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7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560篇
安全科学   69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56篇
综合类   966篇
基础理论   329篇
污染及防治   211篇
评价与监测   55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7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671.
纳氏试剂比色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氨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纳氏试剂比色法直接测定海水中的氨氮 ,着重进行了酒石酸钾钠—氢氧化钠为掩蔽剂的方法条件试验。方法检出范围为 0 .0 5~ 2 .0 0mg L ,方法相对盐度范围为 10~ 3 2的海水可以直接测定  相似文献   
672.
生物膜SBR反应器中低氨氮浓度废水亚硝化启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为建立生物膜SBR反应器处理中低氨氮浓度废水的自养脱氮系统,采用控制DO浓度、HRT和不同生物载体填料的4组小试生物膜SBR反应器,对中低氨氮浓度废水进行了单级自养脱氮工艺亚硝化阶段的启动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接种普通好氧活性污泥和厌氧污泥,在水温30℃±2℃,氨氮浓度60~120mg/L,DO为0.8~1.0mg/L和HRT=24h条件下,运行130d可实现稳定的亚硝化,YJZH软性组合填料更适合于微生物附着.  相似文献   
673.
用从土壤中筛选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p.)E4106株细胞进行了转化苯丙酮酸生产L苯丙氨酸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转氨反应最适温度35~40℃;该转氨酶可在pH7~10范围内催化反应而活力变化不大;0.5%戊二醛处理细胞可降低其转氨酶活力;表面活性剂处理细胞或在反应液中加入Mg2+能显著提高转氨反应速度;L天冬氨酸是转氨反应的最适氨基供体;底物转化率与底物浓度、氨基供体浓度有关.在此反应体系中,E4106菌株单位湿重细胞的转氨酶活力为1039U/g;生成产物LPhe浓度为32.2g/L和50.4g/L时,苯丙酮酸摩尔转化率分别为97.5%、87.2%.生成产物用CGA688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纯化.目标产物经熔点、比旋光度、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纸层析分析,证实是LPhe.产物收率为81.8%.  相似文献   
674.
单甲脒农药对大豆—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单甲脒农药(DMAH)对大豆-土壤系统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除CK外,5个设置浓度[(DMAH)/mL·L-1]0.25、0.5、2.5、5.0、25均对大豆虫害有不同的防治效果.其中>2.5时可防治大豆多种虫害;大豆对DMAH稀释液的pH值反应敏感,高浓度处理的叶片因酸度大而出现药害;推荐浓度[(DMAH)=0.25mL·L-1],对植株的生长和生理功能有促进作用.可使总生物量及产量分别增加20%左右,且籽粒中农药无残留,土壤农药残留量也小;当处理pH值<5时会对叶片有伤害.生理功能被抑制,总生物量及产量都不如CK;DMAH在植物器官及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残留量.其中叶残留量大于籽粒及土壤.可以认为,低浓度DMAH处理不会对植物-土壤系统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675.
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宋长春 《生态环境》2004,13(1):69-73
湿地是大气CH4的主要自然来源。天然湿地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CH4占全球CH4排放总量的15%~30%。在厌氧环境条件下,CH4通过甲烷产生菌的作用而产生;在氧化条件下,CH4通过土壤中微生物的作用而被氧化和迁移。CH4从土壤中的排放和吸收经过几个生物和物理过程。湿地中CH4通量在时空两个方面都有较大变化,这种在空间上的变化与CH4产生、氧化和迁移过程有关,同时受不同地域的特殊因素如水文状况、植物群落、土壤温度等的影响。湿地水文条件是决定CH4排放的关键控制因子,表层土壤温度与CH4排放通量成正相关关系,土壤中氮含量也对CH4排放通量起作用。环境因子与CH4排放间的交互作用是非常复杂的,与CO2相比,CH4的产生在时空两方面更易于变化。目前关于湿地CH4排放的模型多为一维模型,主要模拟CH4在土壤中的产生过程,以及从上覆土壤、植被和水体进入大气的迁移过程;模型一般涉及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水位和净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676.
