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7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334篇
安全科学   2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79篇
综合类   504篇
基础理论   284篇
污染及防治   115篇
评价与监测   42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2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裂隙是孔隙的一类。文章利用土壤切片的数字图像,采用目视分离的方法,比较研究了裂隙与其它类型的孔隙在结构上的差异、选择的土样研究结果表明,目视分离裂隙的方法是可行的,土体中的裂隙直径分布曲线是不规则的,而其它类型的孔隙直径分布曲线则类似对数正态分布;土壤总孔隙中直径较大的部分主要由裂隙构成,直径较小的部分则由其它类型孔隙和裂隙共同构成;土壤表面裂隙与土体内部裂隙在结构上可能具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42.
不同利用方式下吴江市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土地利用方式的不同影响着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文章采用了2003年江苏省吴江市耕地质量监测中资料,分析了6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养分及Pb、Cr、Hg、As、Cd等5种重金属元素全量的变化,并采用土壤质量综合指数(SQI)法计算不同利用下的土壤环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近20多年来,吴江市土地利用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本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产生了十分明显的影响。在稻田、林地、桑园、菜地、果园、旱地六种吴江常见的土地利用方式中,稻田土壤环境质量综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他利用下,而其他五种利用方式下土壤质量的差别不明显。可见稻田不仅是一种太湖地区传统的利用方式,更是保持环境质量相对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943.
桤木混交对杉木人工林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调查了中亚热带会同地区13a生杉木纯林(纯林)和8杉木2桤木混交林(混交林)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并比较了两个林分在群落结构上的差别.结果表明:砹翅目是两个群落在数量上的优势类群,分别占全部大型土壤动物个体数的52.1%和82.4%.杉木跟桤木混交以后,保留了纯林的大部分属性,各类群在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中的地位基本保持不变,双翅目、蜘蛛目、膜翅目仍然是最主要的类群,但这种混交方式改变了一些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参数,多度和丰富度出现上升的趋势,均匀度显著降低.在各类群中,主要以双翅目幼虫的多度和相对多度增加幅度较大,这种变化是降低整个群落均匀度的一个主要原因.图3表2参30  相似文献   
944.
施用不同有机肥料对杉木幼林根际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有机肥料有如下的作用:(1)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杉木根际土壤三大类微生物数量.其中以牛栏肥和绿肥混施效果最好,施绿肥又比施牛栏肥效果好,并且施用有机肥料能提高微生物中细菌所占的比例;(2)能增加氨化细菌、硝化细菌、纤维素分解菌和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的数量,其中氨化细菌提高幅度最大,并以混合施用最好,纤维素分解菌则以单施绿肥最高,芳香族化合物分解菌则以施牛栏肥最高;(3)提高了土壤酶活性,过氧化氢酶、脲酶、磷酸酶和蛋白酶的活性为:混合施用>施牛栏肥>施绿肥>不施肥;(4)不同程度地降低了杉木根际土壤多酚氧化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945.
Two primary lead smelters and one secondary lead smelter have been active in the Socorro, New Mexico (USA) area in the last 110 years: the Billing smelter from 1883 to 1894, the Cuba Road smelter from 1881 to 1900, and Cal West from 1979 to 1984. Samples of plants and surface soil under each plant from all three sites were analysed for lead. The plants consisted of sparse grasses, cacti, creosote bush, snakeweed, mesquite and fourwing saltbush. Lead levels in the plants increased (2-440 g g–1) as the lead in the alkaline soils (25-10000 ng g–1) increased. However, the BAC (biological absorption coefficient), which is the ratio of lead content in the plant to the lead content in the soil, a measure of relative accumulation, decreased by one to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except for grasses and snakeweed. At background lead levels, there was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lead in rootsversus foliage. At high lead levels, there was higher lead in roots versus foliage at the Billing and Cuba Road sites. The reverse was noted at Cal West. Because this is a recent operation, the higher lead in foliage may be due to foliar uptake. Plant growth at all sites appeared healthy.  相似文献   
946.
Phosphorus-enriched agriculture runoff is believed to be the leading cause of ecosystem changes of Everglades wetlands. To study this effect, it is necessary to estimate the area of the affected region. In this study, Bayesian kriging and universal kriging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area by analysing the data collected by Reddy et al. (1991). The background level of the soil's total phosphorus concentration is used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region is affected by the agriculture runoff, through an indicator function. The area of the affected region was represented by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dicator function over the entire wetland.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affected area was calculated using the results derived from Bayesian and universal kriging. The outcome indicates that universal kriging is sensitive to specification of thecovariance model. It was observed that universal kriging and Bayesian kriging yield comparable results, if the specified covariance structures are of similar nature.  相似文献   
947.
本文分析了高中语文教学中环境教育的特点,指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原则,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48.
此文介绍了一种在西文版Auto CAD软件中实现冲裁模具专业词库的建库和输入的快捷方法.该方法不影响Auto CAD的原有功能,通过建立汉字库索引文件,编写相应的Auto Lisp程序,完美地解决了词库的建立和词语输入的问题。此文的方法可以直接用于建立其它专业的专业词库。  相似文献   
949.
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研究   总被引:158,自引:29,他引:158  
本文报告了中国土壤61种元素的背景值以及某些元素在全国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简要介绍了中国土壤背景值图集.讨论了土壤背景值在制定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研究人体健康和农业方面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50.
土壤理化特性对稻田CH4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了研究土壤理化特性对稻田CH4 排放的影响 ,室外盆栽试验于 2 0 0 0年水稻生长季在南京农业大学实施 ,1 8个供试水稻土分别取自江苏宜兴、江宁、六合、仪征及宝应等地 .所有供试土壤的季节性CH4 平均排放通量为 6 42± 2 70mg·(m2 ·h) - 1,最低和最高值分别为 1 96mg·(m2 ·h) - 1和 1 1 0 6mg·(m2 ·h) - 1,两者相差约 5 6倍 .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影响CH4 排放的主要土壤参数为质地、氮素状况及铜含量 .CH4 排放与土壤砂粒含量呈正相关 (r =0 5 2 8,p =0 0 2 4) ,与粘粒含量呈负相关 (r =-0 484,p =0 0 42 ) .氮素含量高的土壤CH4 排放较低 ,CH4 排放与土壤全氮、速效氮和铵态氮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449(p =0 0 62 )、-0 61 1 (p =0 0 0 7)和 -0 649(p =0 0 0 4) .土壤铜含量直接影响CH4 的排放 ,CH4 排放与有效态铜和全铜含量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 -0 5 94(p =0 0 0 9)和 -0 5 47(p =0 0 1 9) .本研究并未观测到CH4 排放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相关关系 ,这与前人报道的实验室培养测定结果及稻田CH4 排放随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而增加的假设完全不同 .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不同土壤间CH4 排放的变异性有 75 5 %可由土壤有效态铜含量、镁 (全量 )含量及有效铁含量与全量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