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4篇
  免费   115篇
  国内免费   668篇
安全科学   86篇
废物处理   39篇
环保管理   91篇
综合类   1047篇
基础理论   214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76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21篇
灾害及防治   1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一株高效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龚斌  刘津  赵斌 《环境科学学报》2006,26(12):2008-2012
从污泥中分离到1株高效苯酚降解细菌JF-10.在以1000mg·L-1苯酚作为唯一碳源并加有0.05%酵母粉的无机盐培养基中,JF-10能在24h内将苯酚完全降解.该菌被鉴定为假单胞菌,与P.citronellolis、P.nitroreducens、P.aeruginosa亲缘关系较近,但生理生化特征又有差异.JF-10与P.citronelloli gyrB基因的序列相似性只有75%,与P.aeruginosa也只有80%.该菌在pH值4.0~9.0时对苯酚的降解达80%以上,加入一定浓度Mn2 、Cu2 、M2 、Pb2 对苯酚降解有促进作用;200mg·L-1的α-萘酚、苯胺能显著抑制苯酚降解,但甲苯对苯酚的降解无影响,苯酚可以促进邻甲酚的降解.  相似文献   
32.
研究了一种快速、灵敏、可靠的高温氢还原-气相色谱分析方法[1-2],并自行设计了高温还原系统(还原炉、六通阀等),测定半导体生产排放废气和废水中的砷、磷、硫及其化合物,样品不需预处理,使气相色谱仪能直接测定固、液、气相样品中砷、磷、硫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砷、磷、硫的检测限分别为0.01mg/L、0.003mg/L、0.02mg/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6.2%、8.6%和0.3%,与经典方法进行对比,结果基本一致。从分析方法的误差统计角度,也说明该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33.
炼油化工废水处理的传统处理工艺中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玉门炼油化工总厂对其废水处理设施进行了改建和扩建,其生物处理系统采用了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经过 3年运行的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效果良好,处理后的水质可达到《GB8978-1996》(石化)一级排放标准的要求;化学需氧量(COD)和生化需氧量(BOD)分别降低78.6%和91.2%,硫化物去除率为98.2%,挥发酚去除率为99.6%。而且该反应器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进水中COD在600 mg/L以下且有大幅度波动时,该系统仍可稳定地运行,处理后的水可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34.
ABSTRACT: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were sampled over 109 weeks along Coweeta Creek, a fifth-order stream located in the Appalachian mountains of western North Carolina.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observe any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over a range of flow conditions, with concomitant downstream changes in the mix of landuses. Variables sampled include pH, HCO32?, conductivity, NO3??-N, NH4+-N, PO43?-P, C1?-, Na, K, Ca2+, Mg2+, SO42?, 5iO2, turbidity,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total and fecal coliform, and focal streptococcus. Landcover/landuse was interpreted from 1:20,000 aerial photographs and entered in a GIS, along with information on total and paved road length, building location and density, catchment boundaries, hydrography, and slope. Linear regressions were performed to relate basin and near-stream landscape variables to water quality. Consistent, cumulative, downstream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were observed along Coweeta Creek, concomitant with downstream, human-caused changes in landuse. Furthermore, larger downstream changes in water quality variables were observed during stormflow when compared to baseflow, suggesting cumulative impacts due to landscape alteration under study conditions were much greater during storm events. Although most water quality regulations, legislation, and sampling are promulgated for baseflow conditions, this work indicates they should also consider the cumulative impacts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water quality during stormflow.  相似文献   
35.
36.
采用SBR系统处理城市垃圾渗滤液,研究了不同C/N、130和MLSS对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总氮去除率随着C/N、MLSS升高而上升;DO越低,总氮去除率越高;当进水CODCr与NH3-N浓度分别为420mg/L和112mg/L,DO和MLSS分别为1.5mg/L和5016mg/L时,CODCr、NH3-N及TN去除率分别为81.54%、96.57%和46.66%。根据试验结果,对同时硝化反硝化一个代表周期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37.
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大气污染监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王会燃 《四川环境》2004,23(4):85-86,90
以C/S与B/S混合模式为基础的大气监测系统、既能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便捷化,实现企业监测数据与管理系统的快速链接,又充分利用C/S模式的安全性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因而此系统是当前的一种较新型的,功能较为强大的网络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38.
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硫化氢的监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油天然气钻探过程中硫化氢的准确监测是确保钻井安全的条件。在介绍硫化氢气体的性质、危害的基础上具体阐述了现场常用硫化氢监测方法。对现行井场硫化氢监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硫化氢监测应从监测地面气体向监测地层流延伸,硫化氢报警内容应多样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39.
陈安  周丹 《安全》2019,40(7):16-23
本文为了增加对突发事件的科学认识,提升应急管理的能力水平,首先对突发事件和应急管理的内在机理进行剖析。通过分阶段、划层次地构建"4L-5S"机理分析模型,将二者划归为统一体系,以理清其逻辑内涵;然后,为顺应时代发展特征,满足应急管理的更高要求,实现应急管理工作从非常态协同应对转为常态化职能管理,对现代应急管理体制加以总体设计。从而,突发事件机理体系设计使得我国的突发事件机理研究逐渐过渡至具有阶段性和层次性,现代应急管理体制设计使得我国应急管理整合出具备现代思维理念的逻辑框架。  相似文献   
40.
蠡河底泥中反硝化复合菌群富集及菌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雍佳君  成小英 《环境科学》2015,36(6):2232-2238
从无锡市滨湖区蠡河底泥中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研究其在不同富集培养阶段TN、NO-3-N、NO-2-N、NH+4-N和COD动态变化,分析反硝化过程中气体释放总量、释放速率和成分,通过构建全长16S r DNA克隆文库研究其菌落结构.结果表明,反硝化复合菌群富集在阶段4时脱氮效果最佳,仅在9 h内,330 mg·L-1的TN负荷下,TN去除率达90.9%,NO-3-N去除率达100%,中间产物NO-2-N和NH+4-N积累量最少,分别为3.39 mg·L-1和16.64 mg·L-1,COD去除率达85%;释放气体260m L,气体主要成分为N2,同时还有少量的CH4和CO2等.富集培养反硝化复合菌群细菌属于Pseudomonadaceae科和Rhodocyclaceae科,为Proteobacteria门,OUT丰度分别为57.8%和31.6%,Pseudomonadaceae科是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