水稻强化栽培体系的CH4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色土稻作区是川中丘陵区的主要生态系统类型,而水稻强化栽培技术因其巨大的增产潜力而日益受到关注和推广,为了解这一生态区域稻田强化栽培体系的碳过程,同时为中国紫色土地区稻田CH4排放总量提供数据依据,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原位观测水稻(Oryza Sativa Linnaeu)强化栽培体系CH4排放通量特征。结果表明:齐穗期和成熟期稻田CH4排放存在明显的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单谷型;齐穗期的CH4排放速率明显高于成熟期;日变化峰值均出现在一天中温度较高的15:00,最低值均出现在在温度偏低的7:00—9:00。稻田CH4排放通量的季节变化存在2个排放高峰,分别出现在生长最为旺盛的拔节孕穗期和收获前期。地下5cm温度和气温是影响CH4排放的重要因素。常规栽培、强化覆膜及强化无膜在水稻整个生长期内CH4排放总量分别为292.332,283.533和208.422kg·hm-2,强化栽培比常规栽培CH4排放总量减少了3.0%~28.7%,但增产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677.
预先给小鼠灌胃不同剂量的京尼平甙后,以四氯化碳造模,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氡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肝脏内GSH的含量并制作组织病理切片,研究了京尼平甙对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京尼平甙能抑制四氯化碳肝中毒小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以及增加肝脏内GSH的含量.然后研究了京尼平甙对正常小鼠肝微粒体内细胞色素P4502E1和细胞色素P4503A活性的影响以及肝脏内谷胱甘肽(GSH)系统的影响,表明京尼平甙对正常小鼠肝微粒体内CYP4502E1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增强肝脏内谷胱甘肽还原酶(GR)以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以上3个酶与自由基形成以及清除有关.图1表3参16  相似文献   
678.
免耕和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业土壤是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各种农业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重要的影响。免耕和秸秆覆盖作为两种重要的保护性耕作措施正在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是其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还不明确,结果存在分歧。通过对免耕和秸秆覆盖措施下农田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2、CH4和N2O)排放的相关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种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表明,免耕减少土壤干扰,增加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利于难分解碳的形成,减少土壤CO2排放;与常规耕作相比,免耕有利于CH4氧化,增强甲烷氧化菌活性,降低CH4排放;免耕对N2O排放的影响与气候类型和土壤性质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免耕增加通气条件差的土壤的N2O排放,对通气好的土壤影响不大。而在湿润的气候条件下,不同的土壤性质结论不一致。秸秆覆盖增加土壤CO2排放,并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而增大;秸秆覆盖对CH4排放的影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与覆盖方式和覆盖秸秆性质有密切联系;大部分研究认为秸秆覆盖增加N2O排放,但也有研究认为秸秆覆盖对N2O排放无影响或降低N2O排放量,秸秆覆盖对N2O排放机理复杂,需要进一步研究。通过综述发现随着保护性农业措施的推广,大量的研究集中在其对作物产量、土壤水分利用率、土壤性质等方面的研究;而保护性农业措施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研究相对较少,特别是对三种温室气体的综合影响研究并不多见。因此,需结合不同土地类型,开展不同气候类型下免耕和秸秆覆盖对三种主要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综合研究,预测增温潜势,为不同气候带保护性农业措施下温室气体排放提供基础数据,并为制定合理的耕作和秸秆覆盖措施提供理论支持。运用同位素示踪等新技术明确秸秆覆盖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直接和间接贡献率,结合不同研究区?  相似文献   
679.
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降解2,4-二氯酚能力较强的假单胞菌菌株GT241-1,从该菌株中克隆出参与降解2,4-二氯酚的反式氯双烯内酯异构酶基因(dcpE).克隆策略是采用Southern杂交对其邻近基因进行定位后构建基因组文库,再用斑点杂交从基因文库中筛选目的转化子.经序列测定得知,dcpE基因编码区1062bp.核苷酸和推测的编码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cpE与已在GenBank登记的相关基因有一定的差异.图5表1参12  相似文献   
680.
以Bi(NO_3)_3·5H_2O和(NH_4)_6M_o7O_(24)·4H_20为原料,采用预超声-水热法合成可见光催化剂Bi_2MoO_6,考察了在可见光催化条件下,催化剂的用量、污染物初始浓度、溶液pH值等因素对偶氮染料直接耐酸大红4BS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4Bs溶液初始浓度为20mg·l~(-1)、原始pH值6.90条件下,催化剂的最佳投加量为2g·l~(-1),光照60min后,4BS去除率达到92.7%;在实验浓度20-100mg·l~(-1)的范围内,催化剂投加量为2.0g·l~(-1),光照210min后染料去除量最大可达到约50mg·l~(-1),溶液在弱酸或弱碱性条件下脱色较为稳定,在强酸或强碱性条件下脱色较快,效果明显;催化剂重复使用前后结构和成分稳定,但光催化活性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