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38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7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0篇 |
废物处理 | 35篇 |
环保管理 | 73篇 |
综合类 | 332篇 |
基础理论 | 24篇 |
污染及防治 | 69篇 |
评价与监测 | 12篇 |
社会与环境 | 1篇 |
灾害及防治 | 2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1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36篇 |
2014年 | 52篇 |
2013年 | 29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30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27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33篇 |
2004年 | 32篇 |
2003年 | 43篇 |
2002年 | 30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36篇 |
1999年 | 25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1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51.
一、前言颗粒移动床除尘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型除尘技术,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等优点,用途广泛。它利用移动的颗粒层对粉尘的捕集能力实现对含尘气体的过滤除尘。图1为颗粒移动床除尘系统的流程示意图。载体颗料自料斗流过床体;含尘气体呈错流穿过床层,其中所含粉尘被颗料捕集。捕集粉尘后的颗粒进入再生器进行清灰再生,然后由提升系 相似文献
252.
采用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实时测试七氟丙烷、三氟甲烷和六氟丙烷等洁净气体灭火剂与火焰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氟化氨质量浓度,对灭火剂在不同体积分数下产生的氟化氢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考察了灭火速度对氟化氢产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灭火剂体积分数低于临界灭火体积分数时,灭火剂的体积分数越高,灭火剂与火焰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氟化氢质量浓度越大,在距临界灭火体积分数还很大时,产生的氟化氢质量浓度就超过了4 000mg/m3.当使用洁净化学气体灭火剂熄灭燃烧杯火焰时,灭火速度越慢,灭火过程产生的氟化氢就越多.3种灭火剂熄灭燃烧杯火焰时产生的氟化氢质量浓度随灭火时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当灭火时间高于10 s时,产生的氟化氢质量浓度均超过了4000m/m3. 相似文献
253.
254.
255.
针对常规氧含量检测仪工作寿命短,检测精度低,不能安装在储罐内部,造成无法对气相连通储罐内的氧含量实时监测等问题,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设计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现场无源、高可靠性的激光光纤氧气在线监测系统.经过实验室测试和现场应用,该系统稳定可靠,可实现对储罐及连通管道中氧含量的准确在线监测,有效降低群罐火灾风险,具有良好的推广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6.
DOC+CDPF对重型柴油车排放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基于重型转毂试验平台对比研究国Ⅲ重型柴油车加装催化型连续再生颗粒捕集器(DOC+CDPF)前后的气态物及颗粒物排放性能,结果表明从市区循环、公路循环到高速循环,原车的CO、THC、CO_2及颗粒质量(PM)排放因子依次减小,NO_x及颗粒数量(PN)排放因子依次增大,颗粒数量浓度随粒径呈双峰分布并且以聚集态颗粒排放为主;加装DOC+CDPF后,各污染物排放因子均有所下降,且下降趋势从市区循环、公路循环到高速循环依次增大,从整个C-WTVC循环来看,CO排放因子下降70.36%,THC排放因子下降72.73%,CO_2排放因子下降17.00%,NO_x排放因子下降7.76%,PM、PN排放因子分别下降93.77%和98.91%,颗粒数量浓度随粒径仍呈双峰分布,但排放以核模态颗粒为主,并且聚集态峰值对应粒径减小. 相似文献
257.
258.
259.
本文通过在青海湖南盆沉积中心试验性放置的Mark 8-13型时间序列沉积物捕获器所收集到的为期15个月的自然沉降颗粒物,分析了颗粒物沉积通量和物质组成,结合温盐传感器(CTD)所记录湖水参数数据的分析,讨论了青海湖上部10 m左右湖水中所发生沉积作用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参数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采集期间所沉降的总颗粒物具有显著季节和年际变化特征,其平均年沉降通量为112 g·m-2·yr-1,其组成主要是自生碳酸盐(高Mg方解石、文石)、生物壳体(介形虫、硅藻等)等内生作用形成的物质,以及少量的碎屑矿物。与实时监测的湖水参数比较表明,具有显著季节和年际变化的青海湖内生物质通量变化主要受控于夏季温度的变化。其沉积机制为:湖水温度的升高,有利于高Mg方解石和文石等自生矿物从碳酸盐过饱和的碱性湖水中结晶沉淀(盐度降低),也有利于藻类和介形虫等微体生物大量繁殖,表现为温度偏高的2010年比2011年具有较低的湖水盐度和高得多的沉积通量。因此,青海湖自生碳酸盐沉淀通量可以用来反映湖水盐度和/或温度的变化,尽管这些内生作用形成的物质可能只约占到湖底沉积物的5%~20%。为更全面地了解青海湖现代沉积过程,有必要在更多点位、不同的深度进行长期放置捕获器和实时监测湖水参数变化。 相似文献
260.
为解决露天采场安全监测中观测困难、效率低下等问题,结合引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无人机倾斜摄影等三维测量技术开展露天采场安全监测融合应用研究。通过应用研究表明:2类技术结合应用可实现露天采场生产环境信息完整三维数据采集;通过统一控制点坐标系和基于点云特征点的迭代最临近点配准算法(ICP)可有效融合2类点云数据,能构建高时效、高精度、高分辨率的采场三维点云模型;融合的三维模型能直观再现采场生产环境,多尺度精准监测安全隐患问题,有效辅助采场生产安全规划;该技术方案弥补了人工安全监测缺陷,提高了安全监测效率,可适用于矿山尾矿库、水电大坝等其他危险源安全监测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