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1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安全科学   28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7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307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以硅藻为载体,采用"接枝法"在其表面键连N-氨乙基-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APTS),以As(V)为模板,环氧氯丙烷(ECH)为交联剂,探讨了p H、交联剂用量、交联温度、交联时间等条件对制备硅藻基As(V)离子印迹材料(IIP)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红外光谱(FTIR)对IIP制备前后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和官能团的变化进行了分析,探究了IIP对As(V)的吸附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制备IIP条件为p H=10,环氧氯丙烷(ECH)的用量为8.2 m L,交联温度70℃,交联时间4 h,此时As的去除率为96.1%。当p H为5~10时,与非印迹材料相比,IIP对目标离子具有更快的吸附速率。  相似文献   
102.
为获得耐低温且絮凝优异的絮凝菌,对一株分离得到的絮凝菌进行紫外诱变和5℃低温胁迫培养,并对诱变优势菌进行应用条件优化.结果表明:①原始菌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②紫外诱变和低温胁迫培养得到的目标诱变菌FB-5对生活污水絮凝率达75.35%,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③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絮凝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4、助凝剂加量为1.0 mL/(50 mL)、处理时间为15 min;筛选出影响诱变菌絮凝能力最显著的3个因素为絮凝菌投加量、pH和助凝剂加量;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净化的应用条件,即絮凝菌投加量为0.90 mL/(50 mL)、pH为7.38、助凝剂加量为1.04 mL/(50 mL).④验证试验确定絮凝率达97.01%,BOD5、CODCr、浊度和色度去除率均达到97%以上,出水水质满足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研究显示,紫外诱变联合低温胁迫技术以及单因素与响应面结合优化絮凝条件可以大幅度提高原始菌株的絮凝能力,低温诱变菌FM-5能使高寒地区城市生活污水中悬浮固体大幅降低,同时去除水体中多种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3.
为了解富营养水体中NH4+-N胁迫对埃格草(Egeria densa)的影响,通过室外模拟试验,研究了埃格草在不同ρ(NH4+-N)(0、0.5、2.0 mg/L)下的RGR(relative growth rate,相对生长率)、R/S(root/shoot ratio,根冠比)、w(SC)(SC为可溶性糖,soluble sugar)、w(淀粉)、w(蔗糖)、w(FAA)(FAA为游离氨基酸,free amino acid)、w(NH4+-N)和w(NO3--N)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外源ρ(NH4+-N)的增加,埃格草的RGR和R/S呈降低的趋势,并且在ρ(NH4+-N)为2.0 mg/L时显著降低(RGR为P < 0.001,R/S为P < 0.05);埃格草中w(SC)和w(淀粉)在ρ(NH4+-N)为0.5和2.0 mg/L下有不同程度显著降低[w(SC)为P < 0.01和P < 0.001,w(淀粉)为P < 0.001和P < 0.05],w(蔗糖)在ρ(NH4+-N)为2.0 mg/L时显著降低(P < 0.001);w(FAA)和w(NH4+-N)有随外源ρ(NH4+-N)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并且在ρ(NH4+-N)为2.0 mg/L时升高显著[w(FAA)为P < 0.01,w(NH4+-N)为P < 0.05];w(NO3--N)在ρ(NH4+-N)为0.5和2.0 mg/L下有不同程度显著降低(P < 0.01和P < 0.001).相关分析表明,w(SC)、w(淀粉)和w(蔗糖)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三者与w(FAA)和w(NH4+-N)之间均呈显著负相关,而与w(NO3--N)呈显著正相关;w(FAA)和w(NH4+-N)呈显著正相关,而二者与w(NO3--N)均呈显著负相关.研究显示,NH4+-N影响埃格草的生长,导致C-N代谢的不平衡.   相似文献   
104.
