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237篇 |
免费 | 824篇 |
国内免费 | 6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9篇 |
废物处理 | 22篇 |
环保管理 | 425篇 |
综合类 | 1968篇 |
基础理论 | 540篇 |
污染及防治 | 141篇 |
评价与监测 | 211篇 |
社会与环境 | 319篇 |
灾害及防治 | 19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7篇 |
2024年 | 76篇 |
2023年 | 129篇 |
2022年 | 151篇 |
2021年 | 162篇 |
2020年 | 141篇 |
2019年 | 131篇 |
2018年 | 120篇 |
2017年 | 136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51篇 |
2014年 | 152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241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74篇 |
2008年 | 163篇 |
2007年 | 214篇 |
2006年 | 154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27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98篇 |
2001年 | 82篇 |
2000年 | 96篇 |
1999年 | 66篇 |
1998年 | 56篇 |
1997年 | 43篇 |
1996年 | 41篇 |
1995年 | 46篇 |
1994年 | 24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6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5年 | 2篇 |
197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92.
93.
利用连续分级提取方法,对天津汉沽海域表层沉积物中P的含量水平、赋存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TP的含量在525.68×10-6~688.39×10-6之间,平均含量约为618.18×10-6,其中86.98%以IP的形式存在;而在IP中,FA-P是其主要的赋存形态,平均约占TP的59.54%;IP含量范围为48.52×10-6~146.72×10-6,平均约占TP的13.02%。P的生物有效性分析结果显示,潜在的生物有效P主要包括Ads-P、Fe-P和OP等3种赋存形态,而天津汉沽海域表层沉积物中潜在的生物有效P含量约为465.87×10-6~609.79×10-6,平均约占沉积物TP的89.14%,表明研究区域内沉积物具有很强的释P潜力。 相似文献
94.
以秦岭陕西段某钼矿区为研究对象,采集了矿区周边的作物及其对应的土壤样品,测定了Cr、 Cu、 Zn、 As、 Cd和Pb共6种重金属含量,利用单因子、 综合污染和地累积指数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采用PMF模型分析了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选用美国环保署(USEPA)开发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土壤及作物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研究区农田土壤存在严重的 Cr、 Cu、 Zn、 Cd和Pb污染,其中Cr可能以周边铬铋矿工矿活动源为主,贡献率为85.1%;Cu和As以农业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50.3%和70.6%;Zn和Cd以矿区金属矿渣扬尘、 降雨冲刷等自然源为主,贡献率分别为73.5%和48.7%;Pb以交通运输源为主,贡献率为54.7%. 作物重金属Cr含量的超标情况较严重,其次是Pb,而As和Cd的含量超标相对较小. 作物受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 健康风险评估表明,土壤中重金属对儿童产生了非致癌和致癌风险,而成人的健康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作物重金属对成人和儿童产生了极显著的非致癌和致癌风险. 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尾矿排放中的重金属污染,以保护附近居民,特别是儿童免受不利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5.
陕西省山地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100 m×100 m分辨率的DEM数据,根据太阳光线与起伏地形之间的几何关系,全面考虑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地形因子对可照时间的影响,通过数值模拟,确定山区可照时间计算模型;同时利用常规气象站资料考虑大气对日照时间的影响,建立陕西省山区日照时间估算模型。采用交叉验证和个例年分析法进行模型验证,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均较好。通过模型计算陕西省100 m×100 m分辨率各月可照时间、气候平均日照时间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局地地形对日照时间空间分布影响比较明显,山区可照时间与同纬度平地相比明显差异,表现出可照时间的非地带性分布特征;尤以冬季地形作用最显著;夏季影响最弱;同时年日照时间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但局地地形因子的影响依然存在。最后详细探讨了坡度、坡向、地形遮蔽等因子对山区日照时间的局地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96.
