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42篇
安全科学   212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69篇
综合类   578篇
基础理论   14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实验采用一步离子交换法制备Cu-Ce-La-ZSM-5催化剂,然后采用共混法制得Cu-Ce-La-ZSM-5/CaH2催化剂。采用扫描电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X射线衍射(XRD),红外(FTIR)以及NO吸脱附(NO-TP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显示CaH2的加入使得催化剂中铜离子存在形式发生变化,催化剂表面变光滑洁净,并且吸附NO能力增强。NO催化分解实验的结果表明CaH2提高了催化剂活性和抗氧性。CaH2助催性是由于其受热分解过程中产生的H2能将Cu^2+还原为具有催化活性的Cu^+,同时使催化剂表面洁净光滑更容易吸附NO。  相似文献   
82.
Abstract

The biotransformation of the nonylphenol isomer [ring-U-14C]-4-(3′,5′-dimethyl-3′-heptyl)-phenol (4-353-NP, consisting of two diastereomers) was studied in soybean and Agrostemma githago cell suspension cultures. With the A. githago cells, a batch two-liquid-phase system (medium/n-hexadecane 200:1, v/v) was used, in order to produce higher concentrations and amounts of 4-353-NP metabolites for their identification; 4-353-NP was applied via the n-hexadecane phase. Initial concentrations of [14C]-4-353-NP were 1 mg L?1 (soybean), and 5 and 10 mg L?1 (A. githago). After 2 (soybean) and 7 days (A. githago) of incubation, the applied 4-353-NP was transformed almost completely by both plant species to four types of products: glycosides of parent 4-353-NP, glycosides of primary 4-353-NP metabolites, nonextractable residues and unknown, possibly polymeric materials detected in the media. The latter two products emerged especially in soybean cultures. Portions of primary metabolites amounted to 19–22% (soybean) and 21–42% of applied 14C (A. githago). After liberation from their glycosides, the primary 4-353-NP metabolites formed by A. githago were isolated by HPLC and examined by GC-EIMS as trimethylsilyl derivatives. In the chromatograms, eight peaks were detected which due to their mass spectra, could be traced back to 4-353-NP. Seven of the compounds were side-chain monohydroxylated 4-353-NP metabolites, while the remaining was a (side-chain) carboxylic acid derivative. Unequivocal identification of the sites of hydroxylation/oxidation of all transformation products was not possible. The main primary metabolites produced by A. githago were supposed to be four diastereomers of 6′-hydroxy-4-353-NP (about 80% of all products identified). It was concluded that plants contribute to the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f the xenoestrogen nonylphenol; the toxicological properties of side-chain hydroxylated nonylphenols remain to be examined.  相似文献   
83.
In this study,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transfluthrin and metofluthrin have been assayed for genotoxicity by using the Wing Spot Test on Drosophila melanogaster. Standard cross was used in the experiment. Third-instar larvae that were trans-heterozygous for the two genetic markers mwh and flr3 were treated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0.0103 mg mL−1, 0.103 mg mL−1 for transfluthrin and 6 μg mL−1, 60 μg mL−1 for metofluthrin) of the test compounds. Feeding ended with pupation of the surviving larvae and the genetic changes induced in somatic cells of the wing’s imaginal discs lead to the formation of mutant clones on the wing blad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wo experimental concentrations of transfluthrin and 60 μg mL−1 metofluthrin showed mutagenic and recombinogenic effects in both the marker-heterozygous (MH) flies and the balancer-heterozygous (BH) flies.  相似文献   
84.
基于BP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PM2.5浓度空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PM2.5日均质量浓度,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研究区空气中PM2.5浓度的空间变异,通过与普通克里格(Ordinary Kriging)插值方法对比验证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精度.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下研究区检验样本点位置的PM2.5仿真浓度与观测浓度之间的均方差、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偏差和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 μg2/m6、0.412 μg/m3、1.650%和0.851;而与此同时,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下的对应结果分别为1.041 μg2/m6、0.689 μg/m3、11.910%、0.638.研究成果在肯定BP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可用于揭示PM2.5浓度空间变异特征的同时,也证实了其相对于普通克里格插值方法在固定空间点位准确预测PM2.5浓度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85.
