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216篇
  国内免费   269篇
安全科学   166篇
废物处理   43篇
环保管理   126篇
综合类   780篇
基础理论   171篇
污染及防治   78篇
评价与监测   74篇
社会与环境   118篇
灾害及防治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71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119篇
  2011年   137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992.
紫外辐射对腐殖酸化学稳定性影响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腐殖酸广泛存在于各类地表水体中,分子结构对其物化性质有着显著影响.为探明紫外辐射过程对腐殖酸化学稳定性的影响途径,本研究采用光谱学和电化学技术考察了酚羟基和羧基等活性位点含量、胶体Zeta电位及其平均粒径等结构参数在辐射前后的变化特征.研究发现,未经辐射的水样,混凝过程对腐殖酸无明显去除效果.随着辐射时间的增加,腐殖酸的去除率大幅提高.照射3 h后,腐殖酸的去除率在80%以上.光谱分析结果表明,紫外辐射后腐殖酸分子中部分具有荧光效应的基团可能发生脱落或重排,但其芳香结构并未发生明显变化.胶体的Zeta电位和平均粒径均呈下降趋势,不利于腐殖酸的聚集沉淀;然而,腐殖酸分子中的羟基含量在辐射后略有下降,并伴随羧基和羰基等官能团的形成.活性位点数量及其反应活性的改善是腐殖酸化学稳定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3.
Difusive carbon dioxide(CO2) emissions from the water surface of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currently the largest hydroelectric reservoir in the world, were measured using floating static chambers over the course of a yearlong surve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nnual CO2 flux was(163.3 ± 117.4) mg CO2/(m2·hr) at the reservoir surface, which was larger than the CO2 flux in most boreal and temperate reservoirs but lower than that in tropical reservoirs. Significant spatial variations in CO2 flux were observed at four measured sites, with the largest flux measured at Wushan(221.9 mg CO2/(m2·hr)) and the smallest flux measured at Zigui(88.6 mg CO2/(m2·hr)); these diferences were probably related to the average water velocities at diferent sites.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2 flux were also observed at four sites, starting to increase in January, continuously rising until peaking in the summer(June-August) and gradually decreasing thereafter. Seasonal variations in CO2 flux could reflect seasonal dynamics in pH, water velocity,and temperature. Since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in CO2 flux were significant and dependent on multiple physical, chemical,and hydrological factors, it is suggested that long-term measurements should be made on a large spatial scale to assess the climatic influence of hydropower in China, as well as the rest of the world.  相似文献   
994.
分析了火电厂发电量与CO2排放量的关系,提出火电厂碳排放的定量模型,以京津唐目标区域为例进行实例计算,并就影响排放的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最后总结火电厂CO2减排措施。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的大规模反演技术,获取了研究区域海洋环境要素的时空分布。研制了多通道温湿度综合测量仪,通过实测结果与反演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可信性和可行性。以我国东海海域5a的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反演计算出该海域的温度、湿度和盐雾分布,编制出适用的海洋环境谱。  相似文献   
996.
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潮汐沼泽湿地设置有植物与无植物2种中宇宙,每种中宇宙设置对照(CK)、CK-20cm、CK-40cm 3种高程处理,以此模拟研究淹水增强对有无植物2 种中宇宙的CO2和CH4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淹水增强未显著改变植物的总生物量和植物株高,但增加植物地下生物量,减少植物地上生物量.在有植物中宇宙中,土壤氧化还原电位(OR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随着淹水增强而增加.在无植物中宇宙中,DOC浓度也随着淹水增强而增加,但土壤ORP随淹水增强变化不显著.与CK相比,在CK-20cm和CK-40cm 2种高程处理中,有植物中宇宙中CO2排放通量分别增加43%和61%,而CH4排放通量则分别增加66%和84%.在无植物中宇宙中,CO2和CH4的排放通量随着淹水增强无显著变化.未来海平面上升50~100a内,有植被的潮汐沼泽湿地综合增温潜势会增加,土壤有机碳储量会显著下降;无植被的潮汐沼泽湿地综合增温潜势将下降,土壤有机碳储量不会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将4种不同涂料涂覆在相同紧固件上,在相同测试条件下研究它们的表面形貌、耐腐蚀、抗疲劳等性能,最后从中筛选出可替代传统HW-A的潜在涂料,进一步丰富现役钛合金紧固件表面涂层材料品种。方法 利用3D共聚焦、电化学阻抗谱、中性盐雾、加速环境谱等方法评价紧固件表面涂层性能,研究每种涂层的截面形貌、表面形貌、粗糙度、抗腐蚀、加速疲劳寿命等,然后综合分析其关键性能。结果 采用3D共聚焦、电化学阻抗谱、中性盐雾、加速谱等方法初步摸清了4种涂料的性能特点,PTFE涂料的表面粗糙度较CZ和GO降低约50%,PTFE电化学阻抗谱半径较其他3种涂层大大提高。加速谱更清晰表明,PTFE涂料比现役HW-A铝涂料的疲劳寿命提高22.8%,PTFE涂料能满足当下性能需要。结论 PTFE涂料较市场上筛选出的石墨烯涂料、含铬酸盐聚氨酯涂料的施工性能更好、关键性能更优、更适合紧固件使用,在未来产品应用中有较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8.
