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66篇
  免费   834篇
  国内免费   2556篇
安全科学   502篇
废物处理   159篇
环保管理   256篇
综合类   5170篇
基础理论   634篇
污染及防治   1252篇
评价与监测   192篇
社会与环境   242篇
灾害及防治   49篇
  2024年   94篇
  2023年   302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353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243篇
  2016年   353篇
  2015年   387篇
  2014年   497篇
  2013年   376篇
  2012年   420篇
  2011年   462篇
  2010年   371篇
  2009年   577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330篇
  2004年   256篇
  2003年   234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5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41.
乳制品废水直接采用生物法处理在现有研究中较少,为验证处理效果,将4阶段驯化后的活性污泥投加到SBR中,进行了低浓度乳制品废水的直接生物降解试验,主要考察了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结果显示:活性污泥驯化期间,COD、NH4-N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90%;驯化后的活性污泥处理效果稳定,当进水COD为1654 mg/L、NH4-N为115 mg/L时,出水COD、NH4-N分别为66 mg/L、2 mg/L,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一级排放标准,证明了用驯化活性污泥直接处理低浓度乳制品废水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42.
环境中四溴双酚A降解技术的进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溴双酚A(TBBPA)作为一种常见的溴系阻燃剂(BFRs),广泛应用于印刷电路板、绝缘电线以及各种聚碳酸酯塑料中,也是目前全球产量和使用量最大的溴系阻燃剂.由于TBBPA具有持久性,生物累积性和毒性,严重威胁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近年来已经被认定是一种值得探讨与关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TBBPA作为一种新的"POPs问题"成为了目前降解技术研究的热点.通过综合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对TBBPA的物理降解、化学降解,生物降解等降解技术进行了综述,并对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与展望.  相似文献   
943.
作为核燃料循环过程中一种兼具辐射危害和化学毒性的中间产物,UF6的泄漏事故,特别是事故的环境评价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AFUIT/UF6是专门针对此类事故的环境评价模型,目前已经开展了初步的验证工作.根据1987年法国UF6释放实验条件,对SAFUIT/UF6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并与HG-SYSTEM/UF6模型进行了对比.初步认为SAFUIT/UF6模型可准确地模拟UF6扩散.此外,SAFUIT/UF6模型在某设施核事故应急评价系统中也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944.
我国政府已于2016年8月正式批准《关于汞的水俣公约》,大气汞污染防治是我国履约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的大气汞排放源中,燃煤部门的排放量占40%以上,是首要的控制对象,优先制定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控制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燃煤部门的履约要求,并从建立并更新燃煤部门大气汞排放清单、推行最佳可得技术/最佳环境实践(BAT/BEP)、实行全国汞减排总量控制、采用浓度控制和脱汞效率控制相结合的排放标准、强化汞污染防治监管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了我国燃煤部门履行《关于汞的水俣公约》的对策建议,为我国大气汞污染防治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45.
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每月在黄河下游垦利站采集表层河水,测定其溶解氧化亚氮(N_2O)浓度并估算了其水-气交换通量,并于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每月对表层河水和沉积物进行了受控培养实验以认识其产生过程.结果表明:黄河下游表层河水中溶解N_2O浓度范围为11.63~27.23 nmol·L~(-1),平均值为(16.29±4.23)nmol·L~(-1).N_2O浓度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变化,具体表现为冬季和春季高于夏季和秋季,但全年变化幅度不大.溶解N_2O浓度主要受到温度、黄河径流量和溶解无机氮等因素的影响.N_2O饱和度范围为101.1%~343.0%,平均值为190.8%±72.3%,黄河下游N_2O全年处于过饱和状态,是大气N_2O的净源.利用LM86、W92和RC01公式估算出其平均水-气交换通量分别为(10.2±12.3)、(17.3±18.8)、(25.8±26.6)μmol·m-2·d~(-1).初步估算了2012—2013年黄河向河口及其邻近海域输入N_2O的量约为5.8×105mol·a~(-1).培养实验表明:水体和沉积物整体表现为净产生N_2O,其中潜在反硝化速率均明显高于硝化速率,反硝化作用在黄河N_2O的产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水体中的潜在反硝化速率(以N计)的变化范围为(0.18~332.20)nmol·L~(-1)·h~(-1),平均值为(52.74±95.63)nmol·L~(-1)·h~(-1),沉积物中潜在反硝化速率的变化范围为0.37~187.60 nmol·kg~(-1)·h~(-1),平均值为(29.61±56.91)nmol·kg~(-1)·h~(-1).  相似文献   
946.
填料型A~2/O工艺是在A~2/O工艺的基础上通过向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中投加醛化纤维式组合填料,将传统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相结合组成一套脱氮除磷的新系统,文章对填料型A~2/O工艺与传统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研究,以及对该复合式工艺在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反硝化除磷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填料型A~2/O工艺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要优于传统A~2/O工艺,分别使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2.5%和93.1%.试验通过增加硝化液回流比的措施使得反硝化聚磷菌在填料上富集程度增大,当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缺氧池的NO-3-N浓度为3.03 mg·L~(-1),吸磷量最大为26.28 mg·L~(-1),胞内聚合物PHB代谢活性最好,利用率最高为1.32 g·g~(-1)·L~(-1).体现了填料型A~2/O工艺具有显著的反硝化除磷效果.  相似文献   
947.
