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7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365篇
安全科学   151篇
废物处理   46篇
环保管理   194篇
综合类   1116篇
基础理论   26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283篇
评价与监测   91篇
社会与环境   85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58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107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48篇
  2011年   149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7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汤茜  温福雪  迟赫 《化工环保》2013,33(1):10-14
研究了大孔树脂NKA-II对双酚A(BPA)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热力学及树脂的再生性能。BPA溶液呈弱酸性,不需调节pH可直接进行吸附。BPA在大孔树脂NKA-II上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很好地描述。树脂对BPA的吸附是吸热反应,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吸附过程属于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BPA的吸附过程中同时存在着溶剂的解吸。大孔树脂NKA-II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新树脂的平衡吸附量为10.44 mg/g,再生20次后平衡吸附量仍为10.43 mg/g。  相似文献   
492.
在役钢筋混凝土拱桥病害分析和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某在役三跨钢筋混凝土拱桥结构的现场检测,对该拱桥结构的静、动力力学性能进行了有限元计算。获得了大桥静载下的变形信息和振动特性信息,为大桥的抗震、抗风分析建立了基础;通过验算荷载对布载最不利位置的检验,全面评估大桥的安全状态;通过静载实测的数值与有限元模型数值的对比,研究了拱桥的力学性能,评估分析了拱桥结构过早出现病害的主要原因,为在役拱桥的安全性评价和健康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3.
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in six drought-affected areas of India in 2003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drought on the vitamin A status of 3,657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The prevalence of Bitot's spots was found to be significantly (p < 0.01) higher (1.8 per cent) during drought (odds ratio (OR) = 2.0; 95 per cent confidence interval: 1.6 -2.7). The dietary intake of vitamin A was lower during drought and in 81 per cent of households it was less than 50 per cent of the recommended rate. Severe drought has an adverse impact on the vitamin A status of rural pre-school children, particularly those with illiterate mothers and belonging to an older age group (p < 0.01). Communities need to be sensitised, therefore, to vitamin A deficiency through health and nutrition education, and there needs to be wider coverage of vitamin A supplementation, particularly among children in drought-affected and drought-prone areas.  相似文献   
494.
IntroductionUsingcomplexphosphatetotreatmanganesewastewaterfromtitaniumdioxideplantwaspresentedinthispaper.Comparingwithother?..  相似文献   
495.
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C/N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A2/O - 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在A2/O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 条件下,将硝化液回流比分别设定为100%、200%、300%和400%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在A2/O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具有很好的同步氮磷的去除效果,出水COD浓度均在50mg/L以下.上述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48.8%、66.5%、75.6%和62.5%,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86.0%、90.3%、91.0%和95.0%.在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系统平均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14.96mg/L和0.49mg/L.系统反硝化除磷量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略有增加,在硝化液回流比为400%时,反硝化除磷量高达磷总去除量的98%.  相似文献   
496.
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A549细胞毒性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并比较了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人肺癌上皮细胞A549的毒性作用.通过采样器MOUDI分级捕获不同粒径的汽车尾气颗粒物,再分别以0、50、100、200、400 μg·mL-1的浓度及不同粒径的尾气颗粒物对A549细胞染毒48 h,然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 检测颗粒物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细胞膜完整性的改变,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试剂盒测定细胞的氧化应激水平及氧化损伤.结果显示:染毒浓度为50 μg·mL-1时,各粒径染毒组与对照组,以及各粒径染毒组之间细胞生存率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染毒浓度为100~400 μg·mL-1时,与对照组相比,各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均以剂量依赖的方式引起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同一染毒浓度下,PM0.18~1.00组抑制细胞增殖的能力、破坏细胞膜完整性的能力及引起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升高的能力均显著强于PM1.00~3.20组,其中,PM0.56~1.00组毒性最大.与对照组相比,各粒径染毒组胞内MDA含量均上升(p<0.05),其中,PM0.56~1.00组胞内MDA含量最高,其他粒径染毒组彼此之间的MDA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汽车尾气颗粒物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功能,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引起细胞氧化应激及膜脂质的过氧化损伤.不同粒径汽车尾气颗粒物对细胞的损伤作用有所差异,PM0.18~1.00的毒性强于PM1.00~3.20,而PM0.56~1.00的毒性又强于PM0.18~0.56.  相似文献   
497.
