)发生NH+4-N浓度减小和NO-3-N浓度增加的现象.沉积物释放导致的TP、 TN和NH+4-N负荷增加量分别占总量的100%、 78.3%和56.5%,表明沉积物释放是负荷的主要来源,但是清水河输入对氮的影响不可忽略.结果为黄河上游水库污染源...  相似文献   
312.
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区,其上游水源涵养区对黄河流域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科学统筹城乡发展、合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UGB),对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上游典型城市临夏回族自治州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利用及相关遥感数据,运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生态敏感性分析评估了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生态质量,并在此基础上,结合CA-Markov对比分析了有无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条件下未来城市增长边界发展情况。结果表明:(1)2005—2015年,临夏回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整体较差且逐年下降,2015年生态质量(RSEI)结果降至最低(0.38)。同时,生态敏感性也从中度敏感变为低度敏感。(2)2005—2015年,研究区城市扩张面积增长6.04 km2,通过CA-Markov模拟得到的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95.88 km2,超出规划面积3.2 km2,城市扩张未得到有效约束。(3)RSEI-CA-Markov模拟2030年的城市建设用地为90.36 km2,小于政府规划面积2.32 km2,符合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因此,基于RSEI-CA-Markov划定的黄河上游生态脆弱地区UGB具有更强的城市管理能力,有利于引导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也可对中国其他生态脆弱城市生态—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13.
基于价值—风险的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分区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不断威胁着生态系统健康与人居环境质量。为探究黄河上游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安全状况,本文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18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借助生态系统服务模型、生态风险模型,定量分析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态风险指数的时空演变规律,并通过Z-score标准化的方法建设了四类生态分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各土地利用类型均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其中建设用地由于耕地和草地的转入增加最显著,增长面积为118 km2,增长率为46.36%。(2)研究区总体服务价值变化程度较小,生态系统服务以调节服务为主且草地提供价值最高。高服务价值区主要分布于临夏州西南部和卓尼县等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地区。(3)研究区生态风险水平总体偏低,整体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特征,其中低、较低生态风险区占总面积的76%以上。(4)四类生态分区均发生了较小的变化,表明生态分区处于较为稳定的发展状态。不同生态分区的空间分布连续性差,其中以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高生态风险区(I)最为典型。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风险(价值—风险)建设生态分区,可为协调区域人地关系与明确未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14.
视界     
《环境教育》2014,(7):38-39
正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2014年6月30日,2014年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开始。壮阔的景象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摄影:吕剑平有了绿色的血液,城市才能健康生长。尽管香港是世界人口最密集的城市之一,但郊野公园面积占香港面积的约40%,全港绿化覆盖率约达70%。图为香港船湾淡水湖航拍所得。  相似文献   
315.
正湖北省石首市麋鹿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天鹅洲湿地,洲滩纵横,林草丰茂。自保护区1991年成立以来,麋鹿守护者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传播麋鹿文化。保护区内麋鹿博物馆面积约1800平方米,共有动植物标本300余件,图片100余幅以及电子解说触摸屏、投影、音响等电教设备,还配备可容纳100人的多媒体演示厅,是中南地区唯一专门展示生态保护的博物馆。麋鹿心结科普广场一次可容纳游客  相似文献   
316.
有机磷酸酯(OPEs)作为一类新污染物,具有毒性、持久性和生物累积性等特征,在生产生活中广泛使用且易进入环境中,对生态系统存在潜在风险.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UPLC-MS/MS)测定了黄河干流及其支流入海口典型区域地表水中14种OPEs的浓度水平并总结分布特征,使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解析其污染来源,并评价其生态风险.结果表明,各点位地表水中∑14OPEs浓度范围为183.81~1 674.52 ng·L-1,平均值为638.25 ng·L-1,磷酸三(2-氯乙基)酯(TCEP)和磷酸三(1-氯-2-丙基)酯(TCPP)是主要的OPEs;流经城市区域的小清河与黄河干流和其它支流的OPEs组成特征不同,表明人类活动影响较大.∑14OPEs沿黄河入海口方向先升高后,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源解析结果显示不同行业工业废水排放和交通运输等人类活动和大气沉降是地表水中OPEs的来源.生态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在黄河干流、小清河和支脉河中TCEP对水生生物具有高风险,磷酸正三丁酯(TnBP)和磷酸三苯酯(T...  相似文献   
317.
