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3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81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8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构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战略性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历程,提出了开展战略性环评的初步框架体系和主要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2.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和法律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政策选择向可持续发展过渡,是摆在每一个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前的共同任务。中国在环发大会之后,根据《对世纪议程》精神和要求,立即制定了忡国对世纪议程》,这是一个纲领性的文件,是指导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的一种正确选择。目前,在人口、资源和环境等方面我国面临著严峻形势,存在着诸多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倘若解决不好,就有可能制约经济发展,影响“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必须从现在起,按照《中国对世纪议程》的要求,转变传统发展战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23.
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地震风险分析包括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易损性分析和地震灾害损失评估3个方面,其中,地震易损性分析可以预测结构在不同等级地震作用下发生各级破坏的概率,因此对结构的抗震设计、加固和维修决策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的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主要采用经验方法或蒙特卡洛模拟法绘制地震易损性曲线。首先介绍地震风险分析的基本原理,然后提出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的概念,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将结构的可靠度方法与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结合起来,提出了基于可靠度和性能的结构整体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并采用有限元可靠度方法进行了结构地震易损性的计算。以结构的最大层间相对变形作为整体性能指标,对某5层2跨钢框架结构进行了地震易损性分析,绘制了其在不同地震作用下对应不同性能水准要求的地震易损性曲线。  相似文献   
24.
建立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标准体系的初步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工作日益受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但是应急救援标准非常薄弱,造成应急管理和实际救援工作困难,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标准体系是应急救援工作和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迫切需要。在总结国内外应急救援标准工作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我国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标准体系框架以及标准制定的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25.
对地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框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铁工程同一般建设项目相比,受不可预见的水文地质条件、社会环境、施工技术的可靠度、经济发展的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较重;就必然使地铁工程成为高风险的工程建设项目,然而目前对其风险评估工作还停留在简单的定性和定量的评估水平上。为此,笔者在研究系统论的基础上,从动态系统风险评估的观点出发,运用动态控制的原理,着重研究适合于地铁工程风险评估体系的理论框架,及建立理论框架时应考虑的诸多问题;同时对动态系统风险评估、评价因素可靠性分析技术、各种风险评估方法及评估技术的运用做了简要论述。该框架体系不仅适用于地铁工程的风险评估,同样适用于其他复杂的工程系统的风险评估评价。  相似文献   
26.
河流CO2与CH4排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锋  袁兴中  陈槐  何奕忻  罗珍  刘恋  何宗苡 《环境科学》2017,38(12):5352-5366
河流作为连接海-陆两大碳库的主要通道,其水-气界面二氧化碳(CO_2)与甲烷(CH_4)排放构成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不容小觑.明确河流水体CO_2与CH_4产排过程、时空特征以及控制因素是认识河流生态学功能以及其对变化环境响应的重要内容.基于当前河流CO_2与CH_4排放研究进展,构建河流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内源代谢、陆源输入),并从全球尺度、区域尺度、流域尺度综述了河流碳排放时空变异性特征以及存在的研究不足.在理解碳排放动力学概念框架和时空变异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了河流CO_2与CH_4动力学控制因子分层框架(内部因子:有机质、温度、营养盐;外部因子:水文、地貌、人类活动),深入探讨了河流碳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根据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河流碳排放应将纳入区域陆地碳平衡过程,今后研究重点应包括流域尺度上河流CO_2与CH_4内源产生与陆源输入相对贡献的量化研究、不同界面CO_2与CH_4产生与排放过程研究、高时空分辨率的监测数据的补充以及变化环境与人类活动干扰下河流碳排放的响应过程等,为理解河流生态学过程及生态系统功能提供基础,同时为我国进一步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7.
环境诉讼与环境损害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使环境诉讼类型发生了重大变化,环境公益诉讼法典化使环境损害鉴定成为环境诉讼中重要环节。从诉讼法学角度研究环境损害鉴定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研究在更为宽泛的环境法学界域下,以环境法学研究新模式,从理论层面阐释环境诉讼与环境损害鉴定,构建环境损害鉴定法律规范体系,以期为我国环境损害鉴定提供理论支撑。研究表明,我国环境损害鉴定尚处于探索阶段,目前存在着鉴定主体不明确、鉴定技术标准缺失、鉴定范围模糊、鉴定理论准备不充分等问题,因此其法理、法律、技术标准亟待研究和制定。尤其法学研究者应重点关注以下方面:第一,构建环境损害鉴定的法律框架;第二,阐明环境损害损害鉴定法学理论基础;第三,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环境损害鉴定技术标准。  相似文献   
28.
广西构建生态补偿机制仍存在相关法制不健全,现行财税政策不完善,缺乏相应的技术支持、良性的投融资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存在缺陷等方面问题。从加强宣传和提高意识,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完善税收收费制度、投融资机制以及管理体制,并努力建立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政绩考核制度,积极开展基础研究和试点工作等方面探索构建广西生态补偿机制的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29.
基层应急预案框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辉 《安全》2007,28(6):6-9
1 基层应急预案研究对象   基层的概念是指最低的层次.实行直接性管理,是它最突出的特点,即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直接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其一切管理活动都具有直接性而没有中间环节.我国基层社会单元一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即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以保障居民或村民利益为出发点,在基层政权组织的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开展工作的;另一类是企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机构、企业等,是以社会公益或盈利为目的,主要受法律法规和行业管理约束,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机构.……  相似文献   
30.
遭遇欧盟排放新政中国航空业将何去何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盟已于2008年通过法案,自2012年1月1日起正式将所有欧盟和非欧盟航班纳入欧盟温室气体排放交易系统(EU-ETS)。国际航空业对此的反应不一,欧盟此举也对中国航空业产生了重要影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IEA)统计,全球航空业2008年二氧化碳排放(包括国际航空和国内航空)占总化石燃料二氧化碳排放的2.6%,虽然其比例不高,但航空业却是全球二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