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98篇 |
免费 | 264篇 |
国内免费 | 214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61篇 |
废物处理 | 68篇 |
环保管理 | 337篇 |
综合类 | 1029篇 |
基础理论 | 223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193篇 |
评价与监测 | 131篇 |
社会与环境 | 214篇 |
灾害及防治 | 1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62篇 |
2022年 | 80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115篇 |
2019年 | 82篇 |
2018年 | 64篇 |
2017年 | 75篇 |
2016年 | 87篇 |
2015年 | 83篇 |
2014年 | 98篇 |
2013年 | 156篇 |
2012年 | 144篇 |
2011年 | 178篇 |
2010年 | 98篇 |
2009年 | 125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16篇 |
2006年 | 112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49篇 |
2003年 | 68篇 |
2002年 | 57篇 |
2001年 | 46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31篇 |
1997年 | 25篇 |
1996年 | 26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196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71.
工业是碳排放的主要部门,科学识别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并揭示其联动结构对于跨行业协同减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基于1991-2012年中国工业36个两位数行业数据,在VAR模型框架下,利用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关系进行了识别,并从关系视角出发,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揭示工业CO_2排放行业间传导的整体和个体网络结构特征,研究发现:工业CO_2排放的行业间传导呈网络结构形态,网络密度在1-6期的滞后阶数下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并且在滞后2期达到最高;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服装业、造纸及纸制品业、木材加工业具有较高的度数中心度、中介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在网络中处于核心位置,并发挥中介和桥梁作用;在CO_2排放的行业传导网络中,煤炭采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等10个行业属于经纪人板块,医药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9个行业属于净受益板块,金属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等11个行业属于双向溢出板块,烟草加工业、石油加工及炼焦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等6个行业属于净溢出板块。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工业CO_2排放的跨行业协同减排思路。 相似文献
72.
南京市农用地土壤中重金属形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京市农用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顺序提取的方法对Cu、Zn、Pb、Cd做化学形态分析,了解不同元素各形态下空间赋存的含量与占比。结果表明,在农用地土壤中,上述4种金属元素所赋存的化学形态活泼性顺序为CdPbCuZn,其中Cd主要为醋酸提取态,Pb主要为可还原态,各占总量的40%以上,具有较高的生物有效性和潜在危害性;Cu与Zn主要为残渣态,占总量的60%左右,生物可利用性较低。由因子分析法可知,土壤p H值越大,Zn与Cd就越趋于向稳定的化学形态转化,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对Cu与Pb的络合能力就越强,可以降低其环境危害性。 相似文献
73.
74.
基于超网络视角系统地研究黄河流域枢纽城市2018年生态环境和产业发展的协同效应,结合QAP方法,对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生态-产业超网络密度较低、节点之间连接不均衡。(2)制造业等第二产业是黄河流域的支柱性产业,但第三产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效应较大;此外,郑州、济南和西安之间通过联动发展能带动区域整体发展。(3)良好的产业结构和夯实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水资源失衡不利于生态与产业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75.
基于IWCPA模型的工业节水关键技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工业节水潜力分析和技术综合评价模型(IWCPA模型),筛选了影响高耗水行业用水的关键技术.选定2002年为基准年,在2010年和2020年高耗水行业取水零增长的情景设定下,进行了分行业和行业耦合的技术综合评价及技术选择,确定了重要工业用水技术实施的优先序,建立了高耗水行业重要用水技术的优选清单.结果表明,未来15a内是否能够在若干工业用水关键技术的研究、应用和推广方面取得突破,是挖掘工业节水潜力、提高工业用水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76.
在对某造纸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污染物变化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UV-vis光谱、凝胶色谱和三维荧光等指纹图谱手段对溶解性有机物(DOM)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能够有效去除以造纸废水为主的混合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UV-vis光谱和凝胶色谱分析表明:水解酸化可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成小分子,腐殖化程度降低;高级氧化深度处理后小分子物质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三维荧光光谱结果表明,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包括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类腐殖酸、类富里酸物质和酪氨酸类蛋白质。水解酸化可以提高芳香族类蛋白质、类腐殖酸和类富里酸的含量。高级氧化则能有效降低类蛋白质和类腐殖酸物质的含量。 相似文献
77.
国际化学品安全卡(ICSC)是联合国国际化学品;安全规划处(IPCS)与欧洲聪明委员会合作编写的一套权威性化学品信息卡片。文中论述了推广使用ICSC的重要意义,介绍了安全卡的内容以及如何正确使用ICSC。 相似文献
78.
79.
80.
碳源对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HCHs和DDTs降解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有机氯农药的大量需求使得在农药生产、加工和分装等过程中造成了许多城镇中存在有机氯农药污染场地,限制了土地的后续开发利用.本研究选取3种类型的碳源组成有机修复剂A、B、C,添加到受有机氯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进行微生物降解试验,并对比了3种修复剂的效果.试验过程中,反应体系水分含量为50%,添加零价金属调节氧化还原电位,采用好氧/厌氧交替循环方式进行生物降解.实验结果表明:3种修复剂对HCHs和DDTs的降解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与DDTs相比,HCHs较易降解.90 d内,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HCH的浓度分别从73.37~85.71 mg·kg-1降解到了15.88~38.21 mg·kg-1.与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相比较,∑HCH的降解率提高了19%~52%,90 d内,ΣHCH的降解率最高可达81%.添加修复剂(A、B、C)的处理中ΣDDT的浓度分别从91.68~119.79 mg·kg-1降解到了45.1~60.7 mg·kg-1,相对未添加修复剂的对照试验,∑DDT的降解率提高了39%~45%,30 d内∑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到51%,但30 d后降解效率无明显增加.就不同类型碳源的促进作用来看,C/N最高,而含水率最低的修复剂B的效果最好,而C/N比最低而含水率最高的修复剂A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