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3篇
  免费   190篇
  国内免费   436篇
安全科学   202篇
废物处理   48篇
环保管理   75篇
综合类   1004篇
基础理论   142篇
污染及防治   200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20篇
灾害及防治   10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69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99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地震是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房屋脆弱性是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的关键指标。基于历史灾情数据的脆弱性曲线由于其参数较易获取,能够更快对地震灾害的影响进行预测,被广泛用于宏观尺度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中。然而,由于灾情数据的限制,此类曲线的精度与地区适用性仍然有待提高。本研究以1996-2017年我国116次地震灾害中不同烈度区土木、砖木、砖混和钢混四种结构房屋的毁坏比例数据为基础,采用logistic函数构建全国和部分省区的房屋脆弱性曲线,并对不同地震等级下的房屋毁坏比例进行预测。本研究可以增进对我国地震灾害房屋脆弱性的认识,并为不同尺度地震灾害建筑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与支撑。  相似文献   
972.
土壤-水体系中固/液比对溶解性石油烃吸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虹  陈硕  全燮  赵雅芝 《环境科学》2007,28(6):1295-1299
采用批实验的方法,研究了2种土壤在不同的固/液比(solid-to-solution ratio,SSR)条件下对溶解性石油烃(DPH)的吸附-解吸特性.结果表明,DPH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等温线符合线性方程;解吸表现出明显的滞后现象,滞后因子随SSR的升高而增加,随土壤有机碳含量(OC)的升高而减小,对于OC=1.54%的稻田土,当SSR从10.00 g·L-1变化至75.00 g·L-1,DPH的解吸滞后因子从1.43升高到2.21;对于OC=15.91%的黑土,当SSR从2.50 g·L-1变化至5.00 g·L-1,DPH的解吸滞后因子从1.18升高到1.37.说明吸附的不可逆性随SSR的升高而增强,随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升高而减弱.另外,研究发现由吸附等温线计算得到的kOC随SSR的升高(不可逆性的增强)而减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固定体系中kOC与SSR的关系模型,用于预测实际环境中DPH在土-水界面的迁移.  相似文献   
973.
发酵生物制氢反应器的产氢菌生物强化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智  任南琪  李建政 《环境科学》2007,28(12):2843-2846
将发酵产氢菌Ethanoligenens sp. B49投加到连续流搅拌槽式反应器(CSTR)的活性污泥中,以糖蜜废水为底物,进行强化活性污泥产氢效能的研究.对生物强化前和生物强化后反应系统的产氢能力、发酵产物组成和pH值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COD容积负荷为12 kg/(m3·d)条件下,投加产氢菌可显著提高反应系统的产氢能力并改善发酵产物组成.反应系统的比产氢速率从强化前的3.6 mmol/(kg·d)提高到强化后的5.7 mmol/(kg·d),是生物强化前的1.5倍.生物强化前,反应系统液相发酵产物乙醇、乙酸和丙酸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8、 5.3和4.8 mmol/L,生物强化后乙醇、乙酸和丙酸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0.5、 7.5和1.7 mmol/L,其中乙醇型发酵目的产物乙醇和乙酸在总发酵产物中的比例从生物强化前的72.0%提高为强化后的86.8%.生物强化作用使出水pH值从4.5~4.7下降为4.3.产氢菌的生物强化作用有助于反应器在低负荷运行期迅速形成产氢能力较高的乙醇型发酵.  相似文献   
974.
围绕耕地、林地与建设用地的占补平衡是兼顾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及城市发展需求的土地空间置换制度。然而,“耕-建”占补平衡却造成了大量耕地上山并撂荒的现象,有悖于“藏粮于地”的耕地保护方针。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和粮食产能核算模型,剖析山区农业大县万年县补充耕地撂荒特征、成因及粮食产能效应,提出联动“耕-林”占补平衡制度实现空间优化的方案。结果表明:(1)2010~2020年万年县补充耕地呈现上山和细碎化趋势,撂荒率约为14.77%。(2)当补充耕地海拔高度>130 m∩斑块面积<0.2 hm2、或所在村常住人口密度<400人/hm2∩斑块面积<0.2 hm2、或临近耕地交通距离>40 m∩斑块面积<0.2 hm2、或海拔高度>110 m∩临近耕地交通距离>70 m时,撂荒可能性较大。(3)可开垦利用为耕地的林地共3 183.39 hm2,其中有林地、其他林地、稀疏林地分别占88.25%、9.74%、2.01%。(4)通过上山...  相似文献   
975.
张智博 《安全》2022,(9):70-74
为量化k值的范围,确定煤样受冲击后破碎成小粒径需要多少消耗能,本文对5种不同硬度的块煤在不同冲击能量下进行破碎实验,基于新表面说公式A=k(1/d-1/D),探讨k值与坚固性系数值、破碎比功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坚固性系数为0.36~2.82的煤样的k值范围是174.43~1 547.08 J·mm;k值与坚固性系数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且随着单位质量煤的破碎功成倍增加,k值缓慢增加,取均值后拟合公式为k1=487.2f+9.221 4(线性拟合度为99.93%)。k值与破碎比功拟合结果说明:k值与破碎比功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拟合度为99.84%),拟合公式为k2=5.169 5w-27.645。可见k值可以反映煤抵抗外力破碎的难易程度,是煤抵抗外力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76.
