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90篇 |
免费 | 402篇 |
国内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14篇 |
环保管理 | 57篇 |
综合类 | 721篇 |
基础理论 | 75篇 |
污染及防治 | 39篇 |
评价与监测 | 38篇 |
社会与环境 | 165篇 |
灾害及防治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7篇 |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51篇 |
2021年 | 33篇 |
2020年 | 48篇 |
2019年 | 37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44篇 |
2013年 | 49篇 |
2012年 | 82篇 |
2011年 | 74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43篇 |
2006年 | 38篇 |
2005年 | 37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19篇 |
2002年 | 23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6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条件. 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使用3S技术获取基础地理数据,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式的三级指标体系模型,并以AHP法结合专家咨询法选取人口密度、地质灾害易发度等10项指标,进行综合得分计算并分级. 结果表明:①在生态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应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具有可操作性和结果的可靠性;②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质量表现出2~4级生态系统占主体(82.6%)的特点,生态质量一般,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造成较大影响;③生态系统健康质量水平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行政范围来看,彭水县、巫山县较好,巫溪县、武隆县等次之,云阳市、万州区等则较差. 结合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三峡库区(重庆段)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分异的成因;并从宏观尺度上提出了对该地区人为活动的不良生态后果予以积极预防和有效调控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32.
内陆水体溶解性有机质(DOM)在区域及全球碳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对于重要水利工程影响区域河流DOM光谱特征及溯源分析的综合研究尚不充分.基于此,以三峡库区干流与典型支流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对库区内干流与典型支流DOM的光谱特性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三峡库区河流DOM为内源和陆源共同驱动,以内源贡献为主,总体呈弱腐殖化特征,自生源信号较强.其中干流DOM相对分子质量更大,碳骨架聚合程度更高且结构更为复杂.三峡库区干流和典型支流FI值范围分别为1.79~2.48和1.62~2.03,均值分别为1.95和1.93;干、支流BIX均值分别0.92和0.85. FI和BIX结果表明库区河流DOM为内源和陆源共同驱动,且以内源为主. EEMs-PARAFAC分析表明除了相似的C1(腐殖质)和C2(酪氨酸)组分,干流DOM还包括混合类腐殖质组分C3.相关性分析显示,由于人为干扰、土地利用和支流累积等影响,三峡库区干流与典型支流DOM的光谱特性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和关联性.以上结果为三峡库区河流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3.
简述了塔山水库蓝藻暴发的过程及成因。指出 ,由于水库的营养物质增多、水质恶化 ,在不利的水文、气象 (高温、光照充足、微风 )等条件下 ,导致蓝藻暴发。提出了相应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34.
贵州百花湖消落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磷形态标准测试程序(SMT)对百花湖(水库)消落区土壤磷赋存形态进行了分级测定,分析了各形态磷之间与样品理化性质如有机质、pH、总氮和含水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百花湖消落区1区全磷含量平均为1239.9mg/kg,2区为1097.4mg/kg,3区为1041.5mg/kg;各形态磷中有机磷占全磷的百分比1区为58.7%,2区为55.1%,3区降至54.7%;消落带土壤中的磷以有机磷为主,无机磷为辅。铁铝结合态磷则是无机磷的主要组分,其中1区为77.1%,2区为66.7%,3区为61.4%;全磷、有机磷和铁铝结合态磷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为1区>2区>3区;而钙结合态磷含量却呈现出3区>2区>1区。有机磷与全磷显著性相关,是土壤中磷素增加的主要因素;无机磷与铁铝结合态磷和钙结合态磷显著性相关,二者的增加和减少对无机磷的含量具有显著影响;全磷与有机质、酸碱性显著相关;有机磷与有机质,钙结合态磷与酸碱性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性相关,表明土壤的有机质和酸碱性影响磷的含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35.
