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67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169篇
基础理论   16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01.
2008年12月对黄河三角洲北部及其毗邻海域悬浮体浓度(SSC)和颗粒有机碳(POC)进行了研究,并结合该海域水文资料,分析了该区冬季SSC和POC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冬季研究区水体中的SSC变化范围较大(5~1064mg/L),表、底层的SSC高值区(>600mg/L)均呈条带状分布于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附近海域,且随水深加大SSC快速降低(400μg/L)集中于近岸海域,渤海中部POC仅为20~50μg/L左右,但底层POC向渤海湾中部扩散范围比表层大.POC和SSC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该海区近岸浅水区沉积物再悬浮是影响研究区POC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冬季SSC和POC高值区与最大侵蚀区、波致底切应力>0.2N/m2的区域相对应,表明在冬季强海洋动力条件下,废弃神仙沟-钓口三角洲叶瓣前缘不仅是沉积物的“源”,也同样是颗粒有机碳的“源”.  相似文献   
102.
针对近五年来渤海湾客货滚装船车载化工产品货物常见种类及危险性分布情况进行了全面的统计,阐述了渤海湾航线客货滚装船车载化学品运输现状,分析了渤海湾航线客货滚装船车载化学品运输存在的问题以及载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客货滚装船在发生事故时可能带来的危害.提出了加强管理部门间协作、疏导与查堵相结合、制定适应渤海湾短途航运的货物危险性测试标准以及引导和促进货物生产商、经营者、运输单位提前进行货物危险性测试分类,并采用合适的包装方式及警示标志等加强载有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客滚船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3.
根据2008年春对渤海湾的调查,通过分级萃取的实验方法以及总量和分形态风险评价的手段,重点研究了渤海湾表层沉积物各形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重金属在渤海湾中央的泥质区富集,自然来源是控制V、Ni、Cu、Pb、Co和Cd分布的主要因素,而Zn和Cr较易受环境变化或人为输入等影响,其中Pb作为大气沉降和陆源输入都存在的重金属,其受控因素与其他重金属有一定差异.形态分析表明,V、Zn和Cr以残渣态为主,Co、Ni和Cu则是可浸取态占优势.其中Co的可浸取态质量分数在A断面先增加后降低,Ni的可浸取态质量分数在海河口附近A3站达最大值(98.86%),Cu和Pb的可浸取态高值区出现在A断面的中央区域,优势形态是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u在湾口的A10站降到最小值(43.83%),在黄河口的D1站达最大值(73.89%).风险评价表明,重金属总量富集因子由大到小:Pb>Cd>Zn>Cr>V>Co>Cu>Ni,其中Pb、Cd和Zn的富集因子均大于1,但渤海湾沉积物总体质量良好,潜在生态风险较低.从形态角度评价,V和Cr基本无污染,Zn局部轻微污染,Co大部分轻度污染,Cu由无污染到中度污染,Ni由轻度污染到重度污染,Pb则属重度污染,其中Pb在渤海湾口A11站的P%(次生相与原生相分布比值)达1 329%.综合评价得出,Pb是渤海湾沉积物污染最严重的重金属,Cu和Zn有潜在污染,V、Cr和Co基本清洁.  相似文献   
104.
以环渤海地区4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07—2017年陆路交通网络和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借助引力模型和加权平均旅行时间,结合GIS网络分析功能,测算了环渤海地区陆路可达性的时空变化和各个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及跨海通道建立后对其影响。结果表明:①环渤海地区陆路可达性呈以京津冀核心区城市为核心,向南北扩散的中心外围格局。②环渤海区域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呈逐年递增趋势,超高值经济联系强度的城市更为集中,且联系强度呈爆炸式增长。③跨海通道建立后,大连、烟台、青岛等城市的可达性提升,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05.
环渤海地区水旱灾害经济损失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文柳  张杰 《灾害学》2005,20(2):71-76
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两市,河北、辽宁、山东、山西、内蒙古五省.水旱灾害是该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本文采用了各省市的不稳定度Cr和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占应得GDP百分比的平均数Sp,构建了水旱灾经济损失指数Ss.研究表明,Cr高值区和Sp高值区在空间上明显错位,前者在辽宁、北京,后者在内蒙古、山西.根据Ss的区域分异和等级排序,建议应以辽宁、内蒙古、山西、山东、河北、北京、天津为序进行环渤海地区的水旱灾害防治,Ss值在3以上的辽宁、内蒙古地区为国家防止和治理环渤海水旱灾害的重点省区.  相似文献   
106.
To understand nonylphenol (NP) contamination in the northeast coastal environment in China, NP was determined in 19 sediment and 20 bivalve samples collected during November 2005. NP was identified in all sediment samples in the range of 8.8 to 1.0 × 10 3 ng/g dw (dry weight), with an average of 0.12 × 10 3 ng/g dw. Most of the bivalve samples (oysters and mussels) contained detectable amounts of NP that ranged from ND (not detected) to 7.6 × 10 3 ng/g dw, with an average value of 0.79 × 10 3 ng/g dw.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NP is ubiquitous in sediments and bivalves from the northeast coast of China, and are even present in bivalves sold as seafood. Serious contamination with NP was recorded off the coast of Bohai Strait and in semi-enclosed coastal environment such as Jiaozhou Bay and Liaodong Bay. Possible environmental and human health implications were understood in this study.  相似文献   
107.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点区域,渤海海洋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针对渤海区域海洋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特点,设计了基于元数据的渤海海洋信息资源目录服务系统,重点介绍了目录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功能设计和实现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8.
渤海近海大气颗粒物金属元素的入海通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集了渤海近海岛屿1 a的大气TSP样品,利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样品中Pb、Zn、Cu、Cd、Fe、Mn、V等金属元素含量,通过模型计算各元素干湿沉降通量,分析大气颗粒物入海通量的季节性变化,结果显示各元素的干沉降通量年均值分别为:Pb 34.344 μg/(m2·d),Zn 89.273 μg/(m2·d),Cu0....  相似文献   
109.
基于GIS的渤海湾溢油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海上溢油的运动轨迹和扩散面积,以渤海湾为研究对象,根据FVCOM模型和MM5模式来模拟流场和风场,充分考虑风化过程对溢油行为归宿的影响,利用Fortran语言建立动态溢油模型并生成DLL.在Visual Studio.net语言环境下基于ArcEngine控件进行组件式GIS开发,嵌入动态溢油DLL,开发出渤海湾...  相似文献   
110.
环渤海地区海域空间资源使用和供给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程度、结构和效益等方面,比较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现状,并分析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供给情况.根据分析结果,指出了环渤海地区的海域空间资源使用的比较优势,最后提出了环渤海地区海域空间资源使用和供给分析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