应用耦合黑碳源示踪方法的区域大气化学WRF-Chem模式,对中国东部秋季黑碳气溶胶(BC)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中国中东部BC浓度较高(>2μg/m3), BC高值区(>4μg/m3)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两湖及四川东部等地区.工业源、居民生活源、交通源是BC的主要排放源,其中工业源会造成近地层BC分布呈点状高值,地形及气象条件也是影响BC累积和传输的重要因素.BC浓度较高的京津冀BC以本地源贡献为主,在不同的风场及大气扩散条件下,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占比的变化较大.BC来源可分为两种情形:一是传输型:地面风速较大,外来源贡献占比达35.1%;二是静稳型:地面风速小,大气条件静稳,以本地贡献(80.1%)为主,来自京津冀周边省份(山东、河南、山西和陕西)的贡献较少(6.9%).本地源与外来源对京津冀BC贡献比呈相反的日变化特征,其中傍晚~早上,本地贡献占比维持在较高水平;午后本地贡献占比减小,外来输送明显增强.当京津冀地区受外来输送影响更大时,日变化特征更明显,外来贡献在午后占比可超过40%.  相似文献   
977.
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浅水湖泊,因水产养殖等社会经济活动需要,淀内高密度建设围堤围埝,不利于水体交换,影响了水体环境和生态功能.基于MIKE 21软件,构建了白洋淀二维水动力模拟模型,选取水力滞留时间、滞水区面积比、流线分布均匀度等指标,提出了水体交换能力综合改善率计算方法,模拟了基准与低、中、高3种围堤围埝拆除强度情景的水体交换能力变化,进行了方案比选.结果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3种拆除强度情景下,流线分布均匀度均有增加,滞水区面积比分别减少6.17%、9.04%、9.24%,水力滞留时间分别缩短约1、2、3 d,水体交换能力综合改善率分别为34.37%、42.84%、47.25%,3种拆除情景对水体交换能力提升均有明显效果.本研究可为湖泊阻水构筑物拆除方案比选提供技术方法,为湖泊水体交换能力提升、水生态修复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78.
为了解河谷型城市宝鸡市大气中冬季黑碳(BC)气溶胶的污染特征及光学特性,于2020年11月15日-2021年3月15日,利用AE-31型黑碳仪连续监测BC质量浓度,结合周末效应、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分析对宝鸡市采暖期间BC气溶胶进行污染特征和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宝鸡市BC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3~4.8μg/m3,平均质量浓度为1.4μg/m3,BC的日变化大致呈双峰双谷型;采暖期周末效应指数W值大于0,主要受工作日机动车辆限行的影响。采暖期的AAE平均值为1.64μg/m3,AAE值整体大于1.1;12月19日起AAE值超过1.8,生物质燃烧是BC的主要来源。研究期间宝鸡市不同污染等级下污染物的主要输送气流均来自东南方向,且均为短距离传输,污染气团的活动范围呈喇叭状,与河谷东宽西窄的地形相似;采暖季WPSCF的高值区域主要分布宝鸡市本部及周围地区,河谷地形与主导风向对采暖、汽车尾气和工业排放的污染物产生了传输和堆积的作用,导致了BC潜在源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979.
为进一步提高重组Bacillus subtilis WSHB06-07发酵生产角质酶的产量和生产强度,在pH两阶段控制策略的基础上,考察了温度(27~40℃)对菌体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研究发现,37℃适于菌体生长而30℃适于菌体产酶.通过分析发酵过程中菌体比生长速率及产物比合成速率的变化,确定了温度两阶段控制策略,即0~4 h时控制温度37℃,4 h后将温度调至30℃.通过采用这一优化策略,角质酶酶活和生产强度分别可达312.5 U/mL和13.02 kU L-1 h-1,相比恒定温度37℃控制模式下分别提高了83.4%和10.9%.图6表2参13  相似文献   
980.
不同氮磷比下入侵种五爪金龙和本地种鸭脚木的竞争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在华南地区危害十分严重的入侵种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和其主要危害的本地植物之一鸭脚木Schefflera oc-tophflla为研究对象,通过竞争实验,分析了在3个不同氮磷比(5、15、45)下两种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三个氮磷比在3个不同营养量下重复.结果表明,氮磷比、营养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对五爪金龙和鸭脚木的多数生理生态指标具有显著的影响.在低营养量下,氮磷比最低(5)时五爪金龙具最佳生长,入侵潜力最大;随着氮磷比的增大,五爪金龙入侵潜力下降,鸭脚木生物量、Pmaz、SLA增大,有利于鸭脚木的生长;在中等营养量下,氮磷比最大时最不利于五爪金龙生长,氮磷比为15时最不利于鸭脚木的生长;在高营养量下,氮磷比最大时鸭脚木生长状况最好,而五爪金龙生物量、Pmax、SLA则减小.氮磷比的升高,更有利于鸭脚木的生长.另外,在低营养量时,随着氮磷比的升高,五爪金龙茎叶中的氮磷比反而明显下降,表明五爪金龙的生长更易受磷水平的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