以两种沉水植物马来眼子菜(Potamogeton malainus)和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为研究对象,通过原位模拟试验,比较在相同水位变化幅度下不同高水位持续胁迫水平(分别以T0、T1、T2、T3表示恒静止、持续4 d、持续8 d和持续12 d)对沉水植物的生物量、植株伸长、具体形态指标和光合荧光特性的影响,并同步分析滆湖大洪港内两处风浪差异区(湖岸区M1和湖心区M2)两种沉水植物相应的适应性和形态变化的特征.结果表明,马来眼子菜和狐尾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环境适应性,T0时任意两处的两种植物生物量和株高均最大;在风浪扰动较小区域(M2),持续高水位减弱了两种植物的伸长和生长(p0.01),并显著限制其在地上生物量的投资和茎干横向的分支(p0.05).在风浪扰动较大区域(M1),持续高水位对两种沉水植物产生了相同的形态变化,并显著降低各梯度下其Fv/Fm和快速光响应曲线(p0.05),但M1处两种沉水植物的光合能力均显著大于M2处.狐尾藻对风浪扰动和长时间水位胁迫能表现出更强抗弱光性和光合作用能力.因此,持续高水位胁迫下(小于8 d)两种沉水植物对一定程度水动力仍有较好的形态和生长适应性,对特定水文波动特征进行合理应对以保持沉水植物活力和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5.
陈可  胡南  陈威  陈思羽  张辉  丁德馨 《环境科学学报》2018,38(10):4142-4149
采用土壤盆栽试验,通过在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根际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Pseudomonas chlororaphis subsp. aurantiaca)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研究了这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及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的生物量分别增加了35.03%、21.01%和17.33%,相对含水量分别增加了26.90%、19.31%和29.48%,叶绿素总量分别增加了71.11%、48.47%、12.85%,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了71.70%、64.91%和61.35%.在干旱和铀同时胁迫下,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及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后,博落回对铀的总富集量分别提高了109.52%、66.67%和42.86%.可见,两种植物根际促生菌对博落回抗干旱和富集铀性能的增强作用表现为:单独接种荧光假单胞菌单独接种绿针假单胞菌橙色亚种同时接种这两种菌.实验结果可为干旱地区铀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6.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NaCl解吸剂解吸法研究了名山河流域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对砷(As~(5+))的吸附解吸特性,同时运用热力学和动力学方法,研究了去除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的土壤微团聚体(0.25~2 mm、0.053~0.25 mm、0.002~0.053 mm、0.002 mm)对砷(As~(5+))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1)同时去除有机质和游离氧化铁后,水稻土原土及各粒径组分对砷(As~(5+))的吸附量有所减小,吸附量从大到小依次为(0.002 mm)、0.002~0.053 mm、原土、0.25~2 mm、0.053~0.25 mm。砷(As~(5+))的动力学吸附量随时间延长而逐渐降低,60 min内反应迅速,在600min达到吸附动态平衡,动力学吸附以Elovich方程拟合最佳;2)等温吸附量随砷(As~(5+))的初始质量浓度增加逐渐增加,初始质量浓度0~100 mg/L时反应快速,在砷(As~(5+))初始质量浓度达到160 mg/L时吸附趋于饱和,等温吸附以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3)易解吸量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易解吸率顺序与吸附量顺序相反,易解吸率也随着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减少而增加;4)去除土壤中的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后,砷的吸附减少量随时间和浓度增加而增加,吸附减少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去除量呈正比。  相似文献   
107.
The effects of di erent phosphate-amendments on lead (Pb) uptake, the activities of superoxide dismutase (SOD) and the level of malondialdehyde (MDA) in cauliflower (Brassica oleracea L.) in contaminated soils with 2500, or 5000 mg P2O5/kg soil of hydroxyapatite (HA), phosphate rock (PR), single-superphosphate (SSP) and the mix of HA/SSP (HASSP) were evaluated in pot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b concentrations in shoots and roots decreased by 18.3%–51.6% and 16.8%–57.3% among the treatments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samples. The e ciency order of these phosphate-amendments in reducing Pb uptake was as follows: HASSPt HA > SSP t PR.With the addition of SSP, HA and the mix of HA/SSP, the SOD activity in shoot was reduced markedly (P < 0.05)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For example, the SOD activities in shoot by the treatments of HASSP, SSP, and HA in 5000 mg P2O5/kg were found to be only 51.3%, 56.2%, and 56.7%, respectively. Similar e ects were also observed on the level of MDA in the shoots with a decrease in 24.5%–56.3%. The results verified the inference that phosphate compounds could be used to reduce the plant uptake of Pb and resist the Pb stress in the plant vegetated in Pb-contaminated soils.  相似文献   
108.
