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78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16篇
综合类   190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56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71.
对浊度、氯离子及高浓度氨氮对国标法测定总氮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浊度会使地表水中总氮测定的结果偏低,采用消解后3 500 r/min离心可以基本消除该影响;氯离子质量浓度3 000 mg/L时,对220 nm处吸光度值出现正干扰;水体中氨氮浓度较高时,会出现总氮测定结果严重偏低的现象,采用趁热摇匀法可以有效地避免高氨氮的干扰。  相似文献   
272.
采用在线蒸馏-无人值守连续流动分析法对污水中氨氮进行检测,方法在0.00~10.0 mg/L范围内线性良好,检出限为0.014 mg/L,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24%~4.15%,加标回收率为93.0%~108%,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污水中氨氮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273.
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高浓度氨氮废水的主要来源及其危害性,对国内外主要的高浓度氨氮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分析和对比,并阐述了其发展趋势,为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工艺技术的选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4.
味精废水厌氧氨氧化生物脱氮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采用厌氧氨氧化工艺(ANAMMOX)处理味精废水,结果显示,总氮容积去除负荷可达457 mg·L-1·d-1,高于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可成为传统硝化-反硝化工艺的替代技术.厌氧氨氧化菌对NO2--N的耐受范围为96.5~129 mg·L-1.受基质NO2--N抑制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难以自行恢复,将基质浓度稀释到临界浓度以下则可恢复效能.反应器对进水cNO2-N/cNH4 -N比值有一定的适应能力.在所试的进水cNO2--N/cNH4 -N比值(1.0~1.4)范围内,出水基质浓度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275.
氮肥与DCD配施对棚室黄瓜土壤NH3挥发损失及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传统水氮管理为对照,进行了优化水氮管理条件下氮肥与DCD配施对大棚黄瓜土壤氨挥发损失及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水氮管理相比,优化水氮管理减少了氮肥用量及灌水量,但黄瓜产量并没有降低.各水氮处理的NH3挥发速率峰值出现在施肥灌水后的第3d,添加DCD的各优化水氮处理与传统水氮处理相比,土壤氨挥发累积量分别减少55.97%、43.68%、66.47%,4次追肥后W2N2+DCD、W2N3+DCD和W2N4+DCD的氨挥发速率峰值与累积量变化范围较小.不同水氮处理的N2O排放通量的峰值均出现在施肥灌水后的第4d,各追肥时期W2N2+DCD、W2N3+DCD和W2N4+DCD处理,土壤N2O排放通量峰值与N2O累计排放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水氮处理W1N1,并且3个处理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充分表明优化水氮管理中将氮肥与DCD配施对减少N2O排放起到了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276.
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对砷的解毒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思宇  孙国新  贾炎 《环境科学学报》2013,33(10):2879-2884
实验选取模式藻种——海洋真核微藻Ostreococcus tauri为材料,以毒性较强的三价砷(As(Ⅲ))为代表,采用液态纯培养法研究海洋微藻对As(Ⅲ)的解毒机制.结果表明,As(Ⅲ)的氧化是O.tauri体内主要的砷解毒机制.暴露于含30 μmol·L-1和1.67 μmol·L-1 As(Ⅲ)的培养基时,该微藻分别在培养的60 h和72 h内将培养基中90%以上的As(Ⅲ)氧化为毒性较低的五价砷(As(V)).随着培养时间的增加,培养6 d后在添加30 μmol·L-1 As(Ⅲ)的培养基和藻体内均检测到二甲基砷(DMAs(V)),表明该海洋微藻同时具有砷甲基化功能.在O.tauri体内砷甲基化可作为另一种解毒机制,满足其对较高浓度砷的解毒需要.对O. tauri的气态砷挥发能力研究表明,该海洋微藻具有砷挥发功能,可通过将砷挥发出体外进行解毒.20、40、80 μmol·L-1 As(Ⅲ)培养4周后,O.tauri可分别产生气态砷16.7、4.0和1.3 ng.O. tauri通过对砷的氧化来降低细胞周围环境的砷毒性,通过砷甲基化及挥发降低细胞体内的砷毒性.  相似文献   
277.