大坝通过坝身泄流时,巨大的洪水卷吸空气中的大量气体直泻到下游河床,造成下游河道特别是近坝区域气体含量过饱和,给下游水生生物带来不利影响,其中鱼类气泡病就是水体气体过饱和造成的典型病症。为探明大坝泄流对坝下河道溶解氧饱和度的影响,以三峡 葛洲坝区域坝下近坝区定点区域的溶解氧实测资料为基础,建立溶解氧饱和度的BP网络预测模型,对大坝不同运行工况进行下游溶解氧饱和度的预测仿真计算,并将仿真预测值与实测及数值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得出BP网络模型能很好地逼近坝下近坝区指定区域的溶解氧饱和度,可根据大坝运行工况对下游水体溶解氧饱和度进行快速预测,为有效控制坝下水体溶解氧饱和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6.
郭楠  李玉平  张菊 《环境工程学报》2011,5(11):2577-2582
使用湿式空气氧化技术与生物技术联合处理TNT精制阶段所产生的红水,研究了湿式空气氧化过程中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初始压强和pH值对流出物的COD值与流出物可生化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和反应初始压强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和反应pH值的降低,出水COD值均有所下降。在温度为300℃、初始压强为14MPa、反应时间为2h、pH值为5,3、铁盐催化剂添加量为2g的条件下,出水COD值为498mg/L,COD去除率可达到99.27%。在温度为300℃、初始压强为11MPa、反应时间为1h、pH值为3、添加1g铁盐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流出物的BOD5/COD值为0.301,此时可生化性已经得到很好改善。通过生物方法对反应流出物后续处理发现,湿式空气氧化技术处理TNT红水在反应温度300℃以上,反应流出物均可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87.
基于ARIMA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我国碳排放强度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预测我国碳排放强度的长期变动趋势, 对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节能减排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运用深入分析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神经网络的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ARIMA模型和BP神经网络组合模型,将碳排放强度的时间序列的数据结构分解为线性和非线性残差部分,对我国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综合分析与预测。结果显示:今后10 a我国碳排放强度总体是逐步下降的,但到2020年我国碳排放强度仅比2005年下降34%,比我国政府提出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要在2020年实现我国碳排放强度目标,必须要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实现目标  相似文献   
88.
针对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与潜在的次生衍生危害等特点,设计并开发了面向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对建设三维可视化系统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系统的四层体系结构,基于三维地理信息系统World Wind组件,采用三维可视化环境建模、海量数据缓存机制以及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等信息技术,开发了系统的基本应用与高级应用,将系统应用到2005年发生在松花江流域的突发性水污染事件中。实例表明:所设计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具有集成性、可扩展性和较好三维表现力等特点,支持海量数据与复杂应用的集成与三维展示,为突发性水污染事件的空间模拟和决策支持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9.
通过对陕南清代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研究了清代(1644-1911年)陕南霜雪灾害等级、阶段变化及不同等级灾害周期性等。统计分析显示,陕南清代发生霜雪灾害28次,平均每9.57年发生一次;霜雪灾害可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级,各占灾害总频次的21%,72%和7%;清代霜雪灾害可分为4个阶段,其中1644-1668年和1819-1868年的第1、第3阶段为灾害多发期,而1669-1818年和1869-1911年的第2、第4阶段为灾害少发期。霜雪灾害的自相似性揭示了灾害的分形性,分形结果显示陕南地区清代各等级灾害呈周期变化,且这些灾害的集中性非常强。陕南清代轻度、中度和重度霜雪灾害发生分别存在着16~18 a,7~8 a和46 a振荡周期。该地区霜雪灾害的发生主要是偏暖月的持续性降雪、积雪或由寒流引起的气温骤降造成的。初步确定陕南清代发生了两次霜雪灾害气候事件,时间在公元1649-1663年和1817-1842年。  相似文献   
90.
论文首先分析和总结了影响西安地裂缝发展变化的主要人为因素。随后,利用三维非稳定渗流分析方法研究了人类活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根据西安市新增固定资产投资的变化,预测了地面荷载的变化;以时间、地下水位和地面荷载为基本变量,建立了预测f 7地裂缝活动趋势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借助MATLAB语言进行编程,利用训练稳定的网络模型,预测了f 7地裂缝的活动趋势以及年平均的垂直位移沉降量,为进一步研究西安地铁2号线安全运行和防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