以磷酸根和硫酸根为例,采用一次平衡法研究了无机阴离子对As(Ⅲ)在砖红壤中光催化氧化和吸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磷酸根和硫酸根的加入均降低了Ae(Ⅲ)在土壤中的氧化和吸附.磷酸根的影响程度大于硫酸根,而且两者的影响机理不同.磷酸根主要通过表面吸附机制即强烈地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导致催化剂活性降低,以及与氧化产物As(V)竞争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位来影响反应活性;而硫酸根则是在光催化氧化过程中通过捕获光生空穴(h+)和羟基自由基(OH·)生成光催化效率较低的SO4-·,从而影响Ae(Ⅲ)的光催化氧化效率.  相似文献   
109.
邢坤  王海增  李晓玉 《环境科学》2009,30(3):748-754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比研究了焙烧层状氢氧化镁铝(Mg-Al CLDH)对水溶液中As(Ⅲ)和As(Ⅴ)阴离子的吸附特性,并用粉末X射线衍射对Mg-Al CLDH吸附前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Mg-Al CLDH对As(Ⅲ)和As(Ⅴ)的吸附是通过“结构记忆"效应实现的.Mg-Al CLDH可有效脱除溶液中的含砷阴离子,其吸附量明显高于现有文献的报道.当As(Ⅲ) 和As(Ⅴ)初始浓度(以As计)分别高达10 mg·L-1和40 mg·L-1时,吸附后溶液中残余As浓度<10 μg·L-1.在本研究的初始浓度4~500 mg·L-1范围内,在298~323 K下, As(Ⅲ)和As(Ⅴ)在Mg-Al CLDH上的最大吸附量(以As计)分别为150.46~224.03 mg·g-1和149.62~224.76 mg·g-1,且吸附量仍呈直线上升趋势.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为吸热吸附.As(Ⅲ)和As(Ⅴ)阴离子在Mg-Al CLDH上的吸附等温线分别属于L型和H型.在低浓度区域,As(Ⅲ)在Mg-Al CLDH上的吸附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来描述,As(Ⅴ)更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式;在高浓度范围内,均可用Freundlich等温方程式来描述.在相同初始浓度和温度下,Mg-Al CLDH对As(Ⅴ) 的吸附速率和脱除率远远大于As(Ⅲ),吸附速率和脱除率随溶液初始浓度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可较好地描述二者在Mg-Al CLDH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吸附基本不受溶液初始pH值(3.0~10.0)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当溶液中As(Ⅴ)和As(Ⅲ) 同时存在时,Mg-Al CLDH优先吸附As(Ⅴ).  相似文献   
110.
为研究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基于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一般情况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胁迫作用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不同情境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特征,并以淮河流域典型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南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有胁迫作用,政府是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情境下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不同,表现为情境一(理想状态)<情境二(良性状态)<情境三(一般状态)<情境四(停滞状态)<情境五(糟糕状态);生态治理投资系数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系数的比值越大,则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越小. 实证结果通过有效性检验,表明该研究建立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具有可靠性. 当前淮南市生态治理投资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的比值为0.511,表明淮南市生态系统功能系统和煤炭开采系统处于一般状态. 研究显示,政府在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稳态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功能的胁迫作用特征:当生态治理投资系数和煤炭开采技术投资系数的比值为0时,生态系统功能系统和煤炭开采系统处于糟糕状态;当比值为(0,1)时,处于一般状态;当比值为1时,处于良性状态;当比值大于1时,两大系统进入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