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安全科学   40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25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A serious fire and explosion accident that resulted in massive crude oil leakage and sever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ccurred on 16 July, 2010, in Dalian Port,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root cause of accident and conduct a wide-range investigation, desulfurizing agent JH02, which has a similar ingredient to the desulfurizing agent HD used in Dalian Port, and TS02 we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 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desulfurizing agents in the accident. The thermal behavior of crude oil, desulfurizing agents, and their mixtures was measured by using a C80 calorimeter. By using the calorimetric data, the kinetic parameters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such as activation energy, pre-exponential factor, and self-accelerating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of crude oil, as well as JH02, TS02, and their mixtures, were calculated and compar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direct cause of the accident was the thermal runaway initiated by the increasing instability of the crude oil–desulfurizing agent mixture. Excess pressure in the oil pipeline triggered the physical explosion, but it alone was not enough to cause a serious damage. Furthermore, a stable desulfurizing agent such as TS02 could not ensure a safe desulfurizing proces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ould benefit the safety management of desulfurizing processes during production and storage.  相似文献   
342.
吴松林  杜扬 《火灾科学》2013,22(2):59-64
简要归纳了突变模型的特征和突变理论的应用方式,重点综述了突变理论在火灾科学中的应用情况,概括了突变理论在火灾科学中三个应用特点。针对具体油气爆炸实验数据,利用随机突变理论,对油气爆炸的突变模式进行了初步研究,说明了建立统计突变模型的可行性。最后指出了突变理论应用于火灾科学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43.
陈银  蒋勇  叶美娟  邱榕 《火灾科学》2015,24(2):59-67
通过代码修改,在大涡模拟(LES)中嵌入气相化学反应速率、组分热力学性质和输运特性三大机理文件,严格意义上实现甲烷燃烧的四步简化机理与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的成功对接。燃烧模型采用针对多组分燃料的涡耗散概念(EDC)模型,模拟0.3m直径的甲烷湍流扩散火焰,并分别与基于无限快反应速率的总包单步和两步化学反应预测结果对比。分析预测结果可知:四步机理能够很好的适应FDS框架,其模拟结果具有可靠性,时均温度、速度和主要反应物的预测结果高度一致;机理导入后可以预测CO2、H2O以及中间产物CO和H2的浓度,更合理地描述了火灾中气相产物的产生与输运过程。不同反应机制下主产物CO2和H2O浓度对比结果理想,在高温反应区内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高温反应区外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44.
李力  李治  刘长城  陆松 《火灾科学》2015,24(2):101-108
使用火灾CFD模拟软件Fire Dynamic Simulator(FDS)建立某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的火灾动力学模型,研究停车库内巷道的防火分隔作用和巷道顶部的排烟窗对烟气的控制情况。确定了此机械立体停车库的火灾发生概率为0.00786起/年,并调研了车库汽车火灾的热释放速率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当巷道一侧一辆车着火后,巷道另一侧车辆受到的辐射热流密度为0.6kW/m2~2.0kW/m2,不会引燃巷道另一侧车辆,利用巷道空间作为防火分隔措施是可行的。巷道顶部自然排烟百叶对于控制烟气有着显著作用,在顶层距地面10m高度处,500s时仅起火停车单元及其对面停车单元能见度低于10m,而未开设排烟窗时整个车库能见度均降至10m以下,局部区域在2m以下。  相似文献   
345.
广西苍梧马尾松林和大叶栎林的火行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是中国南方大面积造林的树种,也是抗火能力最弱的树种。研究了广西苍梧11龄马尾松用材林和4龄大叶栎萌芽林在正常冬季和干旱夏季情景下的火行为,用behaveplus计算了火线强度、蔓延速度、树冠火可能性等参数。结果表明,两种林分在干旱夏季的火行为高于在正常冬季的火行为。无论是在正常冬季还是在干旱夏季,都没有出现马尾松可燃物模型的火行为一致高于大叶栎可燃物模型的情况;天气、地形、可燃物床结构对可燃物含水率有很大影响,而含水率是火行为的决定因素。虽然大叶栎被划分为难燃树种,大叶栎萌芽林的火行为高于成年大叶栎乔木林,苍梧大叶栎萌芽林在极端干旱的夏季情景有被火把点燃的可能性。如果将大叶栎萌芽林作为防火林带使用,需要经常清除林下枯枝落叶,割除黑莎草,减少细小可燃物。  相似文献   
346.
细水雾抑制熄灭K类火有效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全尺寸模拟实验研究了细水雾与K类火的相互作用,利用LDV/APV激光多普勒分析仪对细水雾特性进行了测量,分析了细水雾的粒径、速度及雾动量对灭火有效性的影响规律。分别改变喷头类型、工作压力、喷头与火源的垂直距离及喷射角度进行多种工况的灭火实验,结果表明,细水雾的灭火有效性随着压力的增大得到明显提高,喷头的雾化性能直接影响着细水雾的灭火有效性,同时喷射角度及喷射距离也影响着细水雾的灭火有效性。本文为细水雾灭火技术用于厨房环境的火灾防护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必要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347.
火旋风是森林火灾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特殊火行为。作为一种复杂的包舍化学反应的有旋流动,火旋风在不同的可燃物种类和物理条件,以及不同的环境流场条件下,会表现出复杂的动力学特征。本文设计了一个在边角对称开有缝隙的六棱柱体火旋风发生装置,探讨了火旋风特征参数的测量方法,实验模拟了火旋风的发生与发展,对火旋风的温度分布、速度和燃烧时间随燃料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48.
靶式流量计在火灾烟气流速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种传统气体流速测量仪器的原理及其应用于火灾烟气测速时的缺陷,介绍了靶式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及应用靶式流量计测量火灾烟气流速的方法.利用三种不同的仪器,对水啧淋作用下自然排烟口的烟气流动速度进行了试测.实验结果证明,在处理低速、中温、高湿度和多颗粒杂质火灾烟气的测速问题上,与传统方法相比,靶式流量计具有更好的适用性和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49.
二氧化碳灭火系统扑灭汽车发动机舱内火灾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文锋  彭青松 《火灾科学》2007,16(3):152-156
本文使用二氧化碳灭火系统进行了汽车发动机舱火灾灭火试验,试验表明:系统采用闭式洒水喷头自动启动时,在风的作用下,火羽向风的下游偏移,可能导致下游的喷头启动,不能有效灭火.系统手动启动时,在发动机舱内部安装4个或者8个开式喷头,均能迅速扑灭汽车发动机舱火灾,且具有灭火时间短,灭火剂用量少,灭火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50.
The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ispersibility and fire-extinguishing capability of aqueous ferrocene dispersions containing gemini surfactants belonging to the same series, namely, olfin E1020, olfin PD 201, and surfynol 465. In this study, the dispersibility and ability to suppress pool fir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urbidity and extinguishing time, respectively. Ultrasonication enabled easy preparation of the aqueous dispersions of ferrocene powder containing the gemini surfactants. Visual observations and turbidity measurements clearly demonstrated that the order of dispersibility was as follows: ferrocene dispersion containing surfynol 465 ≥ ferrocene dispersion containing olfin E1020 > ferrocene dispersion containing olfin PD201. Fire suppression experiments indicated that the ferrocene diameter, in the ferrocene diameter range of 10.4–21.5 μm, negligibly influenced the extinguishing time. Furthermore, for the same ferrocene samples as were used for the turbidity measurements, the order of extinguishing ability was as follows: ferrocene dispersion containing surfynol 465 > ferrocene dispersion containing olfin E1020 > ferrocene dispersion containing olfin PD201; thus, the extinguishing ability was identical to the dispersibility ord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