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08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11篇
综合类   157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39篇
评价与监测   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21.
通过分析位于钦州湾的2个海水水质自动监测站2009-2010年的自动监测数据,发现钦州湾水温、盐度、溶解氧季节变化明显,海水表层水温变化是引起钦州湾溶解氧含量变动的主要原因;钦州湾海水表层盐度及pH值主要受钦江、茅岭江径流及潮汐涨落的影响;处于河口区域,受大陆径流影响显著的海域使用海水水质标准来评价有欠妥当。  相似文献   
122.
通过考察脉冲式SBR法处理城镇生活污水时有机物降解、硝化和反硝化反应中DO、氧化还原电位(ORP)及pH的变化规律,建立了这些控制参数与有机物去除、硝化与反硝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污染物指标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脉冲式SBR法深度脱氮的模糊控制系统,更加有效地控制脉冲式SBR法多段进水的运行方式,达到深度脱氮的目的,并尽可能降低运行成本.当进水COD在130.0~243.6 mg/L、NH 4-N在55.98~76.40 mg/L时,在原水中反硝化碳源充足情况下,脉冲式SBR法反硝化结束时最终出水COD低于40 mg/L,NH 4-N低于1.0 mg/L,TN低于3·0 mg/L.  相似文献   
123.
采用微电极测定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红  施汉昌  何苗 《环境科学》2007,28(3):598-602
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的传质是影响载体同步硝化反硝化性能的重要因素.介绍了一种以溶解氧微电极为测试工具,获得球形生物载体内部溶解氧扩散系数的方法.采用自制的溶解氧微电极检测沿载体半径方向上的溶解氧分布,结合扩散-反应方程拟合获得载体内部的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载体填充率为25%的情况下,连续流球形载体反应器可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对有机物的去除负荷达到5.6 kg/(m3·d).沿载体半径方向里层1/2区域范围内溶解氧消耗为零,载体内能够形成明显的缺氧/厌氧区.溶解氧分布曲线的拟合结果表明,载体内部溶解氧有效扩散系数为0.017?2 m2/d,传质过程以紊动传质为主.  相似文献   
124.
采用取自市区河道的河水,对有无流动两种工况下厌/缺氧水体(DO≤0.50 mg/L)COD降解和氮转化规律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无流动工况下COD<60.0 mg/L时,即使DO≤0.50 mg/L,NH 4-N亦可依靠大气复氧发生缓慢氧化,并有TN损失,其可能途径是厌氧氨氧化;流动工况下,虽然DO≤0.50 mg/L,但COD和NH 4-N均能依靠大气复氧进行有氧降解,TN依然有损失.根据小试研究结果,认为在低DO条件下(≤0.50 mg/L)进行河道水质模拟时,需要考虑NH 4-N的氧化和TN的减少.  相似文献   
125.
改性沉积物除藻对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生态模拟箱(1m×1m×1m)模拟天然湖泊环境,研究了改性沉积物的除藻效果和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改性沉积物除藻后,测定和分析了除藻箱体和不除藻箱体内的叶绿素、浊度、DO、TN、TP、DIN、DIP等水质指标.在改性沉积物投量为43mg·L-1时,4h除藻率可达到85%以上.除藻2d后,水体中叶绿素和浊度降低90%,总氮、总磷分别降低70%、80%,这些指标在15d的连续监测期间变化不大.除藻后2箱体中DO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除藻箱体中DO明显高于不除藻箱体.并且在此实验期间,除藻箱体DIN降低,DIP稳定在较低水平,而不除藻箱体中DIN与DIP均有明显升高.说明改性沉积物除藻能有效减缓水体的厌氧情况,在短期内能抑制营养盐的释放.以上结果表明了改性沉积物在除藻的同时能有效改善水质,可用于水源地的水质保护.  相似文献   
126.
研究了A/DAT-IAT生物脱氮工艺在低溶解氧浓度下,处理高氨氮、低碳氮比工业废水时,去除氨氮过程中亚硝酸盐积累的情况。结果表明,系统在低DO浓度下有效去除氨氮的同时,能够实现长期稳定的亚硝酸盐积累,并且没有发生污泥膨胀。在试验的稳定运行阶段,当系统运行正常,DO=1·0mg/L时,DAT池亚硝化率(NO2--N/NOX--N)平均可达82·1%,氨氮去除率>95%,污泥的沉降性能一直良好,SVI值处于90~125mL/g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7.
影响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脱氮效率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侧沟式膜泥法一体化OCO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DO、HRT和C/N 3种影响因素对模拟生活污水脱氮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区DO为2 mg/L左右、HRT=12 h、C/N为7.5左右时,具有较理想的脱氮效果,TN去除率达到了80%;试验还表明本工艺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28.
通过连续实验和间歇实验研究了不同曝气量对SBR系统自养脱氮性能的影响。连续实验表明,在进水氨氮浓度为155~185 mg/L时,曝气量分别为20、28、36和44 L/h时,TN去除率分别为80%、82%、80%和77%;增大和减小曝气量均会降低系统的脱氮效率。间歇实验表明,随着曝气量的增加,氨氮的降解速率有所升高,20、28、36和44 L/h曝气条件下氨氮的降解速率分别为7.23、7.25、7.86和7.95 mg/(g MLVSS.h);在降解的过程中DO浓度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0.5 mg/L),pH值则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氨氮降解结束时,pH值和DO浓度同时升高。结果表明,改变曝气量会影响单级自养脱氮反应的进程,但对降解过程DO浓度值变化不大;DO浓度和pH值变化对氨降解结束具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9.
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抽水过程水质变化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敏  蔡五田  王丹  王凯丽  李楠  李金英 《环境化学》2011,30(9):1627-1635
在某石油类污染场地抽水试验过程中对地下水五项常规水质指标进行了连续监测.通过对指标的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基于抽水、弥散试验,揭示了该场地抽水过程中水质变化的原因,探讨了以水质指标描述石油类污染场地地下水净化的方法.结果显示,水质变化是由昼夜水温变化、抽水和生化耗氧作用三者引起.其中,水温变化是由昼夜变化引起;电导率减小...  相似文献   
130.
对"十一五"期间肇源江段溶解氧的数值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2006-2010年,肇源境内松花江肇源江段、拉林河和嫩江口内均表现出溶解氧含量升高的趋势,而且,河流中含氧量较高;溶解氧平均浓度各水期均呈波动状态,仅枯水期呈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