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4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07篇
安全科学   119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482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148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制备出一系列具有不同聚合氯化铁(PFC)的碱化度(B)、不同聚(环氧氯丙烷-二甲胺)[P(EPI-DMA)]质量分数[ω(E)]和黏度(η)的PFC-P(EPI-DMA)复合混凝剂,并将其用于模拟染料废水和模拟天然地表水的絮凝脱色处理,对比探讨了ω(E)、η和B对PFC-P(EPI-DMA)中铁的形态分布及其混凝效果的影响,以及混凝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中铁的有效形态含量随ω(E)的增大而不断降低;η=850 mPa.s时,复合混凝剂中铁的有效形态含量最高;随B值的增大,Feb含量先增大后减少,而Fec含量逐渐增大.一定程度上使用预水解程度较低、有机成分黏度较大的PFC-P(EPI-DMA)有利于混凝效果的提高,复合混凝剂中有机成分质量分数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则与处理对象有关.在模拟水处理中,复合混凝剂依靠电性中和及架桥吸附能力发挥混凝特性.  相似文献   
42.
黄河三角洲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董洪芳  于君宝  管博 《环境科学》2013,34(1):288-292
应用物理分组方法研究了黄河三角洲典型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组有机碳是土壤有机碳的主要组成部分,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土壤颗粒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都显著正相关.研究区土壤轻组组分比例和含量范围分别在0.008%~0.15%和0.10~0.40 g·kg-1,颗粒有机碳分配比例范围为8.83%~30.58%,说明黄河三角洲碱蓬湿地土壤有机碳中非保护性组分较低,碳库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3.
采用差速离心法和逐步提取法,分析Cd超积累植物小飞扬草根、茎、叶中Cd的亚细胞分布和化学形态.培养液中Cd浓度5mg/L和10 mg/L条件下,在小飞扬草根、茎、叶中,细胞壁和细胞膜是Cd主要的结合场所,含量分别占总量的47.1%~49.0%、39.7%~41.4%、42.9%~56.2%,其次是胞液组分,含量分别占37.5%~41.4%、28.2%~40.7%、35.2%~46.8%,细胞器组分中Cd含量较少.Cd在小飞扬草根、茎、叶中均以氯化钠提取态为主,含量分别占70.5%~84.8%、72.4%~83.0%、50.0%~74.8%.根部各提取态含量依次为CNaCl>CHAC>CEtOH>CHCl>CW>CR,茎、叶中各提取态含量依次为CNaCl>CHCI>CHAC>CEtOH>CW>CR.在小飞扬草中,Cd与细胞壁和细胞膜中的果胶酸和蛋白质等物质结合固定,而进入细胞的Cd大部分与有机酸络合而隔离于液泡内,这可能是小飞扬草忍耐并超积累Cd的机制.  相似文献   
44.
化工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污染毒性大,危害性强,后果严重等特性,及时有效地开展应急监测,可为应急处置和救援提供有力的保障。该文从前期准备、现场监测、数据上报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应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45.
本文对目前研究最多的汞、铬、镉、铅和砷等重金属,详细分析了它们在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价态变化、吸附与解吸附作用、吸附和共沉淀作用等动态过程;简要地阐述五种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给人体带来的危害;重点讨论了对水体重金属污染采取控制与消除土壤污染源、含重金属工业废水的排放和生物修复技术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6.
王丹  魏威  梁东丽  王松山  胡斌 《环境科学》2011,32(10):3113-3120
通过盆栽试验和室内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外源铜、铬(Ⅵ)单一和复合污染中土壤金属形态转化及其对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铜、铬(Ⅵ)单一污染土壤中,铬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形式存在,而铜则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形式存在.铜、铬(Ⅵ)复合污染时,低浓度铜(≤400 mg.kg-1)促进铬向交换态转化...  相似文献   
47.
介绍了染料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技术,分析了其去除原理和工艺优缺点,提出了未来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走向——高效、经济、适应性强、清洁性的废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48.
在黑龙江省松花江入境断面(肇源断面)内选择监测点,对不同月份的水体中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和粪大肠菌群数量的动态监测。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河流中的化学需氧量、总磷、氨氮和粪大肠菌群数量变化趋势不同,在夏季时化学需氧量和总磷的浓度较高,而氨氮的浓度在1月份较高,粪大肠菌群数量在8月份最大。  相似文献   
49.
城市污泥中重金属有效态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沈阳市北部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对污泥中重金属Cd,Pb,Cu,Zn的含量及其形态分布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污泥中4种重金属的含量基本符合国家相关控制标准(GB 18918-2002和CJ248-2007)。采用8种提取剂(0.05 mol/L EDTA,0.01 mol/L CaCl2,0.01 mol/LCa2(NO3)2,0.1 mol/L NaNO3,1 mol/L NH4OAC,0.43 mol/LHAC,0.05mol/L NaHCO3和0.05 mol/L Tris-HCl)分别对污泥中重金属的螯合态,中性交换态,酸溶态,碱溶态和蛋白质结合态进行分离分析。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螯合态存在的比例较大,分别占各重金属总量的5.9%~27.2%,其次为酸溶态和中性交换态,而以碱溶态和蛋白质结合态形式存在的比例较少,除Cd外均低于1%。污泥中Cd和Pb具有较高的活性,而Cu,Zn在碱性污泥中主要以稳定态存在。  相似文献   
50.
为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工业废水进行处理。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工业废水的任意排放给水资源环境和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再次出现,本文对工业废水的处理方法做了如下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