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安全科学   132篇
废物处理   14篇
环保管理   30篇
综合类   499篇
基础理论   90篇
污染及防治   74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1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采用ZrC和SiC复相陶瓷对C/C复合材料进行改性,研究改性后的复合材料受到颗粒冲蚀破坏的烧蚀行为。方法采用注射法将ZrC和SiC复相陶瓷前驱体引入到等温化学气相渗透法(ICVI)制备的低密度C/C复合材料中,再通过高温热处理、ICVI的方法制备出ZrC和SiC复相陶瓷改性的C/C(C/C-ZrC-SiC)复合材料,随后对制备的复合材料进行高速颗粒冲击实验破坏,并对破坏后的试样进行氧乙炔火焰烧蚀,研究其烧蚀行为。结果改性后的复合材料线冲蚀率和质量冲蚀率分别为253.1μm/s和79.8 mg/s,相较于同孔隙率的C/C复合材料分别降低了49.2%和61%。颗粒冲蚀破坏后C/C-ZrC-SiC复合材料的线烧蚀率和质量烧蚀率分别为4.26μm/s和1.44 mg/s,相比于同孔隙率的C/C复合材料,分别降低了37%和39%。结论由于引入的ZrC和SiC陶瓷相的硬度大于碳基体,C/C-ZrC-SiC复合材料在受到高速颗粒的冲击时,能通过硬质陶瓷相起到抗冲击作用,使得改性后的复合材料抗冲蚀性能大幅度提高。受到颗粒冲蚀破坏后的C/C-ZrC-SiC复合材料内部仍存在超高温陶瓷相,烧蚀过程中能够形成ZrO2骨架结构和SiO2球形颗粒,进而有效保护碳纤维和热解碳基体。  相似文献   
102.
为探究膜曝气生物反应器(MABR)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时的最佳C∶N,文章以疏水性聚偏氟乙烯中空纤维膜为曝气膜组件的原材料,在40 d连续运行的时间内,考察C∶N对MABR处理模拟水产养殖废水同步硝化反硝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48 h、NH_4~+-N和TN进水浓度分别为(20±1)mg/L和(23±1)mg/L的条件下,当曝气强度为1.2 mL/min,混合液C∶N为5∶1时,MABR能较好地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对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86%和55.21%,TN稳定在11mg/L以下,浓度达到《水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 11/307-2013B)要求。通过鉴定和分析MABR反应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现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由好氧菌、厌氧菌共同构成,形成好氧-厌氧的分层结构完成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过程。  相似文献   
103.
北京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PM10关系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其它污染物的相关关系是PM_(2.5)时空统计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然而,现有的方法直接从监测站点的角度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难以有效地揭示PM_(2.5)浓度的聚集分布特征;同时,常用的地理加权回归在对PM_(2.5)与其它污染物间关系进行建模的过程中,缺乏同时考虑时间异质性与空间异质性,从而不能准确地描述依赖关系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此,首先借助于空间聚类分析技术,对北京市2014年PM_(2.5)浓度的聚集结构进行探测,在此基础上,通过聚集结构来分析PM_(2.5)季节性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对北京市PM_(2.5)与PM_(10)季节平均浓度间关系进行建模,依据回归结果分析PM_(2.5)-PM_(10)间关系的时空变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春夏季节PM_(2.5)污染程度及空间变异程度均低于秋冬季节,各季节PM_(2.5)浓度均表现为北部浓度低、南部浓度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由回归系数进一步可发现,春夏季PM_(2.5)-PM_(10)相关性低于秋冬季PM_(2.5)-PM_(10)相关性;各季节均表现为西北部PM_(2.5)-PM_(10)的相关性高于东南部PM_(2.5)-PM_(10)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4.
系统地总结和对比了不同因素对~14C计年的影响及误差校正方法,认为合碳样品的~14C/12C初始比,不仅对~14C计年精度影响极大,而且比值本身对环境变化研究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年龄校正需要对样品形成的地质地球化学过程进行详细的研究。核实验形成大量的~14C(“弹-14)可以示踪碳在大气、海洋以及陆地生态系统三大碳储库之间的交换通量和滞留时间,“弹-14”在大气、海洋和土壤中的分布可以解决洋流的变化、大气与海洋的相互作用、温室气体CO2的源和汇等许多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5.
冷媒与空气的反应特征对空调压缩机安全性有重要影响.本文采用最小自由能原理,分别对两种冷媒R407C和R410A与空气的混合气体的爆炸反应参数进行了数值计算,得到了不同初始压力和不同冷媒含量条件下,混合气体爆炸反应温度和压力,分析了混合气体反应压力条件和爆炸极限范围.结果表明:初始压力低于0.2 MPa时,R407C-空气混合气体和R410A-空气混合气体均不会发生爆炸;初始压力超过0.3 MPa时,混合气体能够发生爆炸,爆炸反应温度和压力随着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升高;R407C和R410A质量分数分别在34%、35%左右,混合气体反应温度和压力达到最大值.R407C和R410A易燃易爆特征相近;但爆炸范围都比氟利昂(R22)气体宽,即同样的条件下更容易发生爆炸.该计算结果能够为新型冷媒R407C和R410A的安全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孙立梅  卢峰华  刘军  吴坡 《安全》2012,33(12):4-6,9
本文阐述了高速列车发生滑行的机理及其判断参数,并具体分析了CRH3C型动车组制动系统车轮滑行保护装置的布置及工作原理,同时说明车轮防滑的必要性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7.
为了观察生态系统的转变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地域,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森林点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1.81%~16.00%),而农田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43%~2.22%之间,表明毁林造田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降解,使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利用C3植物与C4植物δ13C值的显著差异,对比森林点与农田点的δ13C值(森林点:-23.86‰~-27.12‰;农田点:-19.66‰~-23.26‰),计算表明,毁林造田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质中活性大的组分的比例,使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108.
用^14C标记葡萄糖法研究了外源镧对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镧在低浓度下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进行呼吸作用,而高浓度下则产生显著抑制作用,最大抑制率为33%。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的^14CO2主要是培养初期释放的,培养14d后^14CO2释放已非常少。外源镧可增强土壤微生物利用碳源合成自身的生物量,最大增幅为25%。  相似文献   
109.
长江口柱状沉积物中有机质C/N比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长江口四个站位沉积物中有机质的C/N比在垂向上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在影响沉积物中有机质C/N比的环境因素中,上覆水体的水深、盐度、密度以及浊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在研究沉积物中有机质C/N比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估算了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有机碳在这四个站位沉积物有机碳中所占的比例,结果表明,海洋自生组分占沉积物总有机碳的比例分别为:53.57%(8号站位)、20.34%(11号站位),12.28%(17号站位)和32.73%(26号站位).  相似文献   
110.
根据C_3植物和C_4植物对高浓度CO_2的不同反应,评述了富CO_2大气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结论是大气CO_2浓度增加将导致生态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包括生物多样世的减少、营养循环受阻、虫灾发生和温室效应加剧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