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3篇
  免费   105篇
  国内免费   179篇
安全科学   37篇
废物处理   2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72篇
基础理论   130篇
污染及防治   88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9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Human‐induced habitat changes may lead to the breakdown of reproductive barriers between distantly related species. This phenomenon may result in fertile first‐generation hybrids (F1) that exclude the genome of one parental species during gametogenesis, thus disabling introgression. The species extinction risk associated with hybridization with genome exclusion is largely underappreciated because the phenomenon produces only F1 hybrid phenotype, leading to the misconception that hybrids are sterile and potentially of minor conservation concern. We used a simulation model that integrates the main genetic, demographic, and ecological processes to examine the dynamics of hybridization with genome exclusion. We showed that this mode of hybridization may lead to extremely rapid extinction when the process of genome exclusion is unbalanced between the interbreeding species and when the hybridization rate is not negligible. The coexistence of parental species was possible in some cases of asymmetrical genome exclusion, but show this equilibrium was highly vulnerable to environmental variation. Expanding the exclusive habitat of the species at risk allowed its persistence. Our results highlight the extent of possible extinction risk due to hybridization with genome exclusion and suggest habitat management as a promising conservation strategy. In anticipation of serious threats to biodiversity due to hybridization with genome exclusion, we recommend a detailed assessment of the reproductive status of hybrids in conservation programs. We suggest such assessments include the inspection of genetic content in hybrid gametes.  相似文献   
312.
固定化微生物强化处理对甲苯胺模拟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固定化载体大孔吸附树脂X-5固定化微生物强化SBR处理对甲苯胺模拟废水,与对照组相比,通过投加大孔吸附树脂X-5固定化微生物可以有效提高反应器的处理效率。在进水TOC浓度为434.8mg/L,对甲苯胺浓度为326.9mg/L的条件下,强化组可在100min左右将TOC和对甲苯胺基本去除完全,去除率在99%以上。对照组则需要300min才能达到相近的去除效果。强化组对氨氮同样具有较好的硝化效果,出水氨氮浓度在10mg/L以下。  相似文献   
313.
4-CP在零价铁/H_2O_2体系中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4-氯酚在非均相零价铁/H2O2体系中的降解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氯酚能在低pH零价铁/H2O2体系中迅速降解。pH对降解具有重要影响,当pH大于5,4-CP降解效果<10%。同时在低pH(pH3)环境下考察了铁粉和H2O2投加量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对溶液中亚铁离子的形成和过氧化氢的分解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最后在对中间产物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4-CP降解路径假设。  相似文献   
314.
通过固定床实验系统进行模拟烟气脱除Hg0的实验,研究了(V2O5-WO3/TiO2)SCR催化剂、活性焦、磁性载银沸石(MagZ-Ag0)在不同温度下对模拟烟气中Hg0的脱除效果,并对比研究了活性焦-磁性载银沸石配方型吸附剂及负载SCR催化剂配方型吸附剂对模拟烟气中Hg0的脱除性能。结果表明,纯N2气氛下,单一吸附剂随着温度升高,Hg0的脱除效率降低,温度由25℃上升到200℃,最高脱除效率由60%下降到40%;质量配比为3:1的负载SCR催化剂的配方型吸附剂对Hg0的脱除效率最高,虽没有明显提高Hg0的最高脱除效率,但其达到75%的穿透率的穿透时间比单一吸附剂时间更长,提高了Hg0的脱除效率。  相似文献   
315.
316.
目前国内外普遍规定20±1℃培养5天,分别测定样品培养前后的溶解氧(简称DO),二者之差即为BOD5值.对同一水样,只测出培养前的任一稀释倍数水样的DO值,通过计算便可准确得出其它稀释倍数水样的D0值.通过对不同浓度下BOD5实测值与计算值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对误差进行分析,结果都达到了水质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指标-准确度允许差.因此,这种计算方法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317.
研究了1(4硝基苯基)3(5溴吡啶)三氮烯(NPBPDT)的合成及其与汞的显色反应。在TX100存在下,pH值为11.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汞发生显色反应,汞与NPBPDT形成摩尔比为1∶2型的黄色配合物,在440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峰,在535nm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40nm为参比波长,535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80×105Lmol·cm,汞的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拟定方法测定废水中的微量汞,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相似文献   
318.
采用最高的电化学稳定性钛基镀IrO2/Ta2O5为阳极,以石墨为阴极,通过外加Fe2+,构成一种新的高效电Fenton体系对难降解有机物对硝基酚(4NP)废水进行了降解研究。在最佳工艺条件:恒电流0.3A,Na2SO4浓度3g/L,Fe2+浓度为1mmoL/L,曝气量40mL/min,初始pH为5.30对100mg/L的4NP电解2h,COD去除率达84%。并且钛基镀IrO2/Ta2O5阳极相对于目前常用的Pt、PbO2等阳极具有特有的优势,为废水处理中选择新型阳极材料和新的反应体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19.
温度对农田N2O产生与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77,自引:11,他引:77  
以华东太湖地区的水稻-冬麦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采用基于箱法-气相色谱法的自动连续观测系统,对整个轮作周期的N2O排放和温度进行了同步自动连续观测,同时,在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的模拟实验,以研究N2O产生与排放过程的温度效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土显度适宜的一定温度范围内,N2O排放对温度的依赖性可用指数函数F=Ae^at来描述,轮作周期内显著N2O排放发生的频率随温度的变化呈正态分布,67%的排放量  相似文献   
320.
本文旨在探讨集合最优插值(EnOI)同化方法对MM5-STEM空气质量模式污染物浓度预报场的修正能力,先从局地化尺度(L)及经验系数(α)的敏感性试验中获得NO2、SO2和PM10各自的"最优L和α组合",然后对此参数设置下的同化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EnOI在NO2、SO2及PM10的同化试验中均取得较好的效果,检验站点均方根误差(RMSE)的平均下降比例分别可达33%、32%和42%,RMSE值下降的站点占检验站点总数的比例分别为86%、84%和91%.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应用在珠三角空气质量模拟中,产生与实际更为接近的污染物浓度预报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