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92篇
安全科学   50篇
废物处理   23篇
环保管理   181篇
综合类   343篇
基础理论   172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88篇
评价与监测   78篇
社会与环境   38篇
  2025年   3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In zooxanthellate corals, the photosynthetic fixation of carbon dioxide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CaCO3 are intimately linked both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making it difficult to study carbon transport mechanisms involved in each pathway. When studying Tubastrea aurea, a coral devoid of zooxanthellae, we can focus on carbon transport mechanisms involved only in the calcification process. We performed this study to characterize T. aurea carbonic anhydrase and to determine its role in the calcification process. We have shown that inhibition of tissular carbonic anhydrase activity affects the calcification rate. We have measured the activity of this enzyme both in the tissues and in the organix matrix extracted from the skeleton.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organic matrix proteins, which are synthesized by the calcifying tissues, are not only structural proteins, but they also play a crucial catalytic role by eliminating the kinetic barrier to interconversion of inorganic carbon at the calcification site. By immunochemistry we have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a protein both in the tissues and in the organic matrix, which shares common features with prokaryotic carbonic anhydrases.  相似文献   
642.
介绍了国内外二氧化碳( CO2)气体检测方法,选取红外传感器、非分散红外和气相色谱3种方法监测工业燃煤废气中的CO2。试验结果表明,3种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要求;单一燃煤废气中CO2的体积分数范围为6.70%~15.10%,同一排气筒中CO2体积分数5 min的波动范围为0~22.4%;同一排气筒(单一燃煤废气)中CO2和O2的体积分数有一定的关联性,二者之和基本稳定在19%~21%范围;非分散红外法和气相色谱法测定同一样品的相对偏差为0.9%~3.4%;红外传感器适用于有组织排放的现场监测,另2种方法适用于无组织废气和环境空气监测。  相似文献   
643.
采用2016年大气多参数站监测数据,分析连云港市大气中ρ(黑碳气溶胶)的小时及月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黑碳气溶胶与NO_2、CO、PM_(10)、PM_(2.5)显著相关,与风速、能见度等呈负相关;黑碳气溶胶年均值为2.10μg/m~3,日变化呈明显双峰型,峰值出现在08:00和21:00左右;从季节看,ρ(黑碳气溶胶)冬春季高、夏秋季低;在不利气象条件时,ρ(黑碳气溶胶)有所增高,通过模型分析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碳占比增大,说明在不利气象条件时,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黑碳是影响ρ(黑碳气溶胶)及ρ(颗粒物)上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4.
以常州市典型城市黑臭水体神童浜为对象,采用小球藻和大型溞作为急性毒性测试手段,对整治前、后神童浜4个点位的上覆水和孔隙水的毒性效应进行了对比和评价。结果表明,整治后神童浜上覆水水质明显改善;上覆水在整治前、后对小球藻生长均无抑制作用,反而呈促进作用;对黑臭水体的整治降低了上覆水和孔隙水的生物毒性,但整治后的上覆水仍存在富营养化问题,且孔隙水对水生生物仍具有一定的毒性风险。提出,利用生物毒性测试能反映出黑臭水体整治前、后的毒性变化,可应用于对黑臭水体整治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645.
论文在GIS技术支持下,依据环境经济学原理,利用2005年的坡面侵蚀和沟蚀数据,对黑龙江克拜东部黑土区由土壤侵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了定量估算;在此基础上,将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北方土石山区、西南岩溶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2005年由土壤侵蚀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价值约为9414.20×104元,占当地种植业总收入的17.19%,部分乡镇损失价值占种植业收入的1/4以上。将黑土区土壤侵蚀经济损失与我国其他水蚀区对比发现:东北黑土区虽以轻度侵蚀为主,土壤侵蚀量固然不能与黄土高原相提并论,但由于黑土腐殖质含量高、养分丰富,轻度侵蚀即可造成严重的养分流失,其单位面积土壤侵蚀直接经济损失价值是黄土高原的3~4倍。  相似文献   
646.
This paper develops an integrated model of the fuel and agricultural sectors to analyze the welfare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GHG) effects of the existing Renewable Fuel Standard (RFS), a Low Carbon Fuel Standard (LCFS) and a carbon price policy.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shows that these policies differ in the incentives they create for the consumption and mix of different types of biofuels and in their effects on food and fuel prices and GHG emissions. We also simulate the welfare and GHG effects of these three policies which are normalized to achieve the same level of US GHG emissions. By promoting greater production of food-crop based biofuels, the RFS is found to lead to a larger reduction in fossil fuel use but also a larger increase in food prices and a smaller reduction in global GHG emissions compared to the LCFS and carbon tax. All three policies increase US social welfare compared to a no-biofuel baseline scenario due to improved terms-of-trade, even when environmental benefits are excluded; global social welfare increases with a carbon tax but decreases with the RFS and LCFS due to the efficiency costs imposed by these policies, even after including the benefits of mitigating GHG emissions.  相似文献   
647.
生物活性炭纤维(BACF)是在生物活性炭的基础上,以活性炭纤维代替颗粒活性炭,用于处理微污染水中有机污染物。BACF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水的深度处理工艺,结合了吸附与生物降解的双重效能,可以有效提高对原水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以扩大水源水的取水范围,是一项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648.
碳排放强度与能耗强度是国家和地方2个重要的政策管控指标,二者存在潜在的逻辑关系,但就二者定量关系还存在分析不足,部分认识不统一的现象。通过建立碳排放强度同比变化率与能耗强度同比变化率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分析能耗强度同比变化场景下碳排放强度同比变化趋势。对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强度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之间的线性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碳排放强度同比变化率与能耗强度同比变化率不是必然呈现“同正或同负”的关系,即能耗强度上升,碳排放强度也有可能下降;能耗强度下降,碳排放强度也有可能上升。研究为推动碳排放强度、能耗强度“双下降”的研究和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9.
人工湿地反硝化外加固体碳源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合适的固体碳源,以玉米秸秆、污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碳源释放规律及预处理实验研究,并从碳源释放量,释放速率、释放C/N比等方面探讨其做为碳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碱加热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碳元素平均释放量为10.31 mg/(g·d),较酸加碱加热预处理方式高0.91 mg/(g·d),但二者氮元素平均释放量相同,均为0.20 mg/(g·d)。污泥经预处理后,碳、氮元素平均释放量分别为8.98 mg/(g·d)、0.21 mg/(g·d)。考虑到污泥作为反硝化碳源可以实现污泥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所以污泥和碱加热处理的玉米秸秆均可作为人工湿地外加碳源。  相似文献   
650.
为了量化2005至2010年中国各省区市之间碳排放差异性及其变化趋势,本文运用Theil指数KAYA分解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全国人均碳排放差异逐年减小,能源强度是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均GDP是人均碳排放差异缩小的主要原因;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方法的组内差异大于组间差异,且中西部地区内部差异是造成全国差异的主要原因;相对"十一五"能源强度目标分解,"十二五"碳强度目标分解已考虑省市区差异,但其基本上根据人均GDP差异进行分组,且很大程度沿用了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区域划分。因此,建议在对各省区市分配减排指标时,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同时兼顾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并根据中西部地区内部排放差异将目标分解方案精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