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84篇
安全科学   17篇
环保管理   7篇
综合类   242篇
基础理论   170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01.
文章就提取SBR脱氮反应器中活性污泥总DNA的预处理、细胞破壁、去除蛋白质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将不同方法提取得到的DNA样品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吸光度和ERIC-PCR检测。结果表明,采取TENP、PBS溶液和玻璃珠震荡对活性污泥进行预处理,SDS和物理冻融结合破碎细胞,一次酚/氯仿和饱和NaCl溶液离心去除蛋白质的DNA提取操作,可以得到腐殖酸、蛋白质含量较少的活性污泥DNA样品。研究发现:从活性污泥提取的DNA样品中含有对PCR反应体系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杂质。通过稀释,控制DNA浓度40~13ng/μL,可以减小杂质的影响,实现将活性污泥DNA样品直接用于PCR扩增。ERIC-PCR得到的DNA产物凝胶电泳结果:条带清晰稳定有特异性,为进一步应用分子生态学方法研究活性污泥的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2.
刘淑芬  蒋湘宁 《环境化学》1996,15(3):240-247
2-硝基芴直接与小牛胸腺DNA反应,用^32P后标记方法能够测定了出有多种DNA加合物生成,将定量的2-硝基芴一次注射入大鼠和经过Aroclor诱导的大鼠腹腔内,24h后取其肝,肾,肺,脾,血等诸器官,用P1加强灵敏度的^32P后标记方法测定各组织中的DNA加合物。  相似文献   
403.
PCR技术在水体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因其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以及快速简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体微生物的检测。综述了PCR技术的原理、方法及其在水体微生物检测中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该技术应用于水环境中微生物病原体的检测、污水生物处理过程的监测与评价中的重要意义以及本实验室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PCR技术为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环境微生物的结构、多样性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实验手段,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04.
人体颊黏膜细胞彗星实验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一种简便、直接检测环境诱变物对人体靶细胞遗传毒性的方法,笔者以甲醛作为染毒剂,对人体口腔颊黏膜细胞彗星实验的染毒时间、染毒温度和2种用于检测交联作用的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经7 5μmol L甲醛37℃染毒30和60min后,DNA的断裂程度较染毒15min更大;而经该浓度甲醛在4,23和37℃下染毒30min后均可引起DNA的断裂,但37℃下染毒对DNA的断裂作用更大。在2种应用于检测交联作用的方案中,加大电泳条件的交联检测方案还可检测兼具交联和断裂效应的诱变物。   相似文献   
405.
朱鹮的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与种内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DNA技术对朱鹮 ( Nipponia nippon ) 8个个体进行了随机扩增多态DNA分析. 用20个10bp的随机引物对每只朱鹮的基因组DNA进行扩增,共得到168个扩增片段,其中共有片段为102个. 根据聚类分析所得到的树状图确定了8只朱鹮的亲缘关系,这为进一步构建全部朱鹮个体的谱系关系图打下了基础,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朱鹮保护计划.  相似文献   
406.
六种重金属对大肠杆菌体内质粒DNA一级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质粒pBR322、c-Myc、pC53-SN、pTB29转入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HB101中使其各自分别在含亚致死浓度Pb2+、Cd2-、Zn2+、Cu2+、Mn2+、Hg2+的液体氨苄LB培养基中,振荡培养24h后,再将这些质粒抽提出来,通过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研究了这些重金属离子对大肠杆菌体内质粒DNA分子一级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试的6种重金属离子中只有Hg2+处理可明显导致质粒DNA序列的改变。此外,供试6种重金属离子连续处理24h未发现可明显导致大肠杆菌体内质粒DNA链的随机断裂。  相似文献   
407.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典型的多环芳烃类物质苯并(a)芘(BaP)致毒后鱼体内几种重要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的变化,来反映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的影响.结果表明,肝脏ATPase活性降低,GST活性升高,DNA加合物相对标记水平(RAL)也增大,而EROD活性没有明显改变.这说明苯并(a)芘致毒对鱼体正常生命活动产生了重大影响,并具有潜在的致癌性.  相似文献   
408.
DNA链断裂作为醛类污染物接触标志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通过对小鼠脾淋巴细胞染毒试验,测定了甲醛、乙醛、丙烯醛单独及联合作用下对细胞DNA分子链的断裂损伤.结果表明,3种醛均能引起DNA分子发生链断裂,对于乙醛和丙烯醛存在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3种化合物还存在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上述结果提示醛类污染物潜在致癌性的一个可能机制以及DNA断裂作为醛类化合物接触标志物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09.
核分离-滤膜洗脱技术同时检测植物DNASSB与DS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核分离 -滤膜洗脱技术 ,将分离的细胞核在微孔滤膜上裂解后相继用中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洗脱 ,研究了60Co- γ辐射引发的大麦种胚细胞 DNA断裂 .结果显示 ,50 Gy的 60Co- γ辐射主要引发 DNA单链断裂 (DNA SSB) ;50~100Gy的辐射引发的DNA断裂包括单链断裂 (SSB)与双链断裂 (DSB) ;当辐射剂量大于 100Gy时 ,DNA断裂的增加部分则以 DSB为主 .所用的实验方法适用于质地致密的植物材料并可在一次实验中同时检测 DNA的 SSB与 DSB,为植物细胞的 DNA链断裂作为生物标志物应用于环境诱变因子监测提供了基础 .  相似文献   
410.
江苏省排污申报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排污申报登记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需要现代信息技术提供有力的技术保证.笔者通过对江苏省排污申报工作的需求分析、信息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数据库设计、功能模块、.NET技术架构方法及实施、系统的应用概况等方面的介绍,给出了一种开发环境信息系统技术方面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