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3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安全科学   68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337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130篇
评价与监测   143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1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2 毫秒
341.
Permeation of Cu(II) from its aqueous solution through a supported liquid membrane (SLM) containing di(2-ethylhexyl)phosphoric acid (D2EHPA) carrier dissolved in coconut oil has been studied. The effects of Cu(II), pH (in feed), H2SO4 (stripping) and D2EHPA (in membrane) concentration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tability of the D2EHPA-coconutoil has also been evaluated. High Cu(II) concentration in the feed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flux from 4.1 × 10-9 to 8.9 × 10-9 mol/(m2·s) within the Cu(II) concentration range 7.8×10-4-78.6×10-4 mol/L at pH of 4.0 in the feed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in the membrane phase. Increase in H2SO4 concentration in strip solution leads to an increase in copper ions flux up to 0.25 mol/L H2SO4, providing a maximum flux of 7.4 × 10-9 mol/(m2·s). The optimum conditions for Cu(II) transport are, pH of feed 4.0, 0.25 mol/L H2SO4 in strip phase and 12.4 × 10-4 mol/L D2EHPA (membrane) in 0.5 (m pore siz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TFE) membrane. It has been observed that Cu(II) flux across the membrane tends to increase with the concentration of copper ions. Application of the method developed to copper plating bath rinse solutions has been found to be successful in the recovery of Cu(II). rane. It  相似文献   
342.
通过优化固相萃取和液相色谱条件,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水中双酚A的检测方法.水样经C18固相萃取柱净化并富集双酚A后,采用C18反相色谱柱XR-ODS(2.0 mm×100 mm,2.2μm)分离,MRM负离子模式测定.结果表明:BPA浓度为5~200 n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相似文献   
343.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快速测定水中14种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浸入式直接固相微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方式对不同有机氯农药的富集效率,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1 ng/L~10 ng/L,定量下限为0.2 ng/L~40 ng/L,RSD<8%,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67.0%~133%.  相似文献   
344.
水中微量弱极性内分泌干扰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NVITM Chrom P固相萃取小柱、双(三甲基硅烷基)三氟乙酰胺(BSTFA)衍生剂及气质联机,系统研究了水中弱极性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测定方法.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固相萃取条件为:水样流速5 mL/min,洗脱剂为二氯甲烷,洗脱速率0.5 mL/min,洗脱剂体积6 mL.最佳衍生化条件为:BSTFA 100 μL,60 ℃,反应时间30 min.结果表明,双酚A、五氯酚、2,4-二氯苯酚、4-壬基酚、雌二醇、雌三醇、雌酮、炔雌二醇的回收率在82.4%~101.9%,检出限为0.01~0.06 μg/L.  相似文献   
345.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环境中邻苯二甲酸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固相萃取法对水样进行提取富集,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有机污染物,并对方法进行了探索、优化和验证。对水体pH在固相萃取过程中对邻苯二甲酸酯萃取回收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解决了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和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回收率不高的问题。在空白水加标实验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回收率能达到93.2%~116.3%。除此之外,还对工业废水和地表水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获得了较高的回收率及测定精度。  相似文献   
346.
连续流动-固相微萃取方法富集水中多环芳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连续流动-固相微萃取富集、气相色谱测定水中多环芳烃的方法,探讨了流量和溶液体积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在0μg/L-40μg/L范围内线性良好,8种多环芳烃的检出限为0.05μg/L-0.5μg/L,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7%,加标回收率为87.0%~112%。  相似文献   
347.
污泥烧结轻骨料调质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污泥添加不同比例的SiO2,Al2O3,CaCO3和Na2CO3后的烧结体建材性能,并从晶体相反应机理角度讨论了添加剂改变烧结体建材性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硅、铝能显著提高烧结体的抗压强度,硅是玻璃体成陶组分,对提高烧结体的抗压强度主要发挥物理作用;铝主要与污泥中的磷反应生成类似石英结构的AlPO4高强晶体. 添加钠能增加烧结体的熔融液相,降低烧结体的吸水率,但烧结体变脆抗压强度降低. 添加钙增大吸水率,降低抗压强度. 此外,硅、铝会导致烧结体烧结温度提高,钠则能显著降低烧结温度.   相似文献   
348.
混沌理论在河流溶解氧预测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混沌理论、相空间重构思想和嵌入理论分析涟水流域溶解氧的时间序列,计算吸引子维数和最大的Lyapunov指数,研究河流水质系统的复杂性特征。结果表明,河流溶解氧时间序列具有混沌特性,其外在表现为貌似随机的无规则特点;但系统本身内在的、固有的规律(表现在最大的Lyapunov指数),表明短期预测河流水质变化是可行的,并应用混沌相空间模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对涟水流域的水质管理和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49.
三相流化床中混合载体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侧边沉降的三相气提升流化床反应器中使用粗粒焦炭和细粒石英砂混合构成载体来处理废水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表明,与单一载体相比,混合载体不易流失;COD容积负荷高达11kg/(d·m3);对酚氰等有害物质的耐冲击能力好;高负荷运行时酚和氰的出水浓度仅为单一载体的1/5-1/3;使用混合型载体还有利于挂膜和降低曝气能耗。  相似文献   
350.
固相微萃取技术及其在环境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论述当前的萃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固相萃取技术的概念.详细的论述了固相微萃取技术的特点、萃取头的选择、在环境中的应用以及该技术的发展方向,说明了固相萃取技术在环境有机分析中有广阔的前景,是有机前处理的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