通过明确不同轮作休耕方式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探索农田土壤肥力对轮作休耕方式响应的微生态变化特性,为促进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农田生态修复和耕地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以2018年开始的长期轮作休耕定位试验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通过FUNGuild真菌功能预测工具,分析田间定位条件下不同轮作休耕方式[长期休耕(LF)、冬小麦-夏休耕(WF)、冬休耕-夏玉米(FM)和冬小麦-夏玉米周年轮作(WM)],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功能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LF使耕层(0~20 cm)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而WF则使冬小麦收获后深层(20~40 cm)土壤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增加;所有土壤样本中共获得2262 OTU,划分为14门、34纲、75目、169科、309属和523种,两个土层中共有的OTU分别包含420类(0~20 cm)和253类(20~40 cm);4种轮作休耕土壤真菌群落门水平上的结构组成相似,但相对丰度各异,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被孢菌门(Mortierellomycota),总丰度分别为91.69%~96.91%(0~20 cm)和91.67%~94.86%(20~40 cm);PCoA分析发现,PC1和PC2可以分别累计解释45.56%(0~20 cm)和46.20%(20~40 cm)的群落组成差异;LEfSe的LDA (阈值为4.0)结果可知,LF、FM、WF和WM中共有64个真菌进化枝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差异(P<0.05);RDA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TOC)、全磷(TP)、碱解氮(AN)和含水率(SWC)同是显著影响0~40 cm土层真菌群落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通过FUNGuild功能比对发现,不同土层不同处理间的主要营养类型同为腐生营养型、腐生-共生营养型、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和病理营养型,但其相对丰度存在差异;LF耕层土壤以病理-腐生-共生营养型真菌为主,深层土壤中则以病理营养型真菌相对丰度最高,而种植过小麦或玉米的处理(FM、WF和WM)两个土层都以腐生营养型为主.由此可见,不同轮作休耕方式改变了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营养类型,季节性休耕可用于调控集约化种植的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农田土壤生态系统健康和谐.  相似文献   
318.
根治黄河中游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恢复其昔日良好的生态环境状况,自然条件是具备的,技术上是成熟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在经济上摆脱贫困是前提,选择发展战略是关键。基于上述看法,本文提出了黄河中游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及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基本途径和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319.
德州市位于黄河流域下游平原,是主要农业粮食作物产区,地下水资源影响着农业安全和人民健康安全.研究地下水化学成因及生态环境影响,对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集243组地下水样品,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Piper三线图、Gibbs图及离子比值等方法,结合地质背景条件,运用PHREEQC计算矿物饱和指数,分析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及成因,并分析其生态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德州市地下水为弱碱性水,TDS介于234—28162 mg·L-1之间,区内占优势的阴、阳离子为Cl-、 SO42-和Na+、 Mg2+,浅层地下水化学类型以HCO3·Cl-Ca·Mg型,HCO3·Cl-Na·Ca、 HCO3·SO4-Na·Ca型等为主,深层地下水以HCO3·SO4-Na型水为主.德州地区地下水化学特征受岩石风化溶...  相似文献   
320.
调水调沙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溶存甲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黄河第9次调水调沙期间在黄河下游垦利站开展调查,分析了调水调沙对黄河溶存甲烷浓度分布及黄河甲烷年入海通量的影响.于2009年6~7月黄河调水调沙前、中、后期对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开展调查,探讨了调水调沙对黄河口甲烷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垦利站甲烷浓度变化范围为9.89~205.34nmol/L,与径流量和悬沙含量呈正相关,表明甲烷主要来源于河床底层浮泥的释放.调水调沙期间黄河向渤海输送的甲烷约为2.2×105mol,约占2009年黄河向渤海输送甲烷总量的50%,调水调沙对甲烷输送通量在年内的分配有较大影响.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三次调查结果显示甲烷浓度范围为3.71~37.77nmol/L,受黄河冲淡水影响较大.据估算黄河口甲烷的饱和度为(649.7±292.1)%,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是大气甲烷的净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