利用HIDEN公司HPR40溶解气体质谱分析仪,通过实验探索和实际应用,建立了连续走航高频率同时测定海水中O2、Ar和CO2等多种气体的分析方法。通过选择硅树脂膜的循环水取样器、进样流量为220 mL/min、进样平衡温度低于海水2℃等实验条件,建立了船载连续走航系统,实现了利用膜进样质谱仪(MIMS)连续走航测定表层海水O2/Ar比值和pCO2。所用仪器稳定性良好,连续测定12 h大气鼓泡48 h后的海水样品获得O2、Ar和CO2的精密度分别为1.57%、3.75%和2.21%,O2/Ar的精密度为2.61%;该方法的重复性好,10 d内绘制7条CO2工作曲线斜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SD=4.18%。应用该方法在南海北部陆坡19.8°N~20.8°N,114.7°E~115°E断面进行调查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结果表明:该调查断面的生物氧过饱和量Δ(O2/Ar)为0.56%±1.02%,其变化范围为-2.52%至3.34%,调查断面的pCO2值为361.53±40.46μatm。该方法具有直接、快速、高时空分辨率测定多种溶解气体的优点,为认识多组分气体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格局,深入开展我国陆架边缘海生物过饱和氧、海洋群落净生产力和pCO2动力学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48.
利用管式回转炉和控温立式炉联用装置模拟炼铁高炉,对Pb、Cd在共处置过程中低温段的吸附/冷凝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吸附/冷凝动力学模型,分析共处置过程中Pb、Cd在非热力学平衡状态下的迁移转化规律.结果表明:高炉共处置固体废物低温段对Pb、Cd的吸附/冷凝作用以冷凝为主.进入控温立式炉的重金属去向分三部分:①冷凝在管壁上,这部分的Pb、Cd分别占Pb、Cd入炉总量的42%~49%、45%~50%;②吸附在炉料上,其中Pb、Cd分别占各自入炉总量的23%~26%、23%~25%;③随烟气释放到空气中,这部分Pb、Cd分别占各自入炉总量的25%~35%、25%~32%.Pb、Cd在炼铁炉料上的吸附/冷凝量均随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炼铁炉料对Pb、Cd的吸附/冷凝动力学可采用双常数速率方程拟合,研究得到Pb、Cd的吸附/冷凝表观活化能分别为6.813、5.839 kJ/mol.   相似文献   
949.
设计了双系列厌氧/缺氧交替运行式A~2O(D-A~2O)中试反应器,进行18个月的生活污水处理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反应器最佳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当气温≥28℃时,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气温方面;当气温28℃,温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水温方面。控制混合液回流比(R)=200%、污泥回流比(r)=100%、双系列厌氧/缺氧交替运行时间(DAOT)=1 h,水温为(22±2)℃时,系统的COD、TN、NH_3-N、TP去除率分别可达94.54%、81.50%、97.73%、94.47%;水温降至(12±1)℃时,COD、TN、NH_3-N、TP去除率分别为87.21%、69.33%、81.29%、75.96%。以剩余污泥经浓缩稳定后的泥水混合液作为学生假期离校后系统的外加碳源,形成应对碳源不足的有效调控策略。分析结果表明,D-A~2O技术中试研究成果具有推广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50.
反硝化作用是公认的去除水体中硝酸盐的路径,但相比于多孔介质,岩溶地下河中反硝化效果具有不确定性.为更好地认识岩溶地下河中反硝化效果,本研究利用天然碳酸盐岩管道几何模型,以乙醇为可利用电子供体(碳源),示踪了控制流速条件下管道流中反硝化作用,并辅以多孔介质流实验进行对比.反应示踪、地球化学印迹和微生物检测结果表明:当碳源缺乏时,反硝化作用没有明显启动的迹象;一旦补充了碳源,溶解氧、硝酸盐浓度和质量都出现了明显衰减,并且有中间产物亚硝酸盐产生,水体碱度增加.然而,即使在碳源充足情况下,管道流中反硝化强度却明显比多孔介质流中强度低,两者硝酸盐生物去除率分别为39.4%和大于99%,生物降解速率分别为0.113和10.8 mg·L~(-1)·h~(-1).推测其原因,一是碳酸盐岩管道内固体表面积与水体积比值低,固体吸着条件不利于微生物生长与发育,降低了硝酸盐去除率;二是管道富含的溶解氧可能延迟了反硝化作用启动,溶解氧降至3.0 mg·L~(-1)左右时硝酸盐浓度才有明显衰减.相比之下,其它环境因素如p H值和温度没有出现明显变化.该研究意义在于:岩溶管道流反硝化去除硝酸盐的潜能是存在的,但即使可利用碳源充足仍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这可能意味着岩溶地下河一旦遭受硝酸盐污染,其作为饮用水源的安全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