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9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233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116篇
综合类   644篇
基础理论   233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53篇
社会与环境   172篇
灾害及防治   3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2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本文根据浑河断裂带及其邻近地区的水系格局、构造节理和地震震源机制解等资料研究该区新构造时期以来的构造应力场。本区在同一地质构造作用下,构造应力场相同,为NEE向。浑河断裂以抚顺市石门岭煤矿区为界,断裂的东南段最新活动时期为261.95±26.05ka.B.P,为中更新世活动断裂,而东北段断裂的最新活动时期为44.7±3.6ka.B.P,表明晚更新世以来仍有活动。在NEE向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北东向的浑河断裂反映为右旋逆冲的运动性质。  相似文献   
282.
基于DMSP/OLS数据的中国碳排放时空模拟与分异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准模拟和精细尺度获取碳排放的时空动态信息,对于合理制定差别化的区域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在完成年内和跨年数据的校正、像元去饱和、异常值剔除的基础上,提取了城市建成区范围,并以中国大陆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灯光数据和碳排放统计数据之间的定量关联,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中国的碳排放量;采用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方法与Mann-Kendall检验,探讨了14年间中国碳排放量的时空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系统校正后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构建面板模型模拟的碳排放量拟合精度较高,2002,2007和2012年多尺度回归检验的决定系数R2值分别为0.893,0.955和0.951.2000~2013年中国碳排放时空演化差异显著,稳慢增长型和迅猛增长型分别占碳排放区域总面积的77.6%和19.4%,稳慢增长型面域宽广,迅猛增长型主要位于都市区及都市连绵区.受城市规模及城市化发育程度的影响,迅猛增长型空间结构呈"空心型"与"中心型"空间指向性分异.研究提出,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实质性转变、因地制宜差别化的减排措施与省区联动策略的实施是"精准减排"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83.
厌氧生物处理反应器混合流态及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合流态已成为厌氧反应器工艺的设计与开发应用的发展方向。就厌氧反应器的流态分析、要求及新型厌氧处理技术(SMPA)作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提出了改进厌氧处理工艺设计的思路。  相似文献   
284.
《组织行为杂志》2017,38(7):1038-1056
Using a pattern‐oriented approach, we identified clusters of leaders who shared theoretically meaningful combinations of transformational, contingent reward, management by exception active, management by exception passive, and laissez‐faire leadership styles. Drawing upon conservation of resources theory, we examined whether leaders who shared a similar pattern of leadership styles differed from leaders who belonged to other profile groups, with respect to felt burnout and perceived role demands. Hypotheses were tested using a time‐lagged field study involving 183 leaders. Using latent profile analyses, we found four theoretically interpretable patterns. Leaders who belonged to the comprehensive cluster (elevated scores on the transformational, contingent reward, and the passive styles; 14.2%) experienced the highest levels of burnout and role demands, whereas those who were disengaged (low scores on all styles; 33.3%) reported the lowest levels. Leaders who exhibited a passive behavioral pattern (elevated scores on management by exception active, management by exception passive, and laissez‐faire relative to the other styles; 27.3%) experienced more burnout and role demands than did leaders who exhibited an optimal pattern (elevated scores on transformational and contingent reward styles relative to the passive styles; 25.1%).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a pattern‐oriented approach to leadership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Copyright © 2017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85.
Water resources have become a barrier hampering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Changes i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use profile have direct impacts to regional water use efficiency. However, the related research is inadequate, and a more suitable way to analyze regional water use profile is necessary. The Gini coefficient and location quotient, two reliable methods commonly used in discussing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elements, were introduced and calculated. Taking Gansu Province as the study area, the concentration effect of industrial water use was the strongest, followed by domestic, environmental, and agricultural water use. However, a balanced distribution of agricultural water use failed to be coordinated with the production conditions, the center of Gansu’s grain produc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hance the scale effec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remained weak, and each region’s dominant industries need to be developed vigorously. Gansu’s domestic water use was consistent with its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but it is necessary to reduce the water us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a growing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water use exhibited a more balanced distribution. Overall, the methods are simple and have good applicability,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reference in water use optimization.  相似文献   
286.
