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19篇 |
免费 | 70篇 |
国内免费 | 30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0篇 |
废物处理 | 4篇 |
环保管理 | 22篇 |
综合类 | 534篇 |
基础理论 | 73篇 |
污染及防治 | 28篇 |
评价与监测 | 56篇 |
社会与环境 | 34篇 |
灾害及防治 | 2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9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52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45篇 |
2013年 | 46篇 |
2012年 | 39篇 |
2011年 | 60篇 |
2010年 | 44篇 |
2009年 | 29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34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15篇 |
2001年 | 11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71.
机动车排放(Vehicular Emission,VE)是地面非甲烷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NMHCs)的重要人为源之一.为获得北京市交通主干道NMHCs的实际排放情况,本研究以自主研发的吸附/热解吸前处理-单光子/化学复合软电离源飞行时间质谱(SPI/CI-TOFMS)为检测手段,于2018年3月14日在北京四环、五环主干道,对C_2~C_(10)挥发性有机物进行了车载在线跟踪观测.结果表明,C_2、C_3高挥发性物质浓度较高,其次是苯系物和丁烷;从空间分布来看,NMHCs浓度在离市中心较近的四环主干道相对较高,且车流量较大的南五环公路和西四环处NMHCs污染也较为严重;从NMHCs的结构组成来看,烷烃(63%、52%)占比最多,芳香烃(23%、32%)次之,烯烃(14%、16%)最少;对NMHCs特征物质之间的线性关系和比值关系进行分析,确定机动车排放对此次观测中NMHCs的生成贡献较大;通过计算各物种臭氧生成潜势(OFP),评估出C_3、C_4烯烃类物质和苯系物为北京四、五环地区优先控制物种. 相似文献
172.
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趋势预测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北京市水资源供需现状的基础上,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构建了北京市水资源动态预测模型.对人口、产业结构和政策3个约束水资源供需平衡的核心因子进行分析,并将它们的变化趋势作为参数输入北京市水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中,通过动态仿真模拟,得到未来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变化的两种典型情景.结果显示,在保持现有政策和技术水平下,北京市水资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2010年水资源供求比为0.98;若加强人口、产业结构和政策等几项因子的约束,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形式可逐渐缓和,2010年水资源供需比增至1.15.研究表明,约束因子对北京市水资源供需平衡有很大影响,加强人口、产业结构和政策的约束,实施相关的水资源政策,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北京市水资源危机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3.
李杰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3,9(5):126-130
为全面了解北京市火灾事故的基本情况,使用聚类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对火灾事故统计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北京火灾事故存在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中南部较其他区域火灾风险较高。火灾事故的时间趋势显示,起火次数、伤亡人数有降低趋势,直接经济损失有上升趋势。不同起火原因引起的火灾事故起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中,电气和生活用火不慎引起的火灾事故占主要部分。研究对于认识北京火灾事故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有重点的进行火灾事故预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北京市交通扬尘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中尺度气象模式ARPS与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CMAQ的耦合模式,模拟2002年4个季节代表月份(1月、4月、8月和10月)北京市PM10浓度的时空分布.与监测数据对比分析表明,该耦合模式有很好的可靠性.设计了2种污染源情景方案,分析了北京市2002年4个季节代表月份交通扬尘对市区大气PM10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代表月中,交通扬尘对北京市PM10的逐时贡献率波动较大,最高可达33%,最低为3%;交通扬尘对北京市大气PM10影响显著,4个月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6.73%、12.92%、18.56%和18.17%,平均贡献浓度分别为27.61 μg/m3、32.80 μg/m3、25.20 μg/m3和24.40 μg/m3.此外,依据模拟结果,结合交通扬尘污染特征与治理现状,提出了北京市交通扬尘的初步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5.
结构与效率因素的节能效果分析——以北京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北京市能源强度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准确计量影响能源强度变动的各因素所产生的节能效果,可为未来进一步挖掘节能潜力提供参考。论文采用能源强度变化的完全分解模型,以1985—2007年为样本期,对影响北京市能源强度变化的结构因素和效率因素进行了计量。结果表明:在整个样本期内,效率和结构因素都对北京市的节能产生了正向作用,并且效率因素的节能效果大于结构因素。分阶段分析显示,2000年以后,结构节能效果表现出逐渐增强的趋势。由此可见,目前北京市的效率节能效果良好,结构节能效果有所发挥,但仍有潜力可挖,并且最大潜力在于工业部门内部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6.
将能源、建筑、产业和交通作为减污降碳重点领域,设置了基准情景、政策情景和强化情景,以2020年为基准年,2035年为目标年,开展北京市大气污染物和CO2减排潜力测算,并构建了一种协同控制效应分级评估方法,对政策情景和强化情景下大气污染和CO2协同控制效应进行量化评估.结果表明,与基准情景相比,政策情景和强化情景下大气污染物减排率分别在11%~75%和12%~94%,CO2分别为41%和52%.优化机动车结构对于NOx、 VOCs和CO2的减排贡献最大,政策情景下减排率分别达到74%、 80%和31%,强化情景下分别达到68%、 74%和22%;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对SO2的减排贡献最大,政策和强化情景下分别达到47%和35%;提升新建建筑绿色化水平对PM10的减排贡献最大,政策和强化情景下分别达到79%和74%.优化出行结构和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绿色发展的协同控制效应最佳;强化情景下,完成农村地区散煤清洁能源改造、优化机动车结构和... 相似文献
177.
中国华北区域城市间污染物输送研究 总被引:47,自引:19,他引:47
通过对华北地区城市间大气污染监测资料分析发现,城市之间存在着大气污染的相互影响和输送问题,大气污染是一个区域性的环境问题。治理和改善北京地区的大气环境,需要考虑周边地区影响,并实施综合性的污染控制和治理对策。使用二维欧拉统计模式,以SO2,SO42-,PM10为模拟对象,模拟其远距离输送和沉降过程。对2002年的区域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模拟区域包括了所要研究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等地区。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式计算结果的检验显示,二者的相关系数平均为0 55。对资料的综合分析表明,北京大气环境中20%的PM10及23%左右的SO2都是来自北京周边地区。 相似文献
178.
179.
北京市土壤重金属含量背景值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27,自引:25,他引:127
在大规模、系统取样布点的基础上,从803个土壤样品中选出其中120个的"清洁"土壤样品,分析统计后提出了北京市土壤重金属的背景值.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市土壤As含量的背景值为7.09 mg/kg、Cd为0.119 mg/kg、Cr为29.8 mg/kg、Cu为18.7 mg/kg、Ni为26.8 mg/kg、Pb为24.6 mg/kg、Zn为57.5 mg/kg.与以前研究中所提出的背景值相比,本研究新提出的土壤Cd背景值提高125%,Pb和Ni的背景值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As、Cr、Cu、Zn的土壤背景值则降低19%~55%. 相似文献
180.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 now a driving paradigm. It is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that ecological principles, especially landscape ecology theory, are not only necessary but also essential to maintain the long-term sustainability worldwide. Key landscape ecology principles--element,structure and process, dynamics, heterogeneity, hierarchies, connectivity, place and time were reviewed, and use Beijing area as a case study to illustrate how these principles might be applied to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restoration, to eventually achieve sustainability. An example to more effectively incorporate the ecological principles in sustainable planning in China was present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