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8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513篇
安全科学   196篇
废物处理   151篇
环保管理   180篇
综合类   2800篇
基础理论   819篇
污染及防治   391篇
评价与监测   275篇
社会与环境   55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123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228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51篇
  2011年   291篇
  2010年   244篇
  2009年   268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206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00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591.
This report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research programme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ngi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acceptability of stabilizing municipal solid waste (MSW) combustor ash for artificial reef construction. Municipal solid waste combustor ash was combined with Portland cement to form solid blocks using conventional construction block making technology. the resultant stabilized combustor ash (SCA) blocks were used to construct an artificial habitat in Conscience Bay, Long Island Sound, New York and compared to identical concrete blocks, fabricated using natural aggregates. Over a 4.5 year period divers periodically returned to the site to monitor the interaction of SCA blocks with the marine environment and compare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blocks with the concrete control block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 blocks retain their strength after prolonged sea water exposure. Contaminants of environmental concern, including metals, dioxins and furans, were retained within the cementitious matrix of the SCA blocks after prolonged sea water submersion. in addition, organisms growing on the surfaces of the SCA blocks did not accumulate contaminants from the blocks.  相似文献   
592.
单一及复合重金属污染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外源添加重金属和室内培养的方法研究重金属Cd、Pb对滩涂盐渍土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为中国沿海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及重金属对潜在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重金属Cd添加至土壤的质量分数为0、0.5、1.0、2.0 mg.kg-1,重金属Pb添加至土壤的质量分数为0、100、200、400 mg.kg-1,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结果表明:重金属质量分数较低时,单一重金属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促进,对过氧化氢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重金属质量分数较高时,对土壤脲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对土壤过氧化氢酶具有促进作用。重金属Cd、Pb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存在交互作用,重金属Cd对土壤脲酶活的性影响起主导作用,重金属Pb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起主导作用。经逐步回归分析,有效态重金属的质量分数低水平时,土壤脲酶活性与重金属Cd呈现显著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与重金属Pb呈现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93.
通过测定在各种条件下Ag(Ⅰ)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系统分析了各参数对Ag(Ⅰ)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厌氧状态下,Ag(Ⅰ)对E.coli的抑制能力基本相同;在LB培养基、氨基酸基本培养基和标准基本培养基中Ag(Ⅰ)开始抑制E.coli生长的浓度差异较大,分别为10、0.5、0.1μmol/L;LB组分中的酵母粉的加入完全消除了Ag(I)对E.coli的抑制作用;此外,菌体浓度越高抑制其生长所需的Ag(Ⅰ)浓度也越高。因此Ag(I)对E.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氧化应激无关,而与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组分及菌体浓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594.
重金属污染土壤属性区间识别模型的赋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及时防范和综合治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文章在属性区间识别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的属性区间识别模型: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中普遍存在的Hg、Cd、As、Pb、Cu、Zn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均化系数将各评价指标的属性测度区间转化为综合属性测度;为避免主观因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3次客观赋权;最后根据置信度准则和分级标准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综合评价。对3种赋权法得到的权重和评价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属性识别模型在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中适用且有利于评价结果准确性的提高;3种客观赋权法算得的权重合理,且其优异程度为主成分分析法〈熵权法〈CRITIC法。  相似文献   
595.
神经系统与生物体其他系统联系密切,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干扰幼年或成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损害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汞、铅和铝等金属污染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着重在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阐述了金属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96.
重金属污染沉积物质量评价研究—以太湖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丙辉  秦延文  张雷  曹伟 《中国环境科学》2012,32(10):1860-1866
以太湖的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运用相平衡分配法(EqP)探讨了沉积物中4种重金属(Cu, Pb, Zn, 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CSQC)值;根据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基于水生生物对重金属的最终慢性毒理水平的淡水水质基准,制定了太湖4种重金属(Cu, Pb, Zn,和Cd)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值分别为145.2,308.72,293.01,0.46mg/kg.以此CSQC为参比值,参考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各元素赋予不同的权重值,运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太湖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2010年8~9月太湖沉积物质量基本为良.这一结果与沉积物重金属总量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597.
