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1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43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美国海岸警备队的溢油鉴别系统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介绍了美国海岸警备队溢油鉴别系统的发展概况,溢油鉴别策略、原理、方法,溢油鉴别数据的产生与解释、分析报告,影响溢油鉴别的因素以及溢油鉴别系统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2.
齐齐哈尔市大气微生物污染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不同月份大气微生物数据分析得出:一年中1、2月份污染轻;6~10月份污染重,通过对不同功能区大气微生物数据分析得出:人群密集、绿化差的“一百”采样点污染重,人群稀疏、绿化较好的“二厂”采样点污染较轻.与此同时应用制定的污染分级标准划分了各功能区、各月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73.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从对藻类及藻毒素有良好去除作用的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P0 7,对该菌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不但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解效果,而且对淡水中常见的栅藻及小球藻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初始菌浓度越大,溶藻效果越明显,达到最佳溶藻效果的时间越短.当菌浓度为2 . 4×10 7个·mL- 1 时,3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可达到81 .67% .该菌溶藻无需菌体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是通过分泌某种非蛋白质类物质溶藻.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可运动;不能利用大多数常见碳源.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P0 7菌株与多株芽孢杆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 7%以上,归属于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74.
基于大量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的特征分析与异常原因解析,探索建立针对自动监测异常数据的识别规则与标志处理方法,并通过模型训练实现了异常数据的自动标志.经实例验证,该方法可识别异常偏高、异常偏低、异常为0、迟滞不变、逻辑错误等5种类型的异常数据,按照数据有效性及异常原因进行标志处理,可以为后续数据分析及各类模型训练提供数据基...  相似文献   
75.
沙尘暴对大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判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二次因子分析法对大连市区5个大气自动监测点住所测的四种污染因子(CO、SO2、NOx、PM10)和风速(1997~2004年)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分析了当地污染排放累积和外来输送两种主要原因,对大连市空气质量的影响.通过进一步对CO、NOx、PM10因子得分之差(FS2-FS1)的分析,找出了适合确定沙尘暴对大连市空气质量影响的判据,即(FS2-FS1)>0  相似文献   
76.
地下水中铁、锰的存在形式及去除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水中铁、锰存在形式复杂 ,铁锰超标产生一定的危害性 ,本文通过研究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现有除铁除锰技术进行比较 ,阐明了生物除铁除锰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7.
富营养化水体景观的微生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士德 《环境科技》2004,17(4):14-15,18
把美国的基因工程菌应用于徐州市黄河故道富营养化水体,对水体中营养性指标进行了测定及分析,并对水体中生物生长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从而了解在富营养状态下水体水质变化的基本情况。在了解水体水质变化状况的基础上,利用消氮细菌及沉淀细菌对实验水体进行生物修复。  相似文献   
78.
区域开发是当前普遍采用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然而区域开发活动引起的灾害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该文多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与区域环境相互影响的观点,介绍了对区域开发引起的灾害进行识别的方法及其对策分析。区域灾害识别可采用历史记录法,成因分析法、预测法等方法。区域灾害对策有非工程性和工程性两类,工程性对策应根据区域灾害的类型、频率、强度、损失及区域开发性质来决定,而非工程性对策中建立区域统一的防灾救灾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79.
烟尘粒度识别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燃煤烟尘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 ,由于烟尘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危害程度有很大差异 ,其中尤以 1 0μm以下的尘粒危害为甚。本文通过对全市不同炉型和煤种进行烟尘粒度分级测定与研究 ,初步揭示了本地区燃煤排放烟尘中不同粒径尘的分布及组成 ,为深度治理烟尘污染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80.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represent the major organic constituent of landfill leachate and provide the greatest potential for leachate induced organic contamination of groundwater (e.g. as represented by an increase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an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Long-term diffus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for laboratory-compacted clayey soil plugs exposed to continuous supply of synthetic leachate containing VFAs. Significant microbial activity developed upon exposure of the soil's indigenous microorganisms to these degradable contaminants. The growth of heterotrophic aerobic bacteria (HAB, which include facultative anaerobes), sulfate reducing bacteria (SRB) and methanogenic bacteria carrying out fermenta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the VFAs became evident after 30-50 days of testing. The maximum microbial counts of (2-8) x 10(8) and (0.1-1) x 10(8) cfu/g for HAB and SRB were localized in the soil layer at the interface with the source of organic and inorganic nutrients. Regardless of this rapid growth in microbial population, the VFA consumption was small and measurable only after a lag of 140-180 day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is lag of otherwise readily degradable organic compounds (such as VFAs) persisted due to a comb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a high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these acids (2.4 g/l as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pplied to carbon starved soil microorganisms and the small pore size of the compacted clay. Once the significant amounts of gas were generated from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developed for improved mass transport and exchange of the nutrients and bacteria and the outcome of the intrinsic degradation was more apparent. The breakdown of VFAs that followed after the lag was localized near the top of the soil and was characterized by a short half-life of 0.75-5 days for DOC (total VFAs as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