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17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黄鳝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结构的RAPD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RAPD标记技术对黄鳝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遗传结构进行初步研究.用24个随机引物在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中分别扩增出259和251条DNA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数分别为116和92条,多态性片段的比例分别为44.79%和36.65%,平均杂合度分别为0.2155和0.1908,遗传相似率分别为0.9053和0.9583,群体间遗传相似率为0.8863.而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表明,两群体中的遗传变异有81.51%来自群体内,只有18.49%来自群体间.野生群体的多态性位点比例和杂合度明显高于养殖群体,说明黄鳝野生种质资源状况较好,应加以合理保护.与野生群体相比,养殖群体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有所下降,提示在黄鳝的人工繁殖过程中应引进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手段.图1表3参24  相似文献   
112.
运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在分子生物学水平上评价了低浓度阿特拉津长期暴露对鲫鱼DNA的影响.结果表明:0.006mg·L-1以上浓度(试验浓度系列为0.006、0.023、0.094、0.375、1.5、3mg·L-1)的阿特拉津持续暴露60d均会对鲫鱼的DNA产生影响;经筛选,确定有34条引物能够扩增出鲫鱼基因组DNA,其中有8条引物能检测出阿特拉津对鲫鱼基因组DNA影响的差异:各浓度组鲫鱼DNA的RAPD扩增产物条带均出现不同程度缺失;在较低浓度长期暴露下阿特拉津对鲫鱼基因组DNA的损伤无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阿特拉津毒性在0.375mg·L-1时突然增强,但这一趋势并未向更高浓度组延续(1.5mg·L-1组表现出的毒性弱于0.375mg·L-1组和3mg·L-1组).  相似文献   
113.
海洋微藻活体及乙醇固定状态下基因组DNA的微量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海洋微藻活体及固定状态下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即作者改进的CTAB法.结果表明,CTAB改进法提取的基因组DNA蛋白质、酚、盐和小分子的污染较少,多糖成份也得到了有效去除.用5%乙醇固定样本提取DNA的效果最好,对原生动物抑制效果也较明显;10%以上的乙醇可杀死原生动物,但对DNA的降解率较大;30%以上的乙醇对细菌抑制较明显,但DNA都有较大程度的降解.本法提取的DNA可用于正常的酶切和PCR.用甲醛、甲醇/冰醋酸等其它固定液固定样品,DNA的得率低或者质量和纯度低.图7表1参27  相似文献   
114.
灭幼脲光解产物DNA加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淑芬  蒋湘宁 《环境化学》1997,16(4):316-320
灭幼脲(邻氯苯甲酰基-对氯苯基-脲)本身是一种低毒,低残留,没有致突、致癌性的农药,但是它的某些分解产物,如:氯苯、对氯苯、对氯苯基脲等有一定的毒性,邻氯苯甲酰胺(灭幼脲的主要光解产物-CBA)和未经分离的灭幼脲光解产物的混合物,在试管反应条件下能与小牛胸腺DNA反应形成多种DNAA加合物,用P1加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方法分析,有四种DNA加合物被检出(DNA-CBA),实验证明,邻氯苯甲酰妥  相似文献   
115.
116.
There were 6 target DNA fragments of the three parental strains existing in the cell of GEM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icroorganism strain) Fhhh measured in this research by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The determination showed that GEMs Fhhh contained all the 6 target DNA fragments, mnpl, mnp2, lipl, lip2, FLOI and 16S rDNA, and had the molecular genetic stability. Meanwhile the PCR production of each parental strain could only had its target DNA fragments and was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It may illustrate that the technique of the inter-kingdom protoplast fus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GEMs Fhhh through the process of intercellular gene recombination could be used as a reliable bioengineefing technique to create the soecific functional stain for the nollution control.  相似文献   
117.
用~(32)P后标记法检测贝类鳃中的DNA加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用~(32)P后标记技术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海湾的贝类鳃中DNA加合物水平同时测定了除鳃外贝的其他软组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软组织中PAHs含量低的贝其鳃中加合物水平比PAHs含量高的贝的加合物水平低,即DNA加合物水平与贝组织中PAHs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8.
环境污染条件下生物体内DNA损伤的生物标记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正常条件下生物体内的基因组是稳定的;但在环境污染条件下,其DNA容易遭受伤害,主要损伤形式为:碱基改变、脱碱基位点、碱基错配、插入或缺失片段、嘧啶联合、DNA加合物、DNA链断裂、甲基化损伤、DNA链内和链间交联等. 这些受损的DNA对生物细胞产生遗传毒性或细胞毒性. 利用生物标记物进行DNA损伤的检测和定量分析是可行的方法. 本文重点介绍了一些典型的DNA损伤(如DNA加合物、断裂、DNA序列改变等)的生物标记物及其检测方法;认为这些生物标记物在环境污染物的早期诊断和评价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32  相似文献   
119.
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典型兽药抗生素泰乐菌素(tylosin,TYL)和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TYL作用时间、浓度和溶液pH对鲑鱼精DNA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DNA紫外吸收值随着TYL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减小;溶液pH=3.5~9.8时,DNA的紫外吸收值减小,且减小强度受TYL和DNA的带电情况影响。不同条件下,TYL对DNA结构产生的减色效应可能是由于TYL插入到DNA分子碱基对平面引起的。但pH=2.10时,TYL可能与DNA以沟槽式结合使得DNA结构表现出增色红移现象。由此可见,水环境中的兽药抗生素会影响介质中胞外DNA的稳定性。DNA结构的变化与抗生素作用时间、抗生素浓度和环境pH密切相关,其中pH的影响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0.
以花背蟾蜍为研究对象,以包头市某尾矿库南侧受污染的水域湿地和相对无污染的小白河黄河湿地保护区为研究样地。对比分析雄性花背蟾蜍形态学指标、精巢脏器系数、精子动态参数、精子畸形率、性激素、红细胞微核率和DNA损伤等相关指标,研究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对花背蟾蜍雄性性腺的毒性效应。结果显示:与小白河湿地相比,尾矿库湿地花背蟾蜍条件因子和精巢脏器系数显著高于小白河湿地(P<0.01)。尾矿库花背蟾蜍精子的鞭打频率显著升高,而精子活力显著降低(P<0.05),精子畸形率、红细胞微核率和DNA损伤均显著高于小白河湿地(P<0.05)。结果表明:尾矿库复合污染通过降低精子质量,增加红细胞微核率和DNA损伤对花背蟾蜍的雄性性腺造成毒理学影响,花背蟾蜍通过升高条件因子和精巢脏器系数来缓解复合污染的毒性胁迫。该成果对重金属复合污染场地两栖类动物种群保护以及生态平衡维护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