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48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239篇
基础理论   114篇
污染及防治   76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几种有机酸对污染土中Cu解吸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乙酸、苯甲酸、酒石酸和柠檬酸对几种污染土中Cu的解吸及介质条件(如pH值、支持电解质)对其解吸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有机酸对污染土中Cu解吸的影响强弱为柠檬酸>酒石酸>乙酸≈苯甲酸;随着有机酸浓度升高,乙酸、苯甲酸、酒石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先降低后升高,柠檬酸对Cu的解吸率则一直升高;随着解吸液起始pH值由2升至8,柠檬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呈降低-升高-降低的变化,酒石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则一直降低;随着支持电解质浓度升高,酒石酸对污染土中Cu的解吸率趋于增大,且KCl为支持电解质时的解吸率略高于KNO3.  相似文献   
92.
选取两种水体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离子(Cu^2 和Cd^2 ),按一定的浓度梯度配制成溶液,并以此溶液饲养育珠蚌一定时间后,测定两种离子对育珠蚌肝脏中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的重金属离子可以诱导3种酶活性的升高,而高浓度的离子则抑制酶的活性.同工酶电泳检测显示,高浓度的离子导致EST同工酶谱减少一条谱带,低浓度的离子则诱导产生新的SOD同工酶类型,但两种离子均未对POD同工酶谱产生影响.图6参10  相似文献   
93.
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对南方主要土壤重金属Cu的缓冲及释放现象。结果表明,土壤的Cu释放量随淋溶模拟酸雨pH值的下降而增大,酸雨的pH值是影响土壤重金属离子释放和迁移的主要因素,当pH〈3.0时,Cu的释放量明显增加,并且增长迅速。此外,淋溶量也是影响土壤中Cu释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4.
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u2 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特性,内容包括生物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以及pH对生物吸附的影响.生物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当Cu2 初始浓度为71.6mg/L时,Cu2 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物理吸附,在10min内达到平衡,此后,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微量脱附现象发生.Cu2 在酵母上的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来描述(R2=0.9984),动力学参数k2为7.65×10-3g mg-1min-1,qe为9.15mg/g.吸附等温线结果表明,Cu2 在酿酒酵母上的生物吸附可以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来描述,最大吸附量qmax为10.2mg/g·pH为5.0时Cu2 在酿酒酵母上的吸附量最大.酿酒酵母可用于处理低浓度含Cu2 的废水.  相似文献   
95.
污灌土壤中铜和锌含量及其微域分异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污灌土壤中铜和锌总量和形态含量及其分布的研究,揭示了铜和锌总量和诸形态含量的微域分异规律,从而为污灌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评价提出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Hg2+、Cu2+胁迫下茶菱保护酶系统的防御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不同ρ(Hg^2 )、ρ(Cu^2 )对茶菱(Trapella sinenisis Olive)叶片和根部保护酶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随ρ(Hg^2 )、ρ(Cu^2 )的增加,膜透性增加,根部μ(O2^-)、b(H2O2)上升,λ(SOD)、λ(POD)、λ(CAT)先升后降,Hg^2 胁迫下,叶片μ(O2^-)、b(H2O2)、λ(SOD)、λ(POD)先升后降,而λ(CAT)下降;Cu^2 胁迫下,λ(SOD)先降后升,λ(POD)逐渐下降,茶菱保护酶系统对Hg^2 的防御作用弱于Cu^2 ,叶的防御作用弱于根。  相似文献   
97.
运用标准方法进行有毒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 ,得到Cu2 + ,Cd2 + ,Cr(Ⅵ )对光合细菌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抑制作用的 96h剂量反应方程 ,分别为 :y =- 1.72 6 7x +8.70 0 4 ,R2 =0 .96 5 5c(Cu2 + ) ;y =$C1.15 5 1x +8.9996 ,R2 =0 .92 5 2c(Cd2 + ) ;y=$C1.342 7x +10 .785 ,R2 =0 .975 8c〔Cr(Ⅵ )〕 ,由此计算出Cu2 + ,Cd2 + ,Cr(Ⅵ )的 96h -EC50 分别为 2 .172× 10 -6mol/L ,2 .5 6 6× 10 -5mol/L和 3.92 6× 10 -4mol/L .从而得出它们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毒性作用大小的顺序为Cu2 + >Cd2 + >Cr(Ⅵ ) .表 2参 11  相似文献   
98.
