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2篇
  免费   1022篇
  国内免费   1098篇
安全科学   632篇
废物处理   69篇
环保管理   1074篇
综合类   3675篇
基础理论   1043篇
环境理论   3篇
污染及防治   310篇
评价与监测   331篇
社会与环境   712篇
灾害及防治   353篇
  2024年   138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10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273篇
  2017年   316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331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396篇
  2012年   486篇
  2011年   506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67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33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13篇
  2001年   166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19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8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8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4篇
  197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Assessment of airborn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s in houses of young children (1-6 years old) and childcare facilities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pesticide applications in an agricultural community in Japan. Trichlorfon and fenitrothion, applied in two separate periods, were frequently detected from outdoor and indoor air. Dichlorvos, the primary degradation product of trichlorfon, was also detect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trichlorfon. Both the outdoors and indoor concentration of applied pesticide were shown to increase with de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pesticide-applied farm. Indoor concentration of these pesticide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outdoor concentration (p=0.001 for trichlorfon and p=0.001 for fenitrothion), indicating infiltration of applied pesticide inside. Ratio of indoor to outdoor concentration (I/O ratio) of fenitrothion was higher for houses with windows open during the application than those with closed windows (median value: 0.74 vs. 0.16, p=0.003). However, a similar trend was not observed for trichlorfon as well as dichlorvos in the first period. Dichlorvos was found to have a higher I/O ratio than trichlorfon during the period, and clear correlation between indoor concentrations of dichlorvos and those of trichlorfon suggested increased decomposition of trichlorfon in the indoor environment. Daily inhalation exposure estimated by using the fixed measurement data and time-activity questionnaire ranged from 0 to 35 ng/kg/day for trichlorfon, from 0 to 26 ng/kg/day for dichlorvos, and from 0 to 44 ng/kg/day for fenitrothion. Median inhalation exposure from indoor air accounted for 74%, 86.3%, and 45% of the daily inhalation exposure, respectively. For kindergarteners or nursery school children, inhalation exposure at childcare facilities was comparable with or more than that at home, indicating that pollution level at childcare facilities had potential of high impact on children's exposure. Estimated daily inhalation exposures were inversely correlated to the proximity of their activity location to the pesticide-applied farm.  相似文献   
172.
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氟形态及其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连续化学提取法,测定了黔西北高氟病区茶园土壤样品氟含量及氟的形态.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全氟含量为314~3558mg/kg,平均为945mg/kg,高于全国土壤全氟平均含量(453mg/kg).不同类型供试土壤中全氟含量高低顺序为:棕壤和褐土(分别为1118和1114mg/kg)>黄棕壤(908mg/kg)>黄壤(681mg/kg).供试土壤中不同形态氟含量以残余态最高,其平均含量为940mg/kg;其次为有机束缚态氟,平均含量为7.82mg/kg,处于氟污染较高水平,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铁锰结合态氟也较高,平均含量3.99mg/kg;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均较低,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98,1.14mg/kg.由此可见,土壤中氟形态大部分均以残余态形式存在于土壤中,可被茶树叶吸收的水溶态氟和可交换态氟含量均不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可交换态氟只与水溶态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9**),而水溶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均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240*, 0.226*, 0.229*), 有机束缚态氟与铁锰结合态氟、残余态氟和全氟也呈正相关关系(r分别为0.757**, 0.312**, 0.320**),水溶态氟与土壤交换性盐基含量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氟形态与有机质的相关性不明显,仅有机束缚态氟与土壤有机质呈弱负相关.本研究可为该区域土壤氟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土壤氟的迁移转化及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研究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3.
为考察土壤渗透性改良后的径流污染削减效果和去除规律,以上海浦东某已建居住社区绿地土壤特性为样本,采用中粗砂和沸石进行渗透性改良并开展径流污染削减实验。结果表明:改良后土壤渗透性能明显提高,具有较好的截留和净化污染物作用;通过土壤成分、污染负荷、流量负荷和渗滤深度对COD、TN、TP和NH4+-N去除效果的影响分析,提出了不同径流污染特征下可采用不同的土壤渗透性改良方案,实现对特征污染物更有效的削减效果。研究结果可为改良城市居住社区绿地土壤渗透性,缓解初期雨水径流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4.
半干旱草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脆弱区,频繁的矿业活动会对草原土壤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本文以位于内蒙古半干旱草原的某铅锌多金属矿区土壤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壤性质和重金属含量及赋存形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利用单因子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RAC风险评价法对土壤受污染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偏中碱性,矿物组成以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为主.矿区土壤中Pb、Zn含量(分别为51.2 mg·kg-1和226.4 mg·kg-1)远高于背景土壤,分别为内蒙古土壤几何均值的3.4和4.7倍;矿区土壤Cu含量和背景区土壤含量相当.元素赋存形态分析表明,Cu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质结合态形式存在,Pb和Zn则以残渣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结合态为主,3种元素可交换态和碳酸盐结合态含量均较低.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矿区41%和35%土壤受到严重的Pb、Zn污染;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重金属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为29.40,属于轻微生态危害,Pb是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RAC风险评价表明,矿区土壤中生态风险系数由大到小为Zn > Cu > Pb,Zn的生态风险相对较大.综合来看,Pb、Zn的污染控制是该矿区需要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5.