为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5-2018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主城区O3污染总体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主城区大气光化学污染日益严峻,ρ(O3)日均值由2015年的47 μg/m3增至2018年的66 μg/m3,ρ(O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由2015年的20 d增至2018年的70 d.②ρ(O3)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夏季[(89±33)μg/m3] >春季[(69±25)μg/m3] >秋季[(40±26)μg/m3] >冬季[(28±16)μg/m3]的特征;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07:00,峰值出现在15:00-16:00,且15:00-17:00是ρ(O3)超标的高发时段.③ρ(O3)与气温呈指数关系,当气温为20~25、25~30、≥ 30℃时,ρ(O3)日均值分别为75、90及119 μg/m3.ρ(O3)在相对湿度为60%时存在拐点,当相对湿度≤ 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上升;当相对湿度>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下降.风速与ρ(O3)呈分段线性关系,当风速 <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当风速≥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下降.④影响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升高的污染源主要位于其东-东南-南方位,其次为东北-东方位,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较少.⑤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超标多发生在气温>20℃,相对湿度介于40%~70%之间,风速在1.5~3.0 m/s之间的气象背景下,经统计,当气象条件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气象要素时,ρ(O3)超标天数占3-10月总超标天数的66.5%.研究显示,气温>20℃、相对湿度为40%~70%、风速为1.5~3.0 m/s的气象条件可初步作为石家庄市主城区O3污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97.
国土空间规划的提出使我国的规划体系进入到新的发展时期与发展语境,国土空间开发方向已从生产空间为主导转向生态、生活、生产空间相协调。如何将基于“三生空间”概念的传统国土空间认知提升到丰富文化脉络、生态特征、生活基础的复合魅力国土空间,如何对不同区域的发展进行侧重,杜绝对单一发展模式的盲目跟风,是国家和地方面临的共同重大主题。结合国土空间在历史与现实不同时期的发展表征和形成原因,在回溯空间认知过程、反思空间规划实践的基础上,厘清了魅力国土空间的概念与内涵,提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魅力国土空间的关注焦点,从区域发展平衡、管控弹性调整、空间要素流动、发展目标优化等方面阐述了魅力国土空间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98.
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的土地利用覆被数据,使用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环境贡献率等方法,定量分析福建海岸带土地利用转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①整体而言,福建海岸带地区以生态用地为主要用地类型,占比达64.4%以上,成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稳定的保证;生产和生活用地整体占比不大,但却是变化动态较高的用地类型.②时序变化上,1995—2005年,工矿生产用地、城乡生活用地不断扩张,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下降2.3%;2005—2015年,生产、生活空间变迁程度趋于缓和,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值缓慢下降1.3%.③空间分布上,厦门、泉州等地市以生产、生活用地为主,较高强度的用地方式和相对破碎化的用地格局使得该地区呈现较低的生态环境质量(EV值小于0.855);宁德市、莆田市内陆地区等以生态用地为主,较强的生态稳定性使得该地区呈现较高生态环境质量(EV值大于0.994).④在用地转型产生的生态环境效应上,对生态环境质量产生负面影响的主要用地变化是工矿生产用地的对外扩展,两个时段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9%和49.7%,且用地方式变化从功能属性和空间格局两个方面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产生影响,并引发了工业污染、景观格局破碎等生态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99.
100.
矿区废弃地生态退化形势严峻,生态修复已成为矿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可作为评价土壤恢复质量的敏感因子.本研究将以山西省安太堡煤矿复垦区作为对象,分析植被恢复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和酶活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方式对土壤理化特征、参与氮代谢的3类菌群(固氮菌、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和4种酶活性(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均有显著影响.土壤总氮含量与固氮菌和硝化细菌数量均显著相关,而与反硝化细菌不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有机碳和总氮含量之间为负相关,而其它3种酶与有机碳和总氮之间呈正相关.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综合肥力指标,刺槐-油松混交林土壤综合肥力指标最高,而未复垦综合肥力指标最低.可见,刺槐-油松混交林是晋西北干旱区矿区复垦较为适宜的植被恢复模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