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31篇 |
免费 | 83篇 |
国内免费 | 33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4篇 |
废物处理 | 25篇 |
环保管理 | 146篇 |
综合类 | 618篇 |
基础理论 | 169篇 |
环境理论 | 2篇 |
污染及防治 | 100篇 |
评价与监测 | 85篇 |
社会与环境 | 53篇 |
灾害及防治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55篇 |
2021年 | 49篇 |
2020年 | 36篇 |
2019年 | 45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5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85篇 |
2012年 | 56篇 |
2011年 | 62篇 |
2010年 | 38篇 |
2009年 | 59篇 |
2008年 | 54篇 |
2007年 | 57篇 |
2006年 | 45篇 |
2005年 | 38篇 |
2004年 | 33篇 |
2003年 | 33篇 |
2002年 | 21篇 |
2001年 | 15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341.
天然地质样品有机质组成对菲吸附-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种有机碳含量、结构和性质都相差较大的天然样品Chelsea土壤和Paxton页岩为吸附剂,以菲为吸附质进行一系列的吸附-解吸实验。结果显示,当土壤有机质是以腐殖酸为主时(Chelsea土壤),样品对疏水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很容易达到平衡,解吸与吸附之间的滞后现象不是很明显。相反,对以干酪根为主要组成的Paxton页岩样品,吸附与解吸之间有明显滞后现象发生,吸附与解吸是一个完全不可逆过程。这说明土壤有机质组成和结构上的差异可能会成为决定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42.
343.
长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二恶英类污染物输送-沉降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气中的二恶英类物质(PCDD/Fs)是一类难降解的有毒污染物,可对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健康构成危害.二恶英类物质主要是由废物焚烧、金属冶炼和造纸化工等行业所产生. 二恶英类物质为半挥发性物质,可以在气态和气溶胶之间相互转移,从而影响其大气物理和化学过程. 利用耦合有机物吸收和黑碳吸附的二恶英类污染物颗粒态、气态相间分配模块和化学转化的区域大气化学、输送模式(CMAQ)模拟了2006年1月,4月,7月和10月长三角(长江三角洲)地区PCDD/Fs在大气中的输送、转化和沉降等演变过程,探讨了大气中二恶英类污染物的季节变化规律和沉降特征. 模拟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二恶英类污染物排放存在着明显的长距离输送特征和区域影响;冬季大气二恶英类污染物浓度明显高于夏季,湿沉降是其主要的沉降途径. 相似文献
344.
在时花椒风味物质的研究中,采用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并通过GC-MS对提取物进行了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花椒中的香味物质主要有棕榈酸、芳樟醇、胡椒酮. 相似文献
345.
于2011年3月~2012年1月期间在福建德化县九仙山气象站采集大气PM_(10)样品,分析了九仙山大气PM_(10)中水溶性离子及二元羧酸,对其季节分布与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九仙山大气PM_(10)、水溶性无机离子和有机二元羧酸的季节分布规律较为接近,都表现为春季的浓度显著高于其它季节,但9种二元羧酸对PM_(10)的贡献(0.51%±0.41%)显著低于水溶性离子(18.07%±8.73%).其中,水溶性离子组成以NO_3~-和SO_4~(2-)的浓度为最高,其次为Na~+和NH_4~+;阴离子与阳离子当量浓度、NH_4~+与SO_4~(2-)当量浓度,以及NH_4~+与NO_3~-当量浓度之间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有机二元羧酸的组成以乙二酸的浓度为最高,占测量二元羧酸总量的75%左右,且随碳数增加呈逐渐递减趋势;来源特征比值(丙二酸/丁二酸、己二酸/壬二酸)、MODIS火点图及后向轨迹图显示,有机二元羧酸主要来自大气二次化学反应过程,生物质燃烧的直接贡献很小. 相似文献
346.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近年上海市降水pH降低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2002年-2007年上海市降水化学组成变化特征可得,近年来,上海市降水的pH下降迅速,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的比值以及钙铵离子的比值整体上都呈下降趋势。根据上海市降水中的各离子浓度建立了氢离子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以建立的模型为基础,分析了降水中各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对氢离子浓度的影响大小情况。由模型可以得出,硫酸根离子与硝酸根离子浓度增加时,氢离子浓度也随之增加,铵离子与钙离子浓度增加时。氢离子浓度则随之减小。氢离子变化对4种主要离子的敏感性顺序为:硝酸根〉硫酸根〉钙离子〉铵离子。结合上海市降水化学组成特征分析结果可得,主要离子浓度的变化是导致降水pH快速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47.
氮同位素示踪贵州红枫湖河流季节性氮污染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利用氮同位素技术对贵州红枫湖各输入、输出河流氮污染状况和季节性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输入河流和输出河流的氮对比,探讨红枫湖的氮负荷变化。农业输入河流季节氮污染变化较小,以低硝酸盐、低铵盐含量为特征,其氮同位素组成较小,位于农业源范围之内(<+10‰)。工业污染河流氮污染呈干季和雨季变化:干季(冬春季)以高硝酸盐、高铵盐含量和高氮同位素组成(>+10‰)为特征,雨季(夏季)则相似于农业输入河流。因而利用氮同位素组成可以对不同类型河流氮污染源进行可靠识别。 相似文献
348.
Diagenesis of Upper Carboniferous foreland shelf rocks in southeastern Kansas took place at temperatures as high as 100–150° C at a depth of less than 2 km. High temperatures are the result of the long distance (hundreds of kilometers) advection of groundwater related to collisional orogeny in the Ouachita tectonic belt to the south. Orogenic activity in the Ouachita area was broadly Late Carboniferous, equivalent to the Variscan activity of Europe. Mississippi Valley-type Pb-Zn deposits and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US midcontinent and elsewhere are commonly attributed to regional groundwater flow resulting from such collisional event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agenesis and thermal effects in sandstone and limestone of Upper Carboniferous siliciclastic and limestone-shale cyclothems, the purported confining layer of a supposed regional aquifer. Diagenesis took place in early, intermediate, and late stages. Many intermediate and late stage events in the sandstones have equivalents in the limestones, suggesting that the causes were regional. The sandstone paragenesis includes siderite cement (early stage), quartz overgrowths (intermediate stage), dissolution of feldspar and carbonates, followed by minor Fe calcite, pore-filling kaolinite and sub-poikilotopic Ca ankerite (late stage). The limestone paragenesis includes calcite cement (early stage); megaquartz, chalcedony, and Fe calcite spar (intermediate stage); and dissolution, Ca-Fe dolomite and kaolinite (late stage). The R
m value of vitrinite shows a regional average of 0.6–0.7%; Rock-Eval T
maX suggests a comparable degree of organic maturity. The T
h of aqueous fluid inclusions in late stage Ca-Fe-Mg carbonates ranges from 90 to 160° and T
mice indicates very saline water (>200000 ppm NaCl equivalent); 18O suggests that the water is of basinal origin. Local warm spots have higher R
m, T
max, and T
h. The results constrain numerical models of regional fluid migration, which is widely viewed as an artesian flow from recharge areas in the Ouachita belt across the foreland basin onto the foreland shelf area. Such models must account for heating effects that extend at least 500 km from the orogenic front and affect both supposed aquifer beds and the overlying supposed confining layer. Warm spots indicate either more rapid or more prolonged flow locally. T
h and T
mice data show the highest temperatures coincided with high salinity fluids. 相似文献
349.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