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9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197篇
安全科学   461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388篇
综合类   1464篇
基础理论   127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99篇
社会与环境   385篇
灾害及防治   13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75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23篇
  2014年   262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51.
为深入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并实现对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保护,我国已有超过半数的高级人民法院相继推行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本文在分析现行改革基本做法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各地在实践中大多存在着改革依据合法性不足、管辖规则具有其固有局限、审判制度调整尚存困难等共性问题。同时,进一步明确我国应从加强法律依据供给、合理设计管辖规则,以及进一步加强制度衔接等方面着手,力争早日迈过上述"三道坎"。此外,我国有必要及时对各项改革举措进行质效评估,并适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对有关规则予以固定和细化,唯此,方可确保我国环境资源案件跨区域集中管辖改革朝着有序化、法治化之路迈进。  相似文献   
52.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相继实施,在高强度的污染治理下,中东部地区PM2.5污染改善效果显著。为探讨在PM2.5浓度不断降低的背景下,仍时有发生的武汉冬季重污染过程的成因及特征,以2020年12月武汉地区一次长达10 d的重污染过程为例,利用多种观测数据和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分析污染过程中PM2.5的化学组分特征和区域贡献等。结果表明:污染日二次无机盐SNA (SO42-、NO3-和NH4+)和碳质组分(EC和OC)在PM2.5中的占比高(分别为78%和18%),NO3-的占比从清洁日的36%上升到污染日的46%,是污染过程中占比最高的化学组分。污染期间,NO3-和SO42-的浓度比为2.9~6.1,因此二次无机盐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移动源;OC和EC的浓度比为3.0~9.8,因此碳质组分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燃煤源。污染期间主要有河南-孝感-武汉和安徽-黄冈-武汉2条污染传输带,污染物传输以武汉周边城市的近距离输送为主,随着污染程度加重,武汉本地及武汉城市圈的区域贡献增加。重度污染天是静稳天气下持续的偏弱东风和西北风输送的污染气团在不易扩散的天气条件下累积形成的。  相似文献   
53.
王勇  田硕  刘严萍  石强 《灾害学》2020,(3):82-89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是监测地表形变的有效方法,而地表形变是三维形变,因水平方向形变信息的不敏感性,通过DInSAR视线向形变难以获得准确的三维形变信息。综合GPS水平形变精度高、DInSAR垂向精度高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研究融合GPS与DInSAR获取区域地表三维形变。首先介绍GPS水平形变、DInSAR垂向形变与三维视线向形变以及三维视线向转化为三维形变的理论基础;然后以雄安新区为例,开展三维视线向形变与DInSAR视线向形变的比较,两者存在较好的相关性,存在一定的偏差;其次针对短时形变监测和长期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通过不同时间间隔的GPS、DInSAR形变结果,分别构建了基于SAR重访周期和一年间隔的DInSAR视线向形变校正模型,并以实测GPS、DInSAR结果进行模型可靠性验证;最后将三维视线向形变转化为水平方向形变和垂向形变,该三维形变在保证精度的基础上保留了SAR数据的高空间分辨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SAR重访周期时间间隔来说,DInSAR视线向形变与三维视线向形变差异较小,仅存在1 mm的校正,说明对于短时期来说,水平方向的形变微小。对于1年时间...  相似文献   
54.
土地整理活动对于农田生态系统干预性较强。国内的土地整理尚未形成规模,如何在土地整理过程当中,有效实现生态环境的科学保护,是摆在人们面前最大的问题。只有将生态环境进行合理改善,才能确保土壤质量不断提高,还能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更是实现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需要。  相似文献   
55.
基于时空尺度的中国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公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为深入了解各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差异性和公平性,论文通过对基尼系数内涵的扩展,构建碳排放公平性评价模型,计算1996-2008年能源消费碳排放的生态基尼系数和经济基尼系数,结果表明:从生态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逐渐减小,但仍然处于"高度不平均"状态;从经济角度,能源消费碳排放的不公平程度先上升后下降,位于"相对平均"区间。同时,提出经济贡献系数和生态承载系数以评价2008年各个省级区域能源消费碳排放的公平性和差异性,利用贡献系数矩阵对各个区域进行类型划分,阐述各个类别的特点,以期为国家制定区域差别化的节能减排政策提供依据,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整体能力。  相似文献   
56.
