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43篇 |
免费 | 50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65篇 |
废物处理 | 1篇 |
环保管理 | 353篇 |
综合类 | 743篇 |
基础理论 | 177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66篇 |
评价与监测 | 126篇 |
社会与环境 | 131篇 |
灾害及防治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7篇 |
2022年 | 26篇 |
2021年 | 53篇 |
2020年 | 8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33篇 |
2017年 | 49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71篇 |
2012年 | 69篇 |
2011年 | 119篇 |
2010年 | 63篇 |
2009年 | 110篇 |
2008年 | 85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83篇 |
2005年 | 52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65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35篇 |
2000年 | 56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33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26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20篇 |
1992年 | 14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3篇 |
197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3 毫秒
931.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三峡库区小流域生态风险评价——以草堂溪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为揭示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风险的影响,选择草堂溪小流域作为研究区,以1990、2000、2004和2010年4期TM和CBERS影像获取草堂溪小流域土地利用信息,以500 m×500 m为基本单位,制作格网作为辅助评价单元,借助GIS技术为数据分析平台,对土地生态风险指数进行空间插值,生成1990、2000、2004和2010年4期生态风险分级图。结果表明:1990-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相对合理指数上升0.03;研究区5种风险等级连片分布,与耕地和水域分布区域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5种生态风险等级主要集中在15~25°和>25°坡度带上以及500~1 000 m和1 000~1 500 m两个高程带上;研究区生态风险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趋势,较低风险等级面积在1990和2010年最大,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23%和37.41%,2000和2004年高风险等级面积最大,分别为29.69%和35.54%。研究得出草堂溪小流域生态风险时空变化原因主要为自然条件限制和人为因素控制。针对研究区生态风险时空变化特征提出调控对策,具体有:进行最优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搭配,调整不合理土地利用类型,改良林分结构;对流域近消落带部位的土地利用在统筹考虑水环境污染治理和土壤侵蚀问题的同时进行统一合理规划管理。 相似文献
932.
933.
我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被低估甚至缺失的状况。分析了我国生态环境价值被低估的表现及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完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指出政府亟需通过适当的制度安排,从建立健全生态环境的经济补偿机制、经济赔偿机制、经济处罚机制.经济激励机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环境补偿模式,建立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建立生态环境保护标准体系等方面,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34.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质问题关系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重庆朱沱断面和湖北南津关断面分别代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入出库断面,在对DO、COD_(Mn)和NH_3-N的年均、季均值统计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法评价入出库水质,运用R/S法查明入出库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出库水质在2004—2014年间均介于Ⅰ、Ⅱ类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中,2004—2007年、2012—2014年均为Ⅰ类,2008年均为Ⅱ类,2009—2010年均在Ⅰ、Ⅱ类间变动,且均距Ⅰ类较近;入出库断面每年4个季度水质的相对贴近度均在Ⅰ、Ⅱ类间波动,但更偏近于Ⅰ类,这一趋势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最为显著,2005—2007、2009、2010和2013年整体上两断面水质在4个季度中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均入库水质变化明显呈现良好趋势,而出库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入出库季均水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入出库过去的水质变好趋势会延续到未来相同的时间序列里,但这种水质变好趋势在将来的变化中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三峡工程阶段性的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认识,丰富人们对近年实施的环库生态治理工程成效的理解. 相似文献
935.
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对于维护国家和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举措.为分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后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情况,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采用CLUE-S模型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情景模拟,并在此基础上对各地类价值系数进行优化调整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定量计算,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敏感度及变化度.结果表明:①采用CLUE-S模型对两江新区的未来土地利用进行空间模拟效果较好(Kappa系数达到0.82以上),模型的普适性较好.②生态价值敏感度结果表明两江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价值系数的变化缺乏弹性,结果的可信度高.③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林地的面积增加量大于自然增长情景,城镇和工矿用地则相反,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城镇扩张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④2014年现状、2020年自然增长情景和2020年生态保护情景下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别约为10.53×108、10.50×108和10.88×108元,两种未来情景下耕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最为明显,林地、水域服务价值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⑤林地和水域的生态价值变化度表明其面积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较大.研究显示,CLUE-S模型进行小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情景模拟效果较好,构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优化模型计算结果的可信度较高.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及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结果,进一步优化生活、生产和生态空间,使其在城市规划、绩效考核和生态补偿中得到实际运用,在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到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36.
937.
本文简要说明昆河流域综合整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提出其基本框架。分析和评估综合整治后的昆河对包头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生态系统的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38.
939.
朱晓琳 《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06,8(2):25-27
“万里长江,险在荆江”,民国前期(1912—1927)荆江两岸地区水灾频仍。在荆江两岸地区1912—1927年洪水灾害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一般统计方法和理论分析了这一时期洪水灾害的若干特征,即普遍性、连续性、积累性和区域性四个特征。对洪水灾害基本特征及其规律的探讨至今对于有效的进行水患治理与防治仍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0.
区域开发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建立一套系统的区域生态影响评价方法,对于区域环评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济南舜湖社区区域开发为例,建立和应用由生态指标法、图形叠图法、景观生态学方法构成的方法体系,对舜湖社区区域开发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生态保护和建设的具体措施。结果表明,3者构成的方法体系,能较全面的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预测生态环境影响,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