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68篇
安全科学   107篇
废物处理   125篇
环保管理   112篇
综合类   530篇
基础理论   193篇
污染及防治   147篇
评价与监测   50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97篇
  2011年   134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681.
The competitive sorption among Cu, Pb and Cr in ternary system on Na-montmorillonite at pH 3.5, 4.5 and 5.5 and at different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s, and the effect of varying concentrations of Al, Fe, Ca and Mg on the 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were studied. Competitive sorption of Cu, Pb and Cr in ternary system on montmorillonite followed the sequence of Cr ? Cu > Pb. Moreover, the competition was weakened by the increase of pH while was intensified by the increase of heavy metal concentration. The sorption of heavy metal on montmorillonite was inhibited by the presence of Ca and Mg, while Al and Fe showed different patterns in affecting heavy metal sorption. Aluminum and Fe generally inhibited the sorption of heavy metal when the pH and/or concentration of major elements were relatively low. However, promoting effects on heavy metal sorption by Al and Fe were found at relatively high pH and/or great concentration of major elements. The inhibition of major elements on heavy metal sorption generally followed the order of Al > Fe > Ca ? Mg, while Fe was more efficient than Al in promoting the sorption of heavy metals. These findings are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evaluating the mobility of heavy metals in polluted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682.
利用微孔滤布-卷式超滤膜组合工艺,构建蓝藻收集中试系统,用于处理高藻期富营养化水体。考察了高藻期该工艺的蓝藻收集效率、膜通量变化及膜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组合工艺在进水泵频率40 Hz,进水压力0.2 MPa的条件下,定期排蓝藻浓缩液实验和蓝藻连续浓缩实验的蓝藻截留率均能达到95%以上;6 d后定期排蓝藻浓缩液实验最低...  相似文献   
683.
采用自主设计的污泥生物干化实验装置,研究了造纸污泥生物干化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了物料配比和评价参数(温度、pH值、含水率、挥发性固体、ATP含量和淀粉分解菌数量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正交实验获得生物干化的最优物料配比为:淀粉(25g/500g)、锯末(40g/500g)、接种量(15mL/500g)和磷酸二氢钾(5g/500g)。造纸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物料温度、pH值、含水率、挥发性固体、ATP含量和淀粉分解菌数量等指标变化规律性强,效果指示性明显,均可作为污泥干化效果的表征参数。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污泥温度达到47.8℃,经过7d生物反应后,含水率降低到50.3%,挥发性固体降低到49.5%,生物干化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84.
研究Fe/Cr6+比值和不同浓度的NO3-、Cl-和SO42-对金属铁去除Cr6+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铁对水中Cr6+有很好的还原去除效果;当金属铁的使用量为Cr6+量的1/2 000时,铁对Cr6+的去除效果较差且易失去活性,而当金属铁的使用量为Cr6+量的8 000倍时,铁对Cr6+的去除效果较好且其活性的持续性较强;3种阴离子(NO3-、Cl-和SO42-)均能提高金属铁对重金属Cr6+去除率,但在反应初期,3种阴离子对金属铁去除水中Cr6+影响的差异性不显著,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SO24-对金属铁去除水中Cr6+的促进作用逐渐强于Cl-和NO3-,3种阴离子对金属铁去除Cr6+效率促进作用的大小顺序为SO24-〉Cl-〉NO3-。  相似文献   
685.
采用自行研制的生物转鼓反应器(RDB)处理难溶于水的NO废气,为提高NO的传质系数和去除效率,实验考察了营养液中添加FeⅡ(EDTA)络合剂协同RDB以提高NO去除效率的过程。结果表明,当空床停留时间(EBRT)为0.96 min时,在营养液中添加FeⅡ(EDTA)至100 mg/L后,NO的去除效率从70.78%升至79.26%。未添加FeⅡ(EDTA)时NO去除率随营养液的增加下降,添加FeⅡ(EDTA)至100 mg/L后,去除率随营养液量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且下降速率比上升速率大。随着营养液中FeⅡ(EDTA)浓度从0增加至500 mg/L,实验最佳温度从32.5℃升至47.5℃,但添加FeⅡ(ED-TA)至100 mg/L对实验的最适pH值没有太大影响。  相似文献   
686.
镇江东部地区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琳  董铮  曹旭静  梅雯 《四川环境》2009,28(6):15-17
分析了镇江东部扬中地区土壤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污染物的含量特征及污染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土壤的多环芳烃总量为2.4~49.9μg/Kg,其中荧蒽的含量最高,同我国其他地区相比,其污染水平比较低。5个采样点PAHs含量表明有两个点受工业企业影响,其他3个点具有类似的面源污染即地质成因来源。  相似文献   
687.
胡科  李崇瑛  蒋霞  余朝琦 《四川环境》2009,28(6):101-104
冰雪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组分,它们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水循环,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一些物质在不同纬度和海拔上的分布。随着气候的变化,在中低纬度使用和排放的POPs能够挥发到大气中,并伴随着大气的运动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主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历史排放数据,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冰雪中POPs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688.
利用反硝化聚磷菌实现城市污水的脱氮除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国全 《四川环境》2009,28(2):91-95
阐述了反硝化除磷的机理,对现有反硝化除磷工艺进行介绍,并进一步讨论了反硝化除磷的影响因素和未来发展新思路。利用DPBs进行反硝化除磷实现了污水处理的资源化和能源化,代表了当前污水处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发展趋势,成为目前脱氮除磷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重点。  相似文献   
689.
基于改进层次分析法的化工园区应急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诱导矩阵的方法对层次分析法进行改进,并将整个计算过程计算机程序化。再利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化工园区应急能力各因素的权重。最后根据各因素权重以及各因素的打分情况得到园区的应急能力等级。结果表明:对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程序化会提高分析速度和精度,并且通过各因素权重分析,对园区的应急能力的改善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690.
基于AHP的校园安全评价指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校园安全隐患的调查和分析,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所构建的AHP模型对校园安全进行评价,并结合实例给出了应用模型进行评价的步骤和方法。评价结果表明,建立的校园安全评价体系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