以2004~2005年的三峡水库3条主要入库河流(长江、嘉陵江、乌江)中的水文、水质的调查数据为依据,研究了三峡水库入库河流中主要的水文变化特征、氮营养盐的季节性分布规律及其形态组成.结果表明,3条入库河流的流量、流速呈现季节性变化,三峡水库入库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值已处于水华暴发的危险范围内,很容易发生水华.3条入库河流中总氮含量年均值都在1.55~2.15 mg/L之间,总体偏高,乌江武隆断面的总氮浓度最高,嘉陵江北碚断面次之,长江朱沱断面最低,并且3条河流丰水期水体中总氮含量均高于枯水期,说明非点源对氮污染影响较大;溶解态无机氮(DIN)是总氮的主要存在形式,而其中又以硝酸盐氮(NO3--N)为主,平均占到DIN的70%以上.氮素污染多以还原态氨氮(NH4 -N)的形式排入水体,经过硝化作用,NH4 -N氧化成亚硝酸盐氮(NO2--N),然后再氧化成稳定的NO3--N,并且消耗掉水体中大量的氧.入库河流水体中的NO3--N主要来自农田径流、城市污水、城市径流以及淹没土壤的释放,NH4 -N的来源主要是城市污水、工业废水以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和船舶废水. 相似文献
36.
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北京市官厅水库沉积物表层中持久性有机氯农药(OCPs)的残留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有机氯农药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作出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总含量为8.48 ng/g~24.40 ng/g,其中HCHs和DDTs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11 ng/g~7.73 ng/g和2.97 ng/g~10.52 ng/g,其组分特征为来自环境的残留。与沉积物风险评估低值(ERL)和风险评估中值(ERM)对比评价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风险程度,官厅水库沉积物表层中的有机氯农药存在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7.
2009年—2010年,研究了刘家峡水库的藻类群落特征。共鉴定出8门11纲 16目33科55 属114种藻。丰水期优势类群是金藻门(占27%),次优势类群是硅藻门(21.5%);枯水期优势类群是硅藻门,占总数34%(羽纹纲占33%),次优势类群是金藻门(18%)。对刘家峡水库水质初步评价结果显示:水库上游水质较清洁(1#—2#站点),中下游为轻度—偏中度污染(3#—4#站点),下游为中度—偏重度污染(5#—6#站点)。对藻类群落特征与6项水环境因子的Pearsong相关性分析表明,枯水期影响藻类群落特征的环境因子依次是DO﹥TN﹥pH值﹥T﹥Mcb(粪大肠杆菌);丰水期则是DO﹥Mcb﹥pH值﹥TN。 相似文献
38.
长江三峡工程是举世瞩目的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库区的经济发展问题与相关生态环境问题同样引人关注。三峡库区经济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整个长江上游地区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库区百万移民的生计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基于区域经济理论,运用SWOT方法对三峡库区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库区经济发展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因素的客观分析,结果发现,特色生态农业、沿江旅游、物流业将成为库区产业的优先发展方向,与民生相关的移民安稳致富、城乡统筹发展等政策则成为库区经济战略的重要选择。旨在进一步整合库区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整体经济实力,为库区制定具针对性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39.
以乌江渡水库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了大坝拦截条件下的夏季水化学特征:阴离子以HCO-3,SO2-4为主,阳离子以Ca2+,Mg2+为主,其余离子含量低于10%,说明了碳酸盐岩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起到了主要控制作用,蒸发盐岩石的风化对水体化学组成影响较小。水库水体存在温度分层现象,形成了不同层位的水体有着不同的水化学组成,即水化学分层。水化学的分层形成了溶解组分在水库垂直深度上的规律分布,比如受藻类的影响,Si和叶绿素随深度成相反的变化特征;HCO-3受光合作用和有机质降解的影响,30 m 以上随着水深的增加而递增,30 m 以下呈现相反趋势;水库泄水方式明显改变了水化学各种参数和离子在水体中的分配。乌江水库两主要支流(息烽河和偏岩河)分别对乌江渡坝前水体中的Ca2+,SO2-4,HCO-3,Mg2+和K+,Na+,Cl-有贡献。网箱养鱼、生活污水、农业施肥、酸性矿山废水以及酸雨沉降都会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40.
三峡调蓄过渡期长江河口地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布置土壤水盐动态监测网开展长江河口地区土壤水盐动态数据监测、采集和统计分析,研究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特征及水盐动态因子关系,结果表明该区不同水文年土壤水盐变化都有春秋季土壤积盐的季节性特点,但其枯水年份夏季土壤积盐更剧,土壤水盐动态各因子间存在明显相关性。针对三峡调蓄如何影响河口水情及土壤水盐动态这一问题,分析2003年6月三峡进入调蓄过渡期后河口土壤水盐实际动态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蓄水试运行后的3年,三峡调蓄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的影响尚不明显,气候因素对河口土壤水盐动态影响占主导地位,河口江水位偏低20 cm左右,河口咸潮入侵势头加强,雨季土壤和地下水积盐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为此需采取各种水利农耕措施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