重金属离子胁迫对赤潮微藻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重金属污染和赤潮都是较为突出的海洋环境问题,为给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试验数据,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Cu2+、Cd2+、Zn2+对米氏凯伦藻和微小原甲藻的急性毒性效应. 通过2种藻的EC50(半数抑制浓度)比较了其敏感性差异,分析了不同浓度重金属胁迫对微藻的影响;同时,利用TEM (transmission electronic microscopy,透射电镜技术)和FCM (flow cytometry,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重金属Cu2+的急性毒性胁迫在亚细胞水平上对米氏凯伦藻的损伤. 其中,Cu2+、Cd2+、Zn2+对微小原甲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0.514和0.276 mg/L、0.835和1.215 mg/L及4.376和7.976 mg/L;对米氏凯伦藻的48 h EC50和96 h EC50分别为1.881和1.881 mg/L、5.405和6.268 mg/L及13.134 和18.732 mg/L. 结果表明:2种微藻的种群相对增长率随着胁迫浓度的增加而下降,3种重金属离子的毒性表现出Cu2+>Cd2+>Zn2+的趋势,微小原甲藻对重金属胁迫更敏感;Cu2+胁迫可使米氏凯伦藻细胞体积增大,内容物复杂程度增高,但叶绿素a的MFI(mean fluorescence intensity,平均荧光强度)的变化不明显;Cu2+胁迫对藻膜结构的损伤较明显,但对线粒体及叶绿体的结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598.
利用厌氧反应装置,以腈纶废水为处理对象,通过2组试验,对比了微量金属(Co)投加前后废水中有机物降解情况、累积产气量、三维荧光光谱图以及微生物生长情况,研究了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的投加浓度〔以ρ(CoCl2)计〕为1.0 mg/L时,CODCr去除率达71.7%,累积产气量达到22.5 mL;当Co的投加浓度超过10 mg/L时,CODCr去除率为20%左右,累积产气量8.5 mL,未投加Co元素的空白对照组CODCr去除率为43.1%,累积产气量为10 mL.显示微量Co对腈纶废水厌氧生物降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99.
不同稳定剂对污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稳定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壳聚糖、单宁酸和羟基磷灰石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稳定化处理,并运用毒性浸出方法(TCLP)和重金属形态变化来评价其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单宁酸及羟基磷灰石对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明显的稳定效果,羟基磷灰石对4种重金属Pb、Cu、Zn和Cd的稳定效率最高,分别达到90.03%、80.46%、60.40%和79.23%,单宁酸次之,壳聚糖对Zn的稳定效率随添加量增大而略有下降;羟基磷灰石使Pb、Cu、Zn和Cd的稳定态比例分别增加30.55%、16.83%、11.43%和15.39%,稳定态增加比例明显大于壳聚糖和单宁酸.   相似文献   
600.
合肥市场6种淡水鱼体内Cu、Pb和Cd的分布及食用风险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重金属沿食物链传递并最终在人体中富集的事实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研究.从合肥市场采集鲢鱼、鲈鱼、鳜鱼、鳊鱼、鲫鱼和草鱼,研究Cu、Pb和Cd在这6种鱼体内的分布和食用风险.结果表明:鲢鱼、鲈鱼、鳜鱼、鳊鱼、鲫鱼和草鱼的肌肉中w(Cu)、w(Pb)和w(Cd)均低于我国NY 5073—2006《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GB 2762—2005《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及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理事会制定的人体消费卫生标准,其总重金属食入健康风险数值也小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水平5.0×10-5 a-1,说明合肥市场上这6种淡水鱼的肌肉通过食入途径所产生的Cu、Pb和Cd健康风险均在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