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8篇
安全科学   24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188篇
基础理论   55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孙钰 《环境保护》2011,(16):32-33
黄河源区正面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和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本刊记者通过参加黄河十年行2011年度媒体考察活动,得以亲身观察和记录了一些东西,应该说,母亲河隐忧不少。所幸,保护她的努力一直在继续。  相似文献   
12.
王兵  温奋翔  肖波 《环境科学》2016,37(9):3447-3452
为了对挺水植物在水环境与水生态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选取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为对象,通过模拟水培实验,对比研究了6种水体硝态氮质量浓度(10.68、23.88、42.22、63.33、82.92、97.13 mg·L~(-1))下,黄菖蒲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根冠比、叶绿素含量、氮累计吸收量以及对硝态氮去除效果的差异,以期明确模拟水体硝态氮质量浓度对黄菖蒲生长及其氮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首先,不同硝态氮质量浓度对黄菖蒲地上部分(茎叶)生长的影响大于地下部分(根);当硝态氮质量浓度为10.68 mg·L~(-1)时,黄菖蒲的根冠比增加;当硝态氮质量浓度为42.22~97.13 mg·L~(-1)时,黄菖蒲的根冠比减少.其次,黄菖蒲适宜生长的硝态氮质量浓度为23.88~63.33 mg·L~(-1);硝态氮质量浓度低于10.68 mg·L-1或高于82.92mg·L-1时,均会对黄菖蒲的叶绿素合成产生抑制作用.再次,黄菖蒲对氮的累积量随硝态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且地下部分对氮的累积能力优于地上部分;6种浓度下,单株黄菖蒲的氮累计吸收量为10.56~75.43 mg,其地下部分依次为地上部分的7.2、2.3、2.5、2.1、1.6以及1.5倍.此外,黄菖蒲对氮的利用效率与硝态氮质量浓度之间成显著的幂函数关系,且地上部分的氮利用效率高于地下部分.最后,黄菖蒲对硝态氮的去除率随硝态氮质量浓度增加而增加,6种浓度下黄菖蒲对硝态氮的去除率介于94.9%和99.3%之间,且水体中硝态氮质量浓度随时间延续呈指数函数降低.结果表明,黄菖蒲对硝态氮有很好的去除效果,但黄菖蒲的生长及其对氮的吸收与去除效率受水体硝态氮质量浓度影响显著,且地上部分较地下部分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3.
采用菲咯嗪法对黄渤海沿岸部分地点2009年表层水样以及山东荣成湾内的天鹅湖、近岸和远海部分站点2009~2011年采集的表层水样进行了Fe含量的测定,此外还检测了天津、荣成及日照采集的地下水水样。结果显示渤海沿岸除河北秦皇岛东山浴场,营口、秦皇岛西浴场、天津、东营支脉河口和昌邑沿岸表层水样的Fe(Ⅲ)以及Fe(t)浓度明显高于山东省黄海沿岸,而黄渤海沿岸各水样中Fe(Ⅱ)浓度均较低且差异不明显。荣成湾近岸和远海以及其内的天鹅湖站点水样的Fe(Ⅱ)、Fe(Ⅲ)和Fe(t)浓度周年变化不明显,Fe(t)浓度总体上为天鹅湖近岸远海。地下水中Fe(Ⅲ)浓度高于Fe(Ⅱ),但一些地下水中Fe(Ⅱ)浓度仍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帚橐吾(Ligularia virgaurea)作为指示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物种,研究其扩散对高寒草甸土壤特性产生的影响,对揭示黄帚橐吾的入侵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以黄帚橐吾微斑块为研究对象,根据密度等级划分6个扩散程度(D0,D1,D2,D3,D4,D5),并对各密度斑块的土壤理化特性和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黄帚橐吾密度的增加,各密度斑块的土壤pH值呈明显降低趋势,土壤含水量和全磷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D2-D3范围内达到最大值。土壤有机碳呈“N”字形变化,在D2达到最大值,土壤铵态氮含量为D5显著高于D4(P<0.05),硝态氮含量为D0和D2显著高于其余密度斑块(P<0.05),速效磷含量呈增加趋势,且D4显著高于D0和D3(P<0.05),全钾含量在D0、D3和D4显著高于D1和D2(P<0.05),速效钾含量在D2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D4显著低于其余斑块(P<0.05);土壤蔗糖酶活性在各斑块间差异不显著(P>0.05);D5的中性磷酸酶活性最高且显著高于D0和D...  相似文献   
15.