邵申  孙在柏  万皓  江舒  顾晓婧 《环境工程》2011,29(5):71-74,104
采用亚硫酸铵作为吸收剂,对模拟烟气进行氨法烟气脱硫实验。考察了进口烟气温度、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液气比对脱硫效率的影响,并对亚硫酸铵的氧化问题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进口烟气温度与脱硫效率成反比关系;吸收液pH值、吸收液浓度与脱硫效率成正比关系;吸收液pH值大于6.3、浓度大于1%时,氨逃逸随着二者的增大而增多...  相似文献   
278.
CaCl2对垃圾焚烧飞灰热处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以华东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厂飞灰为原料,对飞灰中重金属进行了高温热处理研究,主要考察了CaCl2对重金属蒸发的影响,并对蒸发物化学形态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CaCl2能有效促进飞灰中Pb和Cd的蒸发,当温度为1 050℃,CaCl2的添加比例为15%时,Cd的蒸发率由原灰的43.8%剧增到88.3%,而重金属Cu的蒸发率则随着CaCl2添加比例的增加有所降低;当CaCl2的添加比例为10%时,各重金属的蒸发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对所收集的蒸发物进行成分及物相分析显示,蒸发物主要以NaCl和KCl为主,重金属Pb以双金属氯化物(KPb2Cl5)形式蒸发.   相似文献   
279.
刘敬勇  孙水裕 《环境科学》2012,33(11):3990-3998
对某垃圾掺烧污泥焚烧厂焚烧飞灰进行了采样,在对飞灰进行热重(TG-DTG)分析基础上,重点研究了飞灰水洗前后及其添加不同硫化物(S、NaS、Na2SO3、Na2SO4)经高温处置过程中重金属(Cu、Zn、Pb、Cd)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飞灰中重金属Zn、Pb含量较高,Ni的含量较低,而Cd含量达到29.4 mg·kg-1.飞灰水洗后Pb、Cu、Zn的含量均比原灰中高,而Cd的含量降低.飞灰TG-DTG曲线在579~732℃、949~1 200℃这2个温度范围失重率较大,拐点温度分别为690℃和1 154℃.焚烧飞灰中Pb表现出易挥发的特性,其挥发率超过80%,而Cu挥发性较小,其挥发率<30%.飞灰水洗后,重金属的挥发率有显著的降低,其中重金属的挥发性大小依次为:Zn>Pb>Cd>Cu.飞灰热处置过程中预先加入Na2SO3、Na2SO4后,重金属(Cu、Pb、Zn、Cd)挥发率降低明显,而S的加入只能降低Zn的挥发率;Na2S加入后Cd、Zn挥发率下降.水洗飞灰添加Na2S后可降低4种重金属的挥发率,S及Na2SO3的加入分别降低了Cu和Zn的挥发率;4种硫化物的加入都可降低Cd的挥发率.研究结果为飞灰最大限度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回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80.
为了研究兽用抗生素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本文采用稻田原位观测试验,分别对比分析了磺胺二甲嘧啶土壤高残留(常规施肥模式,基肥复合肥,追肥尿素)及随有机肥源(基肥猪粪,追肥尿素)进入土壤,对稻田NH_3挥发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处理:对照无肥料无兽用抗生素处理(CK);基肥为复合肥,无兽用抗生素(CF)及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F+SD);基肥为猪粪,无兽用抗生素(CM)及添加磺胺二甲嘧啶处理(CM+SD).结果表明,无论基肥是复合肥还是猪粪,磺胺二甲嘧啶均未改变稻田NH_3挥发的季节性排放规律,但均极显著促进了水稻追肥期的NH_3挥发(P0.01).整个观测期NH_3挥发损失率CF+SD处理和CM+SD处理分别是CF和CM处理的1.65和2.78倍,说明磺胺二甲嘧啶对猪粪为基肥的稻田NH_3挥发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磺胺二甲嘧啶显著促进了土壤脲酶活性(P0.05),而NH_3挥发速率同脲酶活性及土壤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表明磺胺二甲嘧啶改变了土壤脲酶活性及无机氮含量,进而改变了土壤NH_3挥发.如何控制兽用抗生素的滥用以及随粪源大量进入农田导致的环境生态风险是我国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