2008年奥运期间华北区域大气污染物本底浓度变化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吴丹  辛金元  孙扬  王跃思  王普才 《环境科学》2010,31(5):1130-1138
为了解华北区域的大气背景状况,评估污染源限排对区域空气质量的影响以及污染物输送在区域污染中的作用,在2008年奥运期间(6~11月),对华北区域兴隆大气本底监测站主要污染物NOx、SO2、O3和PM2.5进行了连续在线观测,对不同时间段的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和日变化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后向轨迹模式初步探讨了污染物的区域传输过程,并对区域不同站点的污染情况进行了初步比较.结果显示,2008年夏季兴隆本底站NOx、SO2、O3与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8.4、10.5、126.0和59.8μg·m-3,秋季平均浓度分别为11.7、17.2、97.5和30.7μg·m-3.奥运时段(2008-08-08~2008-08-24),兴隆NOx、SO2、O3和PM2.5平均浓度分别为6.6、6.8、100.5和33.3μg·m-3,较奥运时段前后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29.0%、46.9%、18.6%和36.5%,与2007年奥运时段同期观测结果相比,NOx浓度下降了62.5%,PM2.5浓度下降了29.0%,奥运时段华北区域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污染物限排之前,兴隆主要污染物的日变化形势都是夜间浓度低,白天浓度不断升高,在傍晚17:00~20:00之间达到峰值,显示了污染物区域输送在兴隆的累积,而污染源排放控制期间污染物白天的积累过程明显减弱,区域输送的污染物含量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北京及周边地区污染源的联合控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兴隆夏秋季节主要受偏南方向的季风影响,在此方向上对应的污染物浓度值最高,偏南方向上的区域污染输送对兴隆影响较大.将京津冀区域不同站点间的污染物浓度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华北区域夏秋季NOx和SO2污染较轻,O3污染不容乐观,PM2.5污染严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7.
被动式采样器在大区域大气VOC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应用VOC被动式采样器监测了地中海东部塞浦路斯岛大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的浓度。通过岛上设置的80个VOC采样点对苯,甲苯,对、邻、间二甲苯(Benzene、Toluene、o-xylene、m,p-xylene,BTX)数次采样及分析结果表明,其被动采样器中BTX回收率>95%,BTX平行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6.28%,采样和分析方法准确。得到的污染物分布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塞浦路斯岛实际污染情况。  相似文献   
58.
重视水权的必要性 水资源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由于水资源具有的特性,水资源管理不能仅仅依靠区域管理,应该进行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59.
针对目前碳排放初始权区域分配模型中分配原则、指标体系不一致的问题,提出了碳排放初始权区域分配协调度概念,并确定了公平性原则、效率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保障工业生产原则、保护环境原则作为碳排放初始权区域分配的具体原则,构造了基于各个分配原则下的碳排放初始权区域分配协调度子函数,建立了以碳排放初始权分配系统协调度最大为目标的协调度分配模型。将此模型应用到华东电网区域的碳排放初始权分配中,结果表明该模型合理、有效、可行性高,能较好的兼顾各个分配原则。该区域分配模型不依赖分配指标体系,能有效避免分配指标体系混乱问题,所建立的模型可以为碳排放初始权区域分配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0.
区域环评中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城市生态学的内涵和自然与社会两大生态系统出发,结合上海城市特点,建立应用于上海市城镇区域开发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适宜度分析指标体系,它包括开发区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的三级指标体系,其中居住区包含环境质量、绿化景观和地理位置等6项自然生态指标,和生活设施、布局设计、人口密度和综合管理等10项人文社会生态指标;工业区包含环境质量和自然地理等8项自然生态指标,和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综合条件等9项人文生态指标.指标体系以上海市罗店镇和庄行镇城镇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例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