天津城区2019年2~3月气溶胶粒径分布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囝  蔡子颖  刘敬乐  王晓佳  姚青 《环境科学》2022,43(8):3903-3912
气溶胶粒径分布是反映气溶胶粒子来源、形成过程和污染特征的重要物理参数,为研究天津城市地区气溶胶数浓度和谱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利用扫描电迁移率颗粒谱仪(SMPS)对2019年2~3月天津河西区10~600 nm气溶胶数浓度粒径分布进行了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冬末春初天津市10~600 nm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分数分别为22188.22 cm-3、1581.08 μm2·cm-3和70.76μm3·cm-3,气溶胶数浓度、表面积浓度和体积分数谱均为单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位于109.40、269.00和429.40 nm.核模态(10~20 nm)、爱根核模态(20~100 nm)和积聚模态(100~600 nm)粒子数浓度分别占气溶胶总数浓度的1.40%、52.44%和46.16%.气溶胶数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末效应,工作日为三峰分布,峰值出现在道路交通早晚高峰和午后,周末呈双峰分布,峰值出现在道路交通早晚高峰且出现时间比工作日推迟1~2 h,汽车尾气排放对城区气溶胶浓度增加起重要作用.气象条件对天津城区气溶胶粒径分布有明显影响,气溶胶在偏东风和西南风条件下数浓度较高,非降水日相对湿度(RH)增加导致气溶胶谱分布向大粒径方向移动,随着RH由小于20%升高到50%~60%,气溶胶数浓度谱峰值粒径由50nm增大到131 nm,降水对100~200 nm气溶胶粒子有明显的清除作用,降水过程导致气溶胶谱峰值粒径减小到98 nm.  相似文献   
999.
为揭示CO在烟煤中的微观吸附和扩散机理,利用Wiser烟煤分子模型,通过巨正则蒙特卡洛(GCMC)和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5种不同温度(293.15,303.15,313.15,323.15,333.15 K)下,压力为0.1~3.0 MPa时CO吸附量、吸附热的变化,采用能量分布分析CO在烟煤中的吸附行为,利用扩散系数和扩散活化能研究CO在烟煤中的扩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CO在烟煤分子中的模拟结果符合朗格缪尔(Langmuir)吸附规律,随着温度的升高,Langmuir参数a和b减小,CO在烟煤分子中饱和吸附量和吸附能力降低。温度越高,烟煤分子的等量吸附热越低,烟煤分子吸附CO分子的平均等量吸附热为21.20~23.11 kJ/mol,小于42 kJ/mol,属于物理吸附;随着压力的升高,CO分子由能量较高的优势吸附位点逐渐向相对较弱的吸附位点移动;在模拟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CO在烟煤分子模型中的扩散系数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加,扩散活化能随压力的升高而减小。研究结果为揭示CO在烟煤分子中微观吸附与扩散规律,准确预测采空区封闭火区煤自燃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为减少高速公路纵坡路段的事故发生率,利用心生理检测仪采集驾驶员心率数据,使用V-Box采集道路高程和车辆实时速度数据,采用偏相关分析确定影响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和速度差的显著性因素,分别构建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和速度差与坡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心率增长率阈值和运行速度协调性,从驾驶舒适性角度确定安全坡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坡路段行车时,驾驶员心率增长率随坡度增大而增加,速度差随坡度增大而增大,坡长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和速度差呈弱相关;设计车速为100 km/h的高速公路,上坡坡度应小于等于3.7%,下坡坡度应小于等于3.3%,因此建议纵坡坡度小于等于3.3%为宜。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人性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