采用以二氯荧光黄为指示剂的硝酸银滴定法测定废水中氯化物。优化实验条件后,以该法测定质控样,相对误差-1.30%~2.70%,相对标准偏差0.10%~0.14%,加标回收率约为98%。用该法测定废水中氯化物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PM10作为大气污染物监测的主要指标之一,探究大气PM10浓度对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黄、渤海滨海带包括京、津和辽、冀、鲁、苏等工、农业大省,区域大气PM10污染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具有复杂性和典型性。在锦州、北京、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和盐城7个城市布设10个采样点,含7个城市点和3个农村点,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颗粒物的采样;同时,于冬季1月和夏季7月在锦州、天津和烟台进行合计60 d的加密采样,藉以确定研究区域大气PM10的时空分布和来源特征。结果表明,黄、渤海滨海带大气年均PM10总浓度为(129’18)"g·m~(-3),单月最低值出现在2015年7月盐城农村样点15"g·m~(-3),最高值为2015年3月北京城市点307"g·m~(-3)。盐城大气PM10浓度(城市点(85’27)"g·m~(-3)和农村点(66’35)"g·m~(-3))显著低于其他样点大气PM10浓度。渤海滨海带中西部的京(140’68"g·m~(-3))、津(169’60"g·m~(-3))两市大气PM10年均浓度显著高于东部的锦州(125’41"g·m~(-3))和烟台(109’31"g·m~(-3));而且黄海滨海带大气PM10年均浓度(114"g·m~(-3))显著低于渤海滨海带年均浓度(136"g·m~(-3)),总体上表现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特征。黄、渤海滨海带城市点和农村点年均浓度分别为(129’18)"g·m~(-3)和(112’30)"g·m~(-3);农村点春冬季大气PM10浓度和城市点浓度相当,无显著差异,夏秋季大气PM10浓度略低于城市浓度,表明农村地区大气颗粒物污染情况也较为严重,需受到关注。区域内PM10浓度季节变化整体表现为春冬高、夏秋低。利用多元回归分析初步判断黄、渤海滨海带PM10属于复合来源,大气PM10浓度约30%的变化与降水、人均能耗和沙尘天气相关。黄、渤海滨海带大气PM10浓度的昼夜变化不大,大气PM10浓度与气温呈现正相关,与风速和降水呈现负相关,表现为受各种气象因素综合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确认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学参考点用来指导渔业管理决策,通常以捕捞死亡系数来表达。补充型过度捕捞常常被理解为一个种群被捕捞至补充量出现实质性减少或失败时才发生。该定义很含糊,不能建立生物学参考点,它与捕捞死亡系数挂钩。因此,提出从减少一个世代亲体量的捕捞压力水平出发,定义补充型过度捕捞即是捕捞死亡系数使产卵群体低于其亲代平均生物量的临界点。常规的模型和亲体补充量数据都可确定这一参考点,并与亲体量的更替联系起来,从而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以印度洋黄鳍金枪鱼渔业为例,计算了其补充型过度捕捞的生物学参考点,提出限制围网诱鱼装置作业,减少幼鱼资源的过度开发,防止补充型过度捕捞发生引起资源的衰退。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具有毒性、生物蓄积性和半挥发性,并能在环境中持久存在。生物修复处理具有费用低、效果好、污染物残留量低、不产生二次污染、能够保持或改善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等优点。实验分别在对单一菌株、两两混合菌株及三株菌混合等三种情形下,对蒽、菲、芘的降解作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单一菌株对蒽、菲、芘有一定的降解能力,菌株混合时,对蒽、菲的降解率有所提高;三株菌种混合时,黄杆菌对放线菌、红球菌的生长过程有抑制作用;蒽、菲、芘的降解过程会不断交替进行着产酸和脱羧过程,使降解液pH值出现波动;同时在降解过程中,菌体能产生表面活性物质,这有利于蒽、菲、芘的生物降解转化。  相似文献   
19.
以粉煤灰为载体,制备铁/粉煤灰负载型催化剂,并利用该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降解活性黄染料废水,探讨了H2O2投加量、催化剂投加量、染料初始浓度和初始pH值等因素对染料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染料废水COD初始浓度为200 mg/L,初始pH值为1.7,投加0.5 g/100 mL催化剂及加入1.0 mL浓度为1.13 mol/L的H2O2溶液时,处理效果最好,此时染料废水的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分别达到63%和99%,并且废水的可生化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利用该负载催化剂能够有效地减少活性黄染料废水中Fe3+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20.
黄菖蒲和狭叶香蒲根系对氮磷的吸收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改进的常规耗竭法,研究了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 L.)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特征及差异。结果表明,这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吸收动力学特征均可采用Michaelis-Menten方程描述。2种植物根系对NH4+、NO3-和H2PO4-的亲和力(Km)和最大吸收速率(Vmax)有显著差异。吸收H2PO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较低的Km值,说明黄菖蒲具有嗜磷特性,并能够适应广范围浓度的H2PO4-环境,适宜用于污染水体磷的去除;吸收NO3-时,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较低的Km值,表明狭叶香蒲可用于广范围浓度NO3-污染的水体修复;吸收NH4+时,黄菖蒲根系具有较低的Vmax值和Km值,而狭叶香蒲根系具有较高的Vmax值和Km值,说明黄菖蒲适宜用于NH4+污染较轻水体的修复,而在NH4+污染较重水体中宜选用狭叶香蒲作为先锋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