基于村庄尺度探索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对于差别化的低碳农业生产模式的选择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65个村庄的调查数据,对不同样点的农业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并采用Super-SBM模型分析了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南北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格局,这主要受种植结构、农业生产条件、人类各项投入等因素的影响;碳排放约束下的河南省农业生产效率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根据农业生产效率和碳排放强度的关系,可将样点村庄分为低碳高效村、高碳低效村、高碳高效村和低碳低效村四种类型。其中高碳低效村和低碳低效村的比例较大。建议未来应加强农业规模化经营、减少能源和物资投入、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推广节水节能新技术,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推动农业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287.
基于详实准确的政府及企业调研数据,以中石化江苏成品油一次配送为例,从配置效益和空间结构视角出发,借助运用地理网络分析和线性优化模型等方法,通过单位输油成本计算、优化情景构建计算和成品油配送格局比较分析,系统解析成品油一次配送空间格局与优化配置情况,从理论上尝试探讨其地理网络结构。研究发现:优化情境下的成本较2017年实际状况减少了30%左右,表明中石化江苏成品油一次配送效益不够优化;理论上,根据成品油“就近配置”原则,不同炼油企业各自在其优化情景区界内,配送单位输油成本较低的成品油;实际上,由于炼油企业的炼油能力差异、成品油输油通道不完善和分销中心油库设置差异等原因,不同炼油企业之间存在着相较优化情景区界或大或小的实际输油区界,且存在着某些分销中心油库同时接纳不同炼油企业成品油的现象,即存在混合输油区域。  相似文献   
288.
甘肃白龙江流域水源涵养服务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龙江流域是长江上游的主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对维系流域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甘肃白龙江流域为例,基于参数本地化的InVEST模型对1990—2016年水源涵养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水源涵养深度为47.50 mm,呈现先减少后回升的趋势。空间上,其高值区主要集中于迭部、文县和舟曲的中高山阴陡坡林区(平均涵养深度在该三县2500~3500 m海拔段、阴坡和半阴坡、25°以上坡段和林地高于流域的平均涵养深度);低值区主要位于宕昌和武都的中低山阳缓坡农牧区(平均涵养深度在该两县 2500 m以下海拔段、阳坡和半阳坡、25°以下坡段和耕、草地低于流域的平均涵养深度)。气候背景下,人类活动驱动的土地利用/覆被格局空间差异是影响水源涵养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退耕还林对减缓气候变暖背景下水源涵养深度的下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9.
深刻解读耕地利用转型内涵,基于乡村振兴与耕地利用转型的系统逻辑构建相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标准差椭圆(SDE)等方法,对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效度进行评测,据此揭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耕地利用转型的时空格局及转型路径。结果表明:(1)15年间淮海经济区耕地利用转型呈现整体上升、区域均衡的时空格局。(2)耕地利用转型空间集聚现象明显,南北差异显著。空间转型集聚程度逐渐减弱,功能转型呈现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又趋于平缓的态势。(3)耕地利用转型呈现东北—西南格局,以徐州市为区域重心,在南北方向上持续收缩、东西方向上不断平移,导致转型空间形态呈C状分布;系统要素的交流耦合渐进增长且上升通道具有收缩趋势,最终形成“分散—聚拢—分散—聚拢”重叠形态的转型路径。建议研究区未来发展重点聚焦转型发展内源动力的协调融合,引导耕地利用转型由“C形”扩散转向“O形”收敛的圈层式包容增长格局,并不断提升耕地多功能融合增益的共享程度,将地理系统的均衡机制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现实效能。  相似文献   
290.
研究山区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演变与转型,对山区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景观格局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以三峡库区草堂溪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 10.2和Fragstats 4.2软件,采用样带梯度分析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基于地形和社会经济因素,分别在河谷地区和山地丘陵地区设置5条样带,对研究区2000—2018年不同方向样带上景观格局梯度演变和驱动机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景观类型整体变化幅度大致可分为较稳定型、逐年递减型和波动递增型,且景观转型的重点主要体现在耕地收缩、果园扩张和林地恢复性增长。(2)2000—2018年,研究区河谷地区的景观类型逐渐多样化,土地利用集聚,呈现空间集约化;而山地丘陵地区景观类型逐渐单一化,林地恢复。整体上由生产型景观格局转型成生态经济型、生态调节型为主的景观格局。(3)社会经济发展和政府政策导向等因素导致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发生转型,在土地利用转型背景下的乡村景观格局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山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治理和乡村振兴提供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