李斌  张鑫  李娜  贾建丽  孙旭 《环境化学》2018,37(11):2410-2418
2017年4月-7月期间对北京北五环附近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观测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因子得分受体模型对VOCs进行源解析,同时结合气象数据推判污染源分布.结果表明,观测期间VOCs主要有烷烃、烯烃、芳香烃、卤代烃和含氧烃等.源解析的结果表明,VOCs来源于燃料挥发、汽车尾气排放、溶剂挥发、单一的溶剂使用、工业排放和干洗六种污染源.其中汽车尾气排放、燃料挥发和溶剂挥发共占所有污染源的73%,是主要的污染源.观测期间污染物的高值区主要分布于观测点南部,而无具体污染源的污染物则可能受气象等因素的影响而更广泛地分布在观测点周围.  相似文献   
176.
为了研究海洋背景区域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污染状况,于冬、春和夏季在福建省沿海岛屿东山岛连续采集大气颗粒物样品.结果显示,东山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浓度范围为0.11-16.95 pg·m-3,平均值5.53±4.31 pg·m-3.通过对比其他区域发现,东山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处于较低水平,其含量与海洋背景区域相当.PCBs浓度季节变化明显,表现为冬春季高而夏季低.冬季,PCBs以高氯取代化合物为主,而春、夏季以低氯取代化合物为主.气团来源的季节性变化、气象条件参数(如降雨量、温度、大气压、风速、相对湿度、水气压)是影响PCBs浓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东山岛大气颗粒物中PCBs的干沉降通量为1.34 ng·m-2·d-1,冬春季沉降通量明显高于夏季,按照东山岛海域覆盖面积(36200 km2)估算,每年PCBs以干沉降入海通量约为12.84 kg.  相似文献   
177.
釜溪河为沱江一级支流,在自贡城区段设有国考碳研所断面。收集碳研所断面近10年来水质自动站数据,分析溶解氧(DO)变化特征,采样调查釜溪河自贡城区段水质及河道底泥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分析釜溪河自贡城区段溶解氧分布特征及碳研所断面季节性低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碳研所断面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呈现春末夏初最低,白天高晚上低的特征。釜溪河碳研所断面河水耗氧类污染物质量浓度较沱江流域内其他断面高,耗氧强度较大,溶解氧质量浓度较沱江流域其他断面偏低;其次,研究河段中釜溪河污水厂以下河段受污水厂低氧水排入和金子凼堰底层低氧水下泄影响,其溶解氧水平整体较污水厂以上河段低;最后,河段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春夏季气温升高将导致微生物分解活性增强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时,闸坝和外来水体排入的水文扰动造成污水厂以下河段水温梯度弱,表层溶解氧易受底层低氧水影响,促使断面形成季节性低氧现象。溶解氧预测模型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温度变化和垂向温度梯度弱是碳研所断面溶解氧质量浓度季节性偏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8.
通过应用HYSPLIT、MeteoInfo模型,计算2017—2021年秋冬季抵达郴州地区72 h的后向气流轨迹并进行轨迹聚类、潜在源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分析,探讨郴州市PM2.5传输特征及污染潜在源分布。结果表明,郴州市秋冬季PM2.5潜在源区主要分布在北偏东方向,以近距离输送为主,频率最高的是从咸宁市通城县经岳阳市平江县、株洲地区的短距离轨迹,其频率为34.17%;WPSCF高值带起源于河南省,经湖北、平江、江西等地区,最终到达郴州。WCWT分析结果得出,PM2.5污染趋势与上述一致,影响范围更宽,影响程度相对较轻。2017—2021年间,郴州地区污染传输通道影响逐年减小,PM2.5浓度平均下降19.7%。  相似文献   
179.
郑州市中心城区地貌类型分为黄河冲积平原和山前冲洪积平原、黄土丘陵,不同地貌类型具有不同的水文地质特征,依据3种地貌类型及其污染源分布特征设置地下水采样点,研究了浅层地下水中“三氮”[硝酸盐氮(NO3 -N)、氨氮((NH3-N))和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与污染源分布、地下水位埋深及包气带岩性以及水化学环境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郑州市中心城区地下水水质受NO3 -N和NH3 -N影响较大,受NO2 -N影响较小;2023年ρ(NO3-N)超标的区域范围较2020年明显减小,ρ(NH3 -N)出现局部增大的现象,黄河冲积平原地区“三氮”质量浓度尤其是ρ(NH3 -N)变化应引起重视;地下水酸碱环境及氧化还原环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起地下水中“三氮”质量浓度的变化,当地下水处于氧化环境时,地下水中ρ(NO3-N)增加而ρ(NH3 -N)降低。  相似文献   
180.
为了系统的评价矿区周边土壤-农作物-人体系统中重金属的污染风险,为矿区生态风险的分类治理和农作物安全生产提供科学依据,选择在重庆市黔江区金洞乡主要农耕区采集表层土壤样品321件、水稻和对应根系土样品30套,分析了土壤和水稻中重金属(Cd、Hg、Pb、As和Cr)的含量、土壤中有机质和Mn的含量及土壤pH,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和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模型进行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和Hg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超标现象,土壤重金属含量受到成土母质、矿业活动及农业活动的影响.土壤总体潜在生态风险较小,主要以轻微污染为主,Cd和Hg存在点状的很强-极强的污染点位,是主要的土壤污染因子.水稻样品存在Cd和As的超标问题,水稻重金属含量主要受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土壤pH、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土壤Mn含量的影响.通过食物摄入的暴露途径存在一定程度的非致癌风险,主要的贡献因子为As和Cd.可根据重金属污染在土壤-农作物-人体系统中的不同特点,进行污染分类管理、分类治理,以达到土地安全利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