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16篇
安全科学   20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8篇
综合类   203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因素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杉木人工林土壤肥力和林分生产力逐代下降,直接影响杉木林地可持续经营。影响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和杉木人工林所处亚热带红壤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和杉木人工林群落的单一性及杉木生物学特性等有关,而传统杉木人工林培育过程中采取一系列传统的营林措施则加剧了林地地力衰退。根据目前杉木人工林经营现状,建议在杉木人工林经营过程中应尽量降低营林措施干扰强度,特别是炼山措施的采取;同时开展有关林地可持续模式试验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以寻找适合不同地区的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模式。在此基础上,搞好杉木人工林规划和发展,这对南方杉木产区林地可持续经营实践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2.
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分析与数据重建:1949~2003   总被引:83,自引:7,他引:83  
由于统计方面的原因,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至今尚没有一个客观的描述。针对该问题,论文对1949~2003年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耕地数据系列进行分析,认为统计数据存在问题较多的时期为1960~1985年,并采用粮食产量对耕地面积进行了分时期的反演,对于1986~1996年间的耕地数量则按照全国土地利用详查统一到1996年的结果再进行反推,由此重新刻画建国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趋势和特征,并结合不同时段耕地相关政策对耕地数量变化的驱动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49年以来中国耕地资源数量呈现波动性变化,但在1979年之前总体上是增加的,自20世纪80年代起呈现缓慢下滑,1999年后由于生态退耕等原因引起耕地数量迅速减少,由此导致的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与耕地安全问题值得关注。在经过一段快速的大规模生态退耕时期后,中国生态退耕速度将逐步趋缓,耕地安全与粮食安全将会成为影响中国耕地数量变化的主要问题,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势必将贯彻下去,预计2010年后中国的耕地资源数量将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3.
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定量的杉木粉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杉木粉用量为0 .5g/L时,3d后对藻密度为2 .88×10 6 和6.0 8×10 6 /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抑制率高达80 %。提示杉木粉可能是一种潜在的可有效控制赤潮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24.
两种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水溶液中四环素去除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以中药材三桠苦药渣和玉米秸秆为原料,分别在400、600和800℃下热解制备生物炭,并研究其对水溶液中四环素的去除及其影响因素.利用元素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比表面积分析(BET)、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制备的生物炭进行表征;并探究热解温度、生物炭添加量、初始溶液浓度、吸附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对生物炭去除水溶液中四环素的影响;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平衡探究两种原料制备的生物炭对溶液中四环素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性能随制备温度的升高而增加,800℃制备的三桠苦药渣生物炭(EIBC800)具有最佳吸附性能.生物炭添加量、溶液pH、离子强度、吸附时间对800℃制备的三桠苦药渣生物炭(EIBC800)和玉米秸秆生物炭(CSBC800)吸附水溶液中四环素影响较大,吸附时环境温度对吸附的影响大小依赖于抗生素质量浓度.EIBC800和CSBC800对四环素的吸附行为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分别为0. 954 0和0. 835 5),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R~2分别在0. 899 1~0. 957 9和0. 973 6~0. 994 6之间),主要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且吸附过程均是自发吸热的过程.通过以两种原料所制备的生物炭吸附性能对比,EIBC800吸附抗生素的能力比CSBC800更强,说明中药渣在制备生物炭去除水环境中的抗生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5.
Cooking fume produced by oil and food at a high temperature releases large amount of 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 which have a potential hazard to human health. This chamber study investigated particl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originated from using four types of oil(soybean oil, olive oil, peanut oil and lard) and different kinds of food materials(meat and vegetable). The corresponding emission factors(EFs) of number, mass, surface area and volume for particles were discussed. Temporal variation of size-fractionate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showed that olive oil produced the highest number PM concentration for the entire cooking process. Multiple path particle dosimetry(MPPD) model was performed to predict deposition in the human respiratory trac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ulmonary airway deposition fraction was the larges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particles produced from olive oil led to the highest deposition. We strongly recommend minimizing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ingredients before cooking and giving priority to the use of peanut oil instead of olive oil to reduce human exposure to PM.  相似文献   
26.
