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188篇 |
免费 | 3561篇 |
国内免费 | 447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81篇 |
废物处理 | 650篇 |
环保管理 | 1263篇 |
综合类 | 12747篇 |
基础理论 | 2449篇 |
污染及防治 | 3559篇 |
评价与监测 | 391篇 |
社会与环境 | 127篇 |
灾害及防治 | 5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541篇 |
2023年 | 732篇 |
2022年 | 816篇 |
2021年 | 862篇 |
2020年 | 773篇 |
2019年 | 706篇 |
2018年 | 525篇 |
2017年 | 626篇 |
2016年 | 799篇 |
2015年 | 829篇 |
2014年 | 1197篇 |
2013年 | 894篇 |
2012年 | 1007篇 |
2011年 | 1075篇 |
2010年 | 949篇 |
2009年 | 1033篇 |
2008年 | 1019篇 |
2007年 | 1041篇 |
2006年 | 964篇 |
2005年 | 843篇 |
2004年 | 818篇 |
2003年 | 764篇 |
2002年 | 576篇 |
2001年 | 470篇 |
2000年 | 377篇 |
1999年 | 330篇 |
1998年 | 312篇 |
1997年 | 210篇 |
1996年 | 211篇 |
1995年 | 219篇 |
1994年 | 180篇 |
1993年 | 149篇 |
1992年 | 124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74篇 |
1989年 | 7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ⅠⅡ-ASBR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物组成及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35℃下以奶粉人工合成废水为底物连续运行了两段厌氧反应器(ⅠⅡ-ASBR),且于ⅠⅡ两柱中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厌氧颗粒污泥,为了解厌氧颗粒污泥的微生态结构及生物学特性,对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的形态及微生物组成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测定了其不同基质中的比产甲烷活性、辅酶F420和胞外多聚物的含量。结果表明:ⅠⅡ-ASBR反应器ⅠⅡ两柱中厌氧颗粒污泥形态及微生物组成差异明显,Ⅰ柱的厌氧颗粒污泥大而密实,Ⅱ柱的较小,呈多孔的网状结构,Ⅰ柱中厌氧颗粒污泥以甲烷八叠球菌、球菌及短杆菌为主,丝状菌较少,Ⅱ柱则以丝状菌、短杆菌为主,球菌较少;Ⅰ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利用乙酸的活性相对较低,Ⅱ柱颗粒污泥利用葡萄糖、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高,而利用甲酸、丙酸的产甲烷活性较低;辅酶F420的含量Ⅱ柱比Ⅰ柱明显要高,而胞外多聚物含量Ⅰ柱比Ⅱ柱的高。 相似文献
132.
钛酸铋光催化降解水中酸性大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异丙醇助水热法制备了钛酸铋光催化剂,UV-vis漫反射测试表明其光吸收带较TiO2发生了红移,通过多点BET法计算出其比表面积为14.16m2/g,平均孔径为21.05nm。以酸性大红为模拟污染物,在三相内循环流化床光催化反应器中进行光催化反应,研究了废水的pH值以及钛酸铋投加量对酸性大红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废水的pH=3.0,催化剂投加量为0.1g/L是最佳反应条件;当流量为10L/h时,连续运行3h后,酸性大红染料的去除率可达92.0%;当处理水量增大时,经过两级处理,酸性大红染料的总去除率仍可达到94.4%。 相似文献
133.
HRT对瓷粒BAF处理生活污水效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实验室模型试验研究了瓷粒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效能,分析了在气水比一定的条件下,水力停留时间(HRT)变化对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效能及运行特性的影响规律。考察了不同HRT运行下,COD、NH4+-N、NO2--N、NO3--N、TN、SS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80~320mg/L,气水比为3:1,HRT为10h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最好,其中COD、NH4+-N、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2.6%、97.8%、34.7%、84.2%。当HRT逐渐降低时,以上指标的去除效果都有所下降,但去除效能的下降与HRT的降低不呈线性关系。当HRT降至3h,去除效能有一定程度的上升,COD、NH4+-N、TN、SS的去除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34.
135.
136.
SPME-GC/MS法测定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的方法,并用于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沥液中双酚A含量的测定。对影响萃取的参数进行了优化,实验选用涂层厚度为85μm聚丙烯酸酯(PA)萃取纤维,在搅拌速度为1200r/min、NaCl浓度为20%、pH2.0和室温条件下萃取60min。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1~100μg/L,检出限为0.03μg/L,精密度为6.6%。应用本方法监测了广州大田山垃圾渗沥液中BPA的含量在生物法处理过程中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7.
实验针对间歇投配污水的生物渗滤池处理生活废水的一些基本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研究。通过对生物渗滤池的出水量、不同填料性质、不同填料粒径以及不同进水水质与污染物(COD)去除率影响的研究,证实该系统的水力负荷与污染物去除率成反向关系,即当水力负荷减少时,污染物去除率会相对增加;研究还表明选用粒径为0.9~2mm自然河沙作为系统填料时,系统COD去除率较高,这时填料不易被堵塞且即使堵塞也较易恢复;运用生物渗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能使处理后污水COD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提高污水中营养物质的配比以及采用多级生物渗滤池联用,能高效处理高浓度污水,甚至使出水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8.
一株好氧反硝化菌的反硝化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长期运行的生物滤塔中筛选出一株好氧反硝化菌株A1,经鉴定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文章目的是对A1的反硝化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A1菌株在好氧条件下能有效去除培养液中的硝酸盐氮,24h脱氮率可达到94.84%。C/N对菌株A1的好氧反硝化能力有很大影响,当C/N>5时,基本能够进行完全的反硝化。和其他已报道的好氧反硝化菌相比,A1菌株有着更高的氧耐受浓度。菌株A1能够以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和氧气为电子受体进行协同呼吸,硝酸盐呼吸和亚硝酸盐呼吸都具有较高的脱氮效率,并且亚硝酸盐呼吸要较硝酸盐呼吸更容易进行。以丁二酸盐、葡萄糖和乙酸盐作为碳源时,其脱氮效果均要明显好于乙醇作为碳源。 相似文献
139.
高效烃类降解菌在稠油污水生化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稠油污水中筛选出四株高效烃类降解菌株,经初步鉴定HD-1、HD-2、HD-4为假单胞菌属,HD-3为芽孢杆菌属。研究了菌株对高温高盐环境的耐受性,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降解效果时各菌的投加量。同时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进行了室内模拟实验,探索了高温环境下所筛选菌株对稠油污水的处理效果,重点研究菌株对含油量和COD的去除能力。通过逐渐缩短停留时间,最终将停留时间缩短为8h,发现这种条件下,出水的含油量<1mg/L,达到了高压注汽锅炉用水的标准,对COD的去除率达到70%,去除效果也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0.
催化湿式氧化处理造纸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过渡金属氧化物CuO为活性组分,采用催化湿式氧化法处理造纸废水,考察Cu负载量、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废水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固定氧气分压在2.5MPa和反应时间3h,催化剂用量为3g,Cu负载量为4%,反应温度为220℃,500mL浓度为3250mg/L造纸废水的COD去除率为90%,色度去除率为89%,pH值由9.6变为7.8。另外,对催化剂进行再生处理和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450℃下活化3h,在上述相同反应条件下,对原废水的COD去除率降低为88%,重复使用9次后对废水的COD去除率仍能保持在85%左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