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同时进样分析非甲烷烃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介绍了用双柱双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同时进样气相色谱法分析气体样品中非甲烷烃.经过与现有方法的比较,该方法具有平行性更好、数据更准确、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各项指标均大大优于现行标准HJ/T 38-1999中的数据.通过软硬件的改进,解决了以前非甲烷烃在分析中由于在时间上所引起的数据倒置、分析误差等问题.  相似文献   
498.
储盈盈  刘思  徐立杰 《环境化学》2023,42(12):4292-4303
文章以典型新兴污染物双酚A (BPA)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自然复氧条件下各影响因素对Fe3+/S(Ⅳ)和Fe2+/S(IV)体系降解BPA的影响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研究了Fe3+/S(IV)体系中活性物种的贡献和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Fe2+/S(Ⅳ)和Fe3+/S(Ⅳ)体系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降解BPA,Fe3+/S(Ⅳ)体系对降解环境要求严格,限于强酸性条件下有较好的降解效能,而Fe2+/S(Ⅳ)体系降解BPA的有效pH可以拓宽至7.58,但是Fe2+/S(Ⅳ)体系对溶解氧需求更高,且BPA的最佳降解率低于Fe3+/S(Ⅳ)体系. Fe2+的浓度变化在Fe3+/S(Ⅳ)和Fe2+/S(Ⅳ)体系中具有指示作用,可用来预测自由基的生成情况及污染物的降解情况,通过对比二者体系中Fe2+浓度变化和BPA降解趋势,确定了两个体系中BPA降解均与${rm{FeSO}}_3^+ $分解成${rm{SO}}_3^{cdot -} $和Fe2+这一关键步骤相关. 此外,${rm{SO}}_3^{cdot -} $和·OH被电磁自旋共振(ESR)检测到,并且通过抑制实验和ESR实验确定了由${rm{SO}}_3^{cdot -} $衍生而来的${rm{SO}}_4^{cdot -} $和·OH均是Fe3+/S(Ⅳ)体系中BPA降解的主要贡献者. 除此之外,首次在Fe3+/S(Ⅳ)体系中发现高价态Fe(Ⅳ)的存在. 最后根据LC/MS分析表明,Fe3+/S(Ⅳ)体系中BPA降解途径主要包括苯环的羟基化和BPA分子C—C键的β断裂.  相似文献   
499.
药物污染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目前生产和使用的药物中大部分为手性药物,进入地表水环境后,2个对映异构体在生物降解和生态毒性等方面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本文以8种手性药物为研究对象,系统综述了手性药物在水环境中的暴露特征和降解转化规律,分析其对不同生物靶点的毒性效应和机理,探讨了其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风险。结果表明,8种手性药物在国内外地表水中的检出浓度达到μg·L-1水平。手性药物在地表水环境中的对映体构成受药物种类、环境条件和时间的影响;布洛芬、普萘洛尔等差异显著的手性药物可以作为污染源示踪的特征污染物;不同污水处理工艺的对映体选择性也有较大差异,导致污水处理厂出水中手性药物对映体分数(enantiomer fraction, EF)值不同。由于手性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手性代谢和手性转化,导致体外毒性实验与体内毒性效果差异很大,手性药物在不同水生生物类群体内的受体或生物利用率有所差异,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立体选择性。基于外消旋体的生态风险评估研究表明,目前布洛芬、卡马西平和萘普生等手性药物对水生生物具有潜在的风险,而不同对映体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存在一定差异。因此,有必要将手性药物的2种对映体当作2种独立的药品,进行更为精确的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500.
从新污染物治理的角度,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在污染物调查监测中的通行做法,梳理我国已有基础,系统分析新污染物治理中的监测类型分层划分依据、监测目标物质来源、监测布点及信息基础、环境介质的相关性选择原则以及监测频次等,提出可以服务新污染物筛查、评估和管控的监测需求,为开展新污染物调查监测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