肖亮亮  丁园 《环境科学》2019,40(10):4668-4677
以板蓝根药渣为原料,选择300℃和500℃厌氧裂解制备2种生物炭(BC300和BC500)、BC500载Fe改性炭(FeBC500)、天然麦饭石(MFS)、BC500与MFS等质量组合[BC500∶MFS(1∶1)]、Fe-BC500与MFS等质量组合[Fe-BC500∶MFS(1∶1)]材料为钝化剂,采用室内盆栽实验和等温吸附实验,研究了其对土壤-黑麦草体系的调控效果,并通过比表面孔分布测定(BET)、扫描电镜分析(SEM)、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探讨了其机制.结果表明,在添加量为2%(土)时,BC300、BC500、Fe-BC500、MFS、BC500∶MFS(1∶1)和Fe-BC500∶MFS(1∶1)均可显著降低(P 0. 05)黑麦草体内Cu和Cd含量以及显著增加黑麦草的生物量,且黑麦草的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均可指示这一效果. BC300处理抑制黑麦草吸收Cu和Cd,增加黑麦草的生物量的效果要优于其他处理,可使黑麦草地下部分Cu和Cd含量分别减少44. 78%和63. 89%,地上部分分别减少76. 34%和53. 40%;地下部分生物量增加327. 22%,地上部分生物量增加504. 11%. Langmuir方程更好地拟合BC300、BC500和Fe-BC500的吸附效果,且对Cu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 02、9. 20和8. 82 mg·g~(-1);对Cd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 97、8. 51和7. 70 mg·g~(-1). Freundlich方程能更好地拟合MFS的吸附效果,对Cu和Cd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 03 mg·g~(-1)和6. 10 mg·g~(-1). BC300和BC500主要通过其表面羟基、羧基、羰基和酯基,Fe-BC500主要通过其表面羟基和铁羟基,MFS主要通过其中Na Al Si3O8和Al2Si2O5(OH)4表面的硅羟基、羟基和羧基分别与Cu和Cd发生配合反应,进而达到钝化修复Cu和Cd污染土壤的效果.因此,药渣生物炭、铁改性药渣生物炭和麦饭石及其组合材料均可被用于Cu和Cd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但修复机制不同.  相似文献   
27.
报道了对长沙市5所医院为期一个月的研究结果,内容包括:医疗垃圾管理处置现状;医疗垃圾类型及产量;门诊人数、住院人数及垃圾量的变化规律;住院病人和门诊病人的垃圾产率及中药渣产率;传染性垃圾与生活垃圾的比例及医疗垃圾的组成,指出了现行医疗垃圾管理处置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为建立长沙市医疗垃圾集中处理示范工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8.
我国典型海域主要生物体微量元素含量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微量元素Fe、Mn、Zn、CM、Sr、Ba在我国典型海域主要生物类别中的概率分布特征,并与常量元素Ca、Mg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微量元素的概率分布曲线具正偏态性质,概率分布类型大多为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对数正态分布,表明对某一特定微量元素,大多数生物体中的含量都比较低,只有个别生物有不成比例的高含量。常量元素Ca与微量元素相似,表现为对数正态分布,而Mg却具正态分布特征。本文给出了我国典型海域生物体中元素含量的总体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29.
WTO:中国环境立法挑战与整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我国“入世”后环境立法所面对的挑战问题。分析了世贸组织法中的环保条款及中国环境立法不完善之处,指出这将对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对完善中国环境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0.
亳州中药材及产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毫州典型中药材及产地土壤和地下水中氟化物的含量.结果表明,中药材基地表层土壤全氟平均和水溶性氟含量分别在278.4-625.6 mg·kg-1和5.02-16.3 mg·kg-1之间,均值分别为532.8 mg·kg-1和9.88 mg·kg-1.表层土壤全氟平均含量高于全国土壤总氟背景值(478 mg·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