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安全科学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3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套袋对番茄和黄瓜果实农药残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果品的套袋技术,以黄瓜和番茄为试材,采用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多菌灵残留量,气相色谱法(GC-ECD)测定氰戊菊酯、氯氰菊酯和百菌清残留量,研究了套袋对果实中上述农药残留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明显减少了番茄和黄瓜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比不套袋分别减少84.5%~100%和12.5%~100%,符合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实践证明,在黄瓜、番茄等果菜类蔬菜栽培中采用套袋技术降低果实中的农药残留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2.
拮抗菌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测定了从沤肥浸渍液和土壤中分离并筛选得到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的6个菌株,编号为94-I、94-Ⅱ、94-Ⅲ、96-Ⅰ和98-Ⅱ,测定其孢子悬浮培养16h时对黄瓜枯萎菌的抑制率分别为48.29%、0.00%、60.69%、39.28%、61.29%和72.32%,孢子和菌丝有的变畸形并产生大泡囊;平皿拮抗试验表明,其活体浓度为50%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74.52%、83.27%、90.60%、88.59%、89.35%和94.30%;而其相同浓度高压蒸汽灭活后的代谢产物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制率最大分别为33.215、52.22%、62.84%、46.57%、47.61%和70.34%。  相似文献   
23.
植物灭蟑螂 鲜黄瓜驱蟑螂切一段鲜黄瓜放在食品橱里,蟑螂就不会接近食品厨,两三天后,把它切开,使之继续散发黄瓜味,可驱除蟑螂.  相似文献   
24.
25.
采用田间试验,对乙蒜素乳油在长沙、广州、山东、北京四地的黄瓜及土壤中的残留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乙蒜素在黄瓜中的消解速度较快,乙蒜素在黄瓜中半衰期分别为广州3.47d,长沙1.37d,山东2.10d,北京3.18d;乙蒜素在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广州3.34d,长沙2.46d,山东2.60d,北京2.89d;41%乙蒜素乳油兑水稀释1500倍(乙蒜素浓度为33.75mg·L^-1),使用2次,末次施药7d后,乙蒜素在未检出-0.011mg·kg^-1,在土壤中为未检出。该药属于易降解农药(T1/2〈30d),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6.
建立了黄瓜和土壤中啶氧菌酯残留量的检测分析方法,对啶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残留规律进行了研究。啶氧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3.5×10^-11g;在黄瓜和土壤基质中的最低检出浓度均为0.005mg·kg^-1。对黄瓜和土壤2种基质,设置了0.005、0.05、0.25 mg·kg^-13个添加水平,每个添加水平设置5个重复,啶氧菌酯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68.61%-122.4%,变异系数为1.06%-17.2%。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氧菌酯在天津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1d和12.9 d,在山东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70d和10.3 d,在江苏地区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9.76d和14.9 d。距最后一次施药5d时,啶氧菌酯在黄瓜中的最高残留量为0.014mg·kg^-1,远低于欧盟规定的黄瓜中啶氧菌酯最大残留限量0.05mg·kg^-1。  相似文献   
27.
应用固化酶检测黄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固定液中加入适量明胶构成BSA-GA-gelatin系统,从而对传统交联固化酶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提高了固化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且经固定化的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常温下保存45d后仍未见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BSA、GA、明胶的最佳浓度进行了考察,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5%、0.5%、和0.1%.把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到96孔酶标板上并与酶标仪联用减少了因目视颜色变化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以往农药残留速测法普遍采用的表面冲洗法进行农药残留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提取效率大大提高,对大多数残留农药的提取效率可达到80%以上而且方法快速、简便.该方法用来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对黄瓜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灵敏度在0.1~0.2 mg/kg范围内.  相似文献   
28.
采用营养液栽培,研究了根际低氧胁迫下三氟拉嗪(TFP)对两个耐低氧能力不同的黄瓜品种幼苗根系中多胺含量和呼吸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低氧下,黄瓜幼苗根系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显著增加,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显著降低,乙醇脱氢酶(ADH)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显著提高,乙醇和乳酸含量相应增加;与耐低氧能力较弱的"中农8号"相比,耐低氧能力较强的"绿霸春4号"幼苗根系ADH活性增加幅度和乙醇含量较高,LDH活性增加幅度、SDH活性降低幅度和乳酸含量较低;与单纯低氧胁迫相比,添加TFP处理能显著降低黄瓜幼苗根系中Spd和Spm含量,增加Put含量,同时,根系中SDH和ADH活性降低,LDH活性增加,乳酸含量升高,植株根系生长受到严重抑制,并且对耐低氧性较强的"绿霸春4号"幼苗伤害程度更加明显.表明在低氧胁迫下,Ca2 、CaM参与了黄瓜幼苗根系多胺及呼吸代谢过程,TFP处理抑制了Ca2 .CaM信使功能,从而降低了黄瓜植株耐低氧的能力.表5参25  相似文献   
29.
油菜素内酯诱导黄瓜幼苗抗灰霉病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根际注射结合叶面喷施的方法,研究了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对黄瓜灰霉病的诱抗作用及其生理机制.结果表明,BR降低了黄瓜幼苗的病情指数,最高幅度达28.4%,提高了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增加了木质素和类黄酮含量,促进了灰霉病菌侵染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壮苗指数最高增加了23.4%.说明BR能诱导黄瓜幼苗对灰霉病的抗性,且最佳处理浓度为0.05mg/L.图3表1参28  相似文献   
30.
不同嫁接方式对黄瓜嫁接苗成活及生长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嫁接方式对黄瓜嫁接苗成活率、生物学性状及其植株抗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湘园三号黄瓜作为接穗,黑籽南瓜作为砧木,采用靠接、顶插、劈切、芽接四种嫁接方式,其嫁接苗成活率分别为100.0%、78.4%、92.9%和75.5%;其平均株高、平均真叶数均以靠接苗为大,分别为15.8cm、3.0片;四种嫁接苗的平均株幅无明显差异.以津春二号黄瓜作为接穗,分别以黑籽南瓜和西葫芦作为砧木,均采用靠接方式,其靠接苗成活率分别为99.4%、100.0%,平均株高、平均株幅和真叶数均以前者为大.经嫁接后,黄瓜植株枯萎病发病率明显下降,控制在0-14.0%范围之内;而未经嫁接的津春二号(对照1)、津春三号(对照2)黄瓜植株,病株率分别达到48.0%、3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