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707篇
基础理论   61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文章分析了干法腈纶丙烯腈废气的污染因子及治理难点,提出了吸收与吸附相结合的废气联合净化治理技术,并对影响丙烯腈 (AN) 废气吸收的因素、工艺参数进行了总结,对提高废气治理技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实践运行表明:丙烯腈废气经治理后可以直接排放,去除率达99.9%,达标率100%.  相似文献   
972.
通过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对精细化工废水的处理试验,分析了COD、NH3-N、TP指标的去除效果。在装置进水浓度COD为600—900mg/L、NH3-N20~40mg/L、TP2.0~6.0mg/L时,出水COD为80—120mg/L,NH3-N未检出,TP为0.5—2.0mg/L,COD的去除率稳定在87%左右,NH3-N的去除率大于99%,TP的去除率稳定在75%左右。研究表明,多相组合膜生物反应器非常适合精细化工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973.
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运行效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人工湿地系统污水处理效率,设计一种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采用间歇运行方式,探讨其在运行条件下,停留时间及排空闲休时间对去污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序批式自动增氧型人工湿地较理想的运行工况,为间歇瞬时进水-反应沉淀42h-瞬时出水-待机闲休12h;在此工况下,当进水SS、COD、TN和TP平均浓度分别为51、68、13.4和1.0mg/L时,相应的去除率分别为81.2%、85%、89.9%和77.9%。  相似文献   
974.
在污水处理效果评价过程中,确切计算污水去除率是评价污水处理效果的依据之一。用不同的评价模式及方法则得到不同的评价结论,给污水处理设施验收结果带来影响。因此,综合多方面的定性、定量因素,并将这些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数理统计法建立一种污水去除率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1 评价方法的建立在常规去除率评价中,应用以下2种模式:方法一,在污水排放高峰时间取处理前、处理后水样,测定污染物浓度,计算去除率;方法二,在一段时间内每间隔相同的时间取处理前、处理后水样,测定污染物浓度,计算去除率。这2种方法均忽略…  相似文献   
975.
何德文  张子冲 《干旱环境监测》1999,13(4):200-201,206
通过对库仑滴定法测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加强空白值式剂,器皿使用过程中的纯净;注重废水稀释倍数的影响。这些措施为快速CODcr值的可靠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土柱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地下氧化还原环境的分带现象与污染物的衰减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出现了3个顺序氧化还原带,依次为铁还原带、硝酸盐还原带和氧还原带,各带标志性物质Fe3 、NO-2和O2的最高质量浓度分别为14.81、1.41、5.8 mg/L;COD与NH 4-N在监测区间内呈现出相似的衰减规律,随距离的增加浓度降低,随时间的推移浓度升高,COD初期最高去除率达76.8%,后期降到50.0%;NH 4-N初期最高去除率达98.1%,后期降到90.2%.  相似文献   
977.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电解浮选进行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可行性。研究通过小试试验确定电解浮选进行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适宜工艺条件,在装有Ti/RuO2-IrO2-TiO2阳极、Ti阴极的电解浮选槽中进行了活性污泥固液分离的研究,针对影响电解气浮工艺的4个主要影响因素(水力停留时间、接触室电流密度、分离区电流密度和接触室极板间距)及3个合适的水平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分离区电流密度是最主要影响因素。当进水SS浓度为1687 mg/L时,在停留时间为25 min,接触室电流密度为5 mA/cm2,分离区电流密度为4 mA/cm2,极板间距为3 mm的条件下进行电解浮选验证性试验,悬浮固体颗粒物去除率较高,去除率为98.9% ,能耗0.54 kWh/m3。  相似文献   
978.
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制备胶质气体泡沫并将之引入浮选柱,以胶质气体泡沫为浮选载体并通入常规浮选气泡对预先装入浮选柱的模拟含Cu(Ⅱ)废水进行浮选分离实验,考察了pH值、铜离子初始浓度、SDS用量和絮凝剂的添加对Cu(Ⅱ)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胶质气体泡沫与常规柱浮选气泡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含Cu(Ⅱ)废水,铜离子去除率可达99%以上。  相似文献   
979.
以太湖梅梁湾“863示范工程”水草恢复区原位湖水以及该区渔网围隔上的附着生物为材料,通过室内静态培养试验,研究了附着生物对富营养化湖水的氮、磷去除效果。结果表明,附着生物对水体中的氮有显著的去除效果,半个月内,附着生物对水体中总氮的累积去除率可达60%,在有附着生物的水体中总氮浓度从5 mg/L左右下降到2 mg/L左右;附着生物对水柱中氮的累积去除率和水柱中氮的浓度、附着生物的生物量以及附着生物作用时间密切相关。从培养过程中水体磷的浓度变化来说,培养初期,水体中磷的浓度比较高,附着生物对其有一定的去除作用;培养后期,水柱中磷的浓度比较低,附着生物不但不去除水中的磷,而且还向水柱中释放磷,这可能与附着生物向水体分泌碱性磷酸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0.
硫酸亚铁酸洗废液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混凝沉淀-微滤工艺对制革废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用含硫酸亚铁酸洗废液作混凝剂是行之有效的,经此工艺处理后,COD、BOD、SS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80.4%、87.2%、88.6%和91.7%,处理后废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而且其中50%回用于生产。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尤其适合北方寒冷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