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安全科学   90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58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传统难降解塑料存在污染问题,因此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在许多自然环境条件下,可生物降解塑料降解速率依然缓慢,也存在一定生态环境风险。目前,在全球气温上升的背景下,可生物降解塑料在土壤环境中老化的纳米尺度机制和破碎化潜势研究还非常有限。因此,以聚乳酸(PLA)基生物降解塑料购物袋膜来源微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原子力显微镜-红外光谱联用系统(AFM-nanoIR)研究了不同土壤温度条件(常温25℃和高温50℃)下微塑料表面在纳米尺度上的老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种温度条件下PLA表面粗糙度均随老化时间(7和14 d)增加而增加,且高温条件下粗糙度更高,表明高温土壤环境中PLA表面破碎化更快。纳米红外光谱(nanoIR)成像结果表明,与未老化样品相比,老化PLA表面C—O官能团信号明显增强且空间分布面积比例增加(由原始样品的21.1%提高到老化后的37.9%~50.8%);老化14 d时,高温条件下C—O信号比常温环境更强。相似地,老化PLA表面■信号增强,分布面积比例增加,表明PLA在老化过程中形成新的羰基化合键。洛伦兹接触共振技术(LCR)分析结果显示,常温土壤环境PLA表面第1振...  相似文献   
32.
高密度电法在原位修复土壤过程中的监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ERT)对上海市某有机污染场地土壤污染原地修复进行研究,通过持续监测药剂注入前后电阻率的改变来推断药剂和污染物的扩散路径。结果表明,药剂扩散的影响半径介于2 m~4 m之间;其影响深度根据注药点和土壤渗透性差异而有所不同,在16 m处注药的影响深度大于监测深度20 m,ERT技术在监控原位注入修复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3.
2014年12月29—30日,青岛市发生了一次空气污染过程,利用环境一号卫星CCD遥感影像数据和实测PM_(2.5)浓度数据,分析了该过程前后5 d的实测PM_(2.5)浓度与环境一号卫星CCD遥感影像的DN值之间的相关性,分别按日期和区域建立了反演模型。结果表明,按日期拟合反演模型相关系数为0.02~0.51,按区域拟合反演模型相关系数为0.01~0.80,总体来说,区域拟合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34.
本文针对夜视成像系统在通常光照条件下成像质量差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双通道光路的设计方法,在第二通道采用低照度CCD作为成像器件,使该系统在常规照明环境下能够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从而使整套系统获得了全天候的工作能力。该方法通过采用特殊的反射式光路切换机构实现主光路的全部光能量在两个光路通道之间进行切换,双通道均可以通过主光路全部的光信号进行成像。提高了两条通道的光能利用率,方便第二通道采用更加多样的成像器件实现更特殊的成像功能设计,满足多种复杂环境下对远距离目标进行视频成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5.
本文通过对CCD驱动信号的分析,设计出一种简单实用的安全CCD驱动电路,它既不需要设计同步电呼,又可方便地与计算机相连,具有安全,简单,廉价,体积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36.
砷胁迫下蜈蚣草光合作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培雁  刘威  韩志国 《生态环境》2007,16(3):775-778
利用荧光成像技术研究了营养液培养条件下砷胁迫对蜈蚣草光合作用的影响。在0、5、10、20和40mg·L-1质量浓度的砷处理中,蜈蚣草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无显著差异(P=0.01),变化范围分别为1.24~1.33,0.24~0.30g;地上、地下部砷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分别为191~1129和160~548mg·kg-1,其质量分数的比值范围为1.20~2.35。砷胁迫下,全叶片蜈蚣草Fv/Fm变化范围为0.498~0.566,与对照(0.786)相比较下降超过30%;快速光曲线中最大潜在相对电子传递速率(Pm)、半饱和光强(Ik)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其变化范围分别为24.52~47.67和140.50~217.45μmol·m-2·s-1,下降比例分别为28%~49%和24%~35%;快速光曲线的初始斜率(α)随砷处理浓度的增加下降不明显,变化范围为0.17~0.22。以上结果显示尽管蜈蚣草对砷超量吸收并且有效向地上部分转移,但Fv/Fm显著下降反映蜈蚣草光合作用受到明显的砷胁迫。Pm、Ik的下降反映出蜈蚣草光耐受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在砷胁迫下逐渐减弱;α下降不明显反映蜈蚣草捕光能力在砷胁迫过程中始终维持较高水平,砷胁迫并未对蜈蚣草捕光系统造成显著伤害。  相似文献   
37.
正随着我国安防行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全天候夜视监控已经成为检测视频监控系统是否完善、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潜在衡量标准,因此主动红外夜视与被动红外夜视遍地开花,短短几年时间迅速涌向各行业领域。现已广泛应用于森林防火、水利、海事、公安、交通、武警、海关等部门在夜间巡检、侦破、取证、道路执法、安保缉私、辑毒、扫黄反恐等重要领域中;应用在银行、金库、文物、重要物资和仓库的夜间监控、保卫工作中。在与犯罪分子作斗争、反间谍保卫国家安全工作中,夜视产品也是最重要的监控监测手段之一。在其他领域中,凡需要在黑暗的地方工作时,如感光化学工业、海底资源勘察、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监视、远洋捕捞、环保监测等都是最重要的取证工具。而被动红外中的红外热成像技术以其透雾能力卓越,夜间成像视角广等优点得到了业内外专业人士的推荐。  相似文献   
38.
以三峡翻坝高速公路项目鸡公岭隧道工程为例,介绍了层析扫描成像技术(耵盯)的基本原理、传感器布设与信号接收、数据处理方法等,并应用该技术进行施工地质预报.结果表明,TRT技术对隧道围岩级别与含水体的预报准确率较高,其预报成果可以满足安全施工的要求.  相似文献   
39.
热成像技术在火灾预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热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和巨大的市场前景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发展和应用该技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本文介绍了热红外技术的原理特点,论述该技术在火灾预警的应用,并讨论了与CCD在监控和预警火灾时对目标分辨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40.
海外新产品     
神户TOA公司最近推出一批最适合集会管理用的便携式扩音器,使中型系列的扩音器(15W系列)又得到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