Cd和Cu在草甸棕壤-植物系统中行为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新  周启星  贾永锋 《生态环境》2005,14(6):838-842
在沈阳生态站开展了重金属迁移积累行为特性的试验研究,探讨了不同重金属元素在土壤及作物体内迁移积累变化规律。外源重金属元素Cd、Cu施入土壤后,无论是低剂量还足高剂量处理,水田土壤Cd元素已迁移到45cm的深度,而Cu元素迁移到30cm的深度。早田土壤低剂量和高剂量处理Cd迁移到30cm,而Cu元素只有高剂量处理迁移到30cm的深度。土壤Cd、Cu元素向下层迁移的量微乎其微,重金属元素大多滞留在土壤表层。水稻、玉米吸收的Cd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和茎叶中,而Cu大部分积累在作物体的根系中,Cd、Cu籽实吸收量占植物体总吸收量的1.16%~3%。水稻、玉米地上部吸收Cd的量〉地卜部吸收Cu的量,在作物体中Cd的迁移能力强于Cu的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99.
雷州无瓣海桑群落7种元素的生物累积和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雷州市附城镇岚北人工生态恢复的 7a生无瓣海桑群落生物量调查的基础上 ,对所采集的无瓣海桑进行了植物体各组分样品的灰分和元素含量测定与循环分析 ,结果表明 :无瓣海桑植物体不同组分的灰分含量范围为 2 .2 7%~ 2 6 .4 1% ,以细根的含量最高 ,枯枝的含量最低 .植物体各组分中 7种元素质量分数范围分别为K 0 .11%~ 1.5 6 % ,Na0 .11%~ 1.6 6 % ,Ca 0 .2 0 %~ 2 .6 6 % ,Mg 0 .15 %~ 1.5 9% ,Fe 0 .0 4× 10 -3 ~ 9.6 4× 10 -3 ,Zn 0 .0 5× 10 -4~ 1.0 3× 10 -4,Cu0 .16× 10 -5~ 1.5 0× 10 -5.其加权平均的富集系数为 0 .0 5~ 9.70 ,其中Ca >K >Cu >Na >Mg>Zn >Fe .群落现存生物量中的累积储量分别为K 10 9.76gm-2 ,Ca 138.89gm-2 ,Na 86 .5 7gm-2 ,Mg 81.0 7gm-2 ,Fe 13.139gm-2 ,Zn 0 .4 83gm-2 ,Cu 0 .10 8gm-2 .群落 2 0 0 1年的元素存留累积储量分别为Ca4 1.6 8gm-2 ,K 37.2 4gm-2 ,Mg 2 7.33gm-2 ,Na2 5 .5 6gm-2 ,Fe 4 .2 75gm-2 ,Zn 0 .188gm-2 ,Cu 0 .0 39gm-2 .2 0 0 1年归还量分别为Ca 2 8.5 9gm-2 ,K 16 .83gm-2 ,Mg 12 .0 7gm-2 ,Na 11.5 8gm-2 ,Fe 0 .916gm-2 ,Zn 0 .14 1gm-2 ,Cu 0 .0 2 6gm-2 .年吸收量分别为Ca 70 .2 7gm-2 ,K 5 4 .0 7gm-2 ,Mg 39.4 0gm-2 ,Na 37.1  相似文献   
100.
本文阐述了铜、铅、铝三种金属二次熔炼中埃埚法溶炼过程的烟气排放系数的研究与测试方法,提出了用埃埚炉熔炼不同铜、铅、铝原料时排烟中粉尘和主要金属的排放系数及粉尘的粒度分布数据,并对采样方法的可靠性及结果误差的摈除方法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