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6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8篇
安全科学   74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707篇
基础理论   62篇
污染及防治   257篇
评价与监测   30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90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实验研究了pH值、七水硫酸镁用量、十二烷基硫酸钠用量和气浮时间对酸性大红3R混凝气浮处理的影响。对比了混凝气浮和混凝沉淀处理酸性大红3R的效果。结果表明,pH值的调节和混凝剂的投加对酸性大红3R混凝气浮的处理效果影响较大,浮选剂对气浮效率有一定提高,杂质可在较短时间内浮出,混凝气浮起到一定深度处理效果。当混凝剂用量为647 mg/L,浮选剂用量为2 mg/L,pH值为11,气浮时间为3 min时,吸光度和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87.7%和84.9%。紫外-可见光谱图显示在pH为13时苯环、萘环或杂环不饱和体系会吸收—OH助色基团。  相似文献   
992.
尹军  开艳  刘伟 《环境工程学报》2014,(12):5271-5276
以生活污水、含染发污水的混合污水及低浓度染发污水为对象,通过实验研究了SBR去除其COD、总磷、氨氮和总氮效能及活性污泥CAT活性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染发污水对SBR法去除COD、总磷、氨氮影响不大,通过生物方法可以处理低浓度染发污水,染发污水COD、总磷、氨氮和总氮的去除效率可分别达到79.11%、92.16%、74.51%和55.93%,但由于染发污水的环状有机物有可能抑制了异养菌的作用,影响总氮的生物去除效果,使染发污水比生活污水的总氮去除率低14.70%;在反应器正常运行的典型周期内,3种污水的活性污泥CAT活性均呈先高后低的总体变化趋势,且活性污泥CAT活性分别依生活污水、混合污水、染发污水降低。  相似文献   
993.
电絮凝过程处理含铬废水的工艺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六价铬废水为处理对象,采用电絮凝过程研究了槽电压、初始浓度、初始pH值、电极材料等工艺参数对电絮凝过程分离Cr(Ⅵ)离子效率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采用Fe/Fe电极,对初始浓度为105 mg/L的Cr(Ⅵ)离子废水,最优槽电压为4 V,初始pH值为6,电解60 min,去除率可达到98.84%。Cr(Ⅵ)的去除率随着槽电压的升高而增大,随着初始浓度以及初始pH值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发现,初始pH值决定电絮凝过程中Cr(Ⅵ)的主要去除方式,在偏中性范围内Cr(Ⅵ)主要通过絮体吸附作用去除。对不同电极材料的电絮凝过程电解产生的絮体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絮体成分因电极不同而异,不同絮体对重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的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994.
腌制废水具有高有机物、含盐量高(7%左右)等特点,废水可生化性在0.4左右,其处理的最大难点在于生化性较差影响正常生物方法的处理和生化段高盐生物系统的建立;本实验主要针对水解酸化工艺,考察了利用阶段培养法建立高盐生物系统的效果及温度对高盐生物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中温((28±2)℃)下利用阶段培养法可以建立良好的高盐生物系统,对含盐量在5.5%左右的腌制废水处理效果良好,废水B/C由0.4提高为0.6左右,COD去除率为23.81%,微生物活性温度在28.11 mg/L,挥发性脂肪酸(VFA)为34 mmol/L。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单独Fenton氧化法和联合超声波Fenton氧化法去除经过生化处理后的造纸法再造烟叶废水COD,通过研究反应时间、H2O2和Fe2+用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实验条件。结果显示,Fenton法和联合超声波Fenton法对COD最大去除率分别为66.18%和76.99%;对比结果发现,超声波可以减少Fenton反应时间,降低COD去除率最大时的Fenton试剂用量,保证高COD去除率的同时扩宽Fenton试剂用量范围,超声波协同Fenton反应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996.
循环水养殖系统中流化床生物滤器净水效果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流化床生物滤器的工作性能,采用新型填料玻璃珠作为滤器的基质,并将其应用于罗非鱼循环水养殖系统,研究了玻璃珠粒径、床层膨胀率、碱度和氨氮负荷4个可控因素对其处理养殖废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流化床生物滤器挂膜23d后生物膜成熟稳定,当床层膨胀率低于160%时,床层增高和填料流失现象不明显。选用0.2~0.4mm粒径的玻璃珠为填料时,对TAN和NO2--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以0.4~0.6mm玻璃珠为填料的滤器;随着床层膨胀率的提高,滤器对TAN和NO2--N的去除率逐渐下降,但对TAN的去除负荷有一定的提高;碱度和TAN负荷的增加有利于滤器的硝化作用。流化床生物滤器对养殖水体中的TAN的平均去除负荷和NO2--N的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673.11±23.26)g/(m3·d)和(90.24±3.45)%,显示出较好的硝化性能。  相似文献   
997.
合成了一种新型两性高分子重金属螯合絮凝剂聚(氯化二烯丙基甲基羟丙多胺基铵)基二硫代甲酸钠(PDAMHACDTC),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对含Cu2+废水的处理效果,以及絮体的沉降速度;测定了微絮体的ζ电位,采用扫描电镜考察了絮体的形貌。结果表明,当PDAMHACDTC中—CSS-与Cu2+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2∶1,对Cu2+的去除率大于99.7%,残余Cu2+浓度远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0.5 mg/L;在相同—CSS-投加量时,形成的微絮体的ζ电位和絮体沉降速度分别比以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为母体合成的两性高分子螯合絮凝剂(ACPF)形成絮体大,说明PDAMHACDTC比ACPF更利于中和絮体上过剩负电荷,促进絮体的形成和生长。  相似文献   
998.
为了解决湿法熄焦中熄焦循环水达标回用的问题,以钛涂钌电极作为电极,研究利用电解池对焦化厂熄焦循环水TOC和NH_3-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当两个极板间距为1 cm,6个极片组成电解池,电解电压为10 V,p H值为8,氯离子使其含量达到0.2 mol/L,电解时间2 h时,废水中TOC指标的去除率为40%,NH_3-N去除率达到95%,满足《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循环水对NH_3-N的要求,表明电解法降解熄焦循环水中NH_3-N的效果良好。经过电解2 h以后,污水颜色基本接近透明。  相似文献   
999.
尹航  胡翔 《环境工程学报》2013,7(2):608-612
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处理废水的同时可以产生电能,有希望同时解决废水再利用和能量再产生的问题。采用单室无膜空气阴极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探讨MFC处理模拟废水的效果。研究了以碳布(MFC1)、碳布负载碳纳米管(MFC2)、碳纳米管(MFC3)和泡沫镍(MFC4)作为4种不同的阳极材料,对MFC系统的启动、内阻和产电特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4种不同阳极MFC在水力停留时间24 h的条件下,对COD有很好的去除作用,其中MFC2的COD去除效率最大,为91.4%。在不影响MFC系统处理废水效果的前提下,实验得到4种阳极MFC系统中MFC2具有最小的内阻,为173.7Ω;并且其功率密度也大于其他3种MFC,达到401.2 mW/m2。  相似文献   
1000.
日本净化槽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进日本净化槽技术在中国浙江农村污水处理中应用,探索净化槽技术在浙江农村地区的推广应用前景。膜式净化槽污水处理系统应用先进的浸没式平板膜组件,采用MBR工艺,实现对污水中有机物、氮和磷营养盐类的有效去除。正常工况条件下,监测结果表明,处理系统对COD、BOD5、氨氮、总磷和悬浮物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3.64%、84.46%、97.94%、94.13%和93.95%。膜式净化槽系统处理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可直接回用,适宜对水质要求较高和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选用。今后在中国农村推广应用净化槽,需加强维护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