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3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64篇
基础理论   4篇
污染及防治   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寒冷地区城市季节性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为例 ,通过对不同季节气候因素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源状况及企业生产排污特点的分析 ,提出了防治寒冷地区城市不同季节污染 ,特别是冬季污染的基本对策。旨在突出重点污染季节、重点污染源、重点污染物的防治 ,有效地提高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52.
基于2019年8月与11月所获取的2个航次的水文、化学和生物资料,重点研究了夏、秋季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溶解氧(DO)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其与水文动力状况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该海区低氧特征及其对酸化环境的指示.结果表明,研究海域内DO含量及分布与流场/水团格局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其中夏季长江口外台湾暖流影响区具有低氧的特征,秋季则在黄海冷水团海域下底层存在一个DO低值区.在上升流影响下,夏季长江口海域的底层低氧水体可抬升至上层水体,低氧水体由长江口海域向东北方向扩展;夏季长江口外下层低氧水体的涌升、黄海冷水团区DO最大值层的抬升均与跃层的抬升趋势基本一致,不仅反应了上升流对DO垂向分布的影响,同时也指示了冷水团边界区和长江口外海域涌升流的存在.此外,夏季长江口外东北部离岸低盐水团区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也对局地底层低氧区的形成有重要贡献.在夏季的长江口海域和秋季的黄海冷水团海域存在水体酸化区,其中长江口的酸化区范围与低氧区总体相吻合,秋季黄海冷水团底层酸化区也与DO低值区和冷水团范围基本一致.本研究结果可为南黄海和长江口海域低氧和酸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改善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3.
本文对用于双金属零件制造的冷焊工艺进行了介绍,同时例举了一些冷焊工艺在工业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4.
包晓莹 《四川环境》1991,10(2):66-70
本文从六个方面对影响冷原子荧光测汞灵敏度和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更好地应用冷原子荧光测汞法。  相似文献   
55.
华南寒潮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小宁  孙安健 《灾害学》1995,10(2):58-63
本文利用华南地区48站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寒潮气候特征.经分析发现:华南寒潮频数由北向南减少,内陆多于沿海。寒潮过程年代际变化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华南寒潮平均过程降温居全国之首,80%以上集中在10.0~19.0℃降温幅度内。  相似文献   
56.
寒冷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工湿地作为我国新型的生态处理工艺,在寒冷地区的应用逐渐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寒冷地区人工湿地的发展及应用情况,对湿地设计以及冬季保温措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57.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和环境保护的发展,污染治理设施发生了转型升级。如何结合寒冷地区城市与河流的特点,进一步加强设施的建设与管理,本文以齐齐哈尔为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8.
Cold-loving microbes, plants, and animals—fundamental and applied aspect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Microorganisms, plants, and animals have successfully colonized cold environments, which represent the majority of the biosphere on Earth. They have evolved special mechanisms to overcome the life-endangering influence of low temperature and to survive freezing. Cold adaptation includes a complex range of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daptations at the level of all cellular constituents, such as membranes, proteins, metabolic activity, and mechanisms to avoid the destructive effect of intracellular ice formation. These strategies offer multiple biotechn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cold-adapted organisms and/or their products in various fields.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mechanisms of microorganisms, plants, and animals to cope with the cold and the resulting bio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s.  相似文献   
59.
介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现状,对一种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进行技术可行性探讨.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用于建筑空调既有节能和环保方面的优势,也存在技术实施的制约因素.通过典型建筑冷量平衡计算表明,在部分寒冷及夏热冬冷地区,季节性天然冰蓄冷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图2,表1,参18.  相似文献   
60.
基于南黄海西部沉积化学及相关环境因子的调查资料,重点分析和探讨了冷水团海域及近岸区表层沉积物中TOC、TN、TP的分布特征及其生态学指示意义.结果显示,冷水团海域沉积物比近岸区沉积物具有较高的含水率、TOC、TN、TP含量及N/P比.沉积物类型(粒径)、物质来源和沉积环境显著影响着TOC含量,TOC高值主要分布在泥质沉积区.表层沉积物TN与TOC含量在冷水团海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表明两者的同源性较好,但整个调查海域中TP与TOC、TN无显著相关性,说明其来源较复杂.南黄海冷水团海域和西部近岸浅水区沉积物理化特性之间的显著差异反映了它们受控因素的迥异,冷水团海域沉积物TOC和TN含量受水柱中生物活动的影响较大,上层水体中产生的有机碎屑是其重要的海生物质来源,而浅水区沉积物TN和TP含量受水柱中生物活动的影响相对较小.底层水年平均DO含量对沉积物TOC、TN分布也具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