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88篇
基础理论   45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1.
利用恢复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原理构建人工替代栖息地是恢复和重建生物栖息地环境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用于滨海河口区修复或重建滩涂湿地等栖息地的一种替代方法。人工替代栖息地构建出了接近自然原貌的人工系统,创造一种湿地植被和湿地动物可以协调共存的生境,不仅可以为鸟类资源和渔业资源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其中多样化组合的植被群落在滨水景观、水质净化等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长江口自然湿地的恢复和自然保护区的动态管理具有不可忽视的补充作用。在迁徙鸟类重要中转驿站,珍稀或者经济鱼类的洄游通道,特殊价值的重要湿地景观格局以及水资源战略储备区域中布局人工替代栖息地,可以发挥其对长江口湿地的补充作用,使高度开放而又极为敏感的长江河口地区循着生态健康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12.
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赋存形态及风险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基于长江口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总量与形态在丰、平、枯水期以及14个典型点位的分布特征,通过平衡分配法建立了长江口沉积物质量基准(SQGs),并以此评价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揭示重金属生态风险与其形态特征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除Cd之外,长江口沉积物重金属以残渣态为主导形态,尤其是As、Cr、Hg,其残渣态含量均为90%以上.长江口As、Cd、Cr、Cu、Hg、Ni、Pb、Zn的沉积物质量基准分别为43.29、0.672、79.65、19.08、0.569、339.09、30.87、411.36μg·g~(-1).Cu的生态风险程度最高,对水生生物具有较大的毒性影响,应当引起重视.河口上游受到长江径流影响大,在丰水期风险较高,在平水期和枯水期则风险偏低;而下游受上海等城市排污影响较大,风险较高(尤其在平水期和枯水期).8种重金属的生态风险与赋存形态之间表现出3种不同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3.
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磷是长江口外邻近海域潜在的限制性营养元素,沉积物中磷的转化与保存对于指示区域环境变化和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对长江口外低氧区和非低氧区柱状沉积物中磷和氧化还原敏感参数的分析,探讨了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及其环境意义.研究表明,Detr-P是沉积物中磷主要的赋存形态;其次是Org-P、Fe-P和Auth-P,Exch-P对总磷的贡献5%;磷的含量与分布受陆源输入和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活性磷组分在沉积-保存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形态转化,Auth-P主要来源于Fe-P和Org-P的转化.长江口低氧区沉积物中磷的保存与陆源输入和水体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磷的形态能够较好地反映区域环境变化.低氧区与非低氧区沉积物中活性磷的分布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突出表现在低氧区沉积物具有更高的C/P值.研究区域内DRP的释放通量为0.90~1.13μmol·(cm~2·a)~(-1);磷的埋藏效率高于70%,其中Detr-P的埋藏效率约为100%,Fe-P和Org-P分别为38%和26%.Auth-P是活性磷最主要的埋藏形态,大约51%的Auth-P来源于Fe-P和Org-P的转化.长江口低氧区磷的埋藏效率低于东海内陆架海域,低氧现象降低了磷的埋藏效率,并可能对富营养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深远影响.陆源输入的变异显著影响长江口沉积物中磷的组成,流域磷的输入与河口初级生产和低氧等一起深刻影响着长江口磷的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14.
长江口沉积物甲烷产生潜力与产甲烷菌群落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培养与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了长江口沉积物产甲烷潜力及其产甲烷菌群落组成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沉积物甲烷排放速率为4.15~7.12 nmol·g~(-1)·d~(-1),且表现出厌氧区高、丰氧区低的特点.甲烷产生潜力为丰氧区大于厌氧区,说明甲烷在水体中氧化是减少甲烷排放的重要环境过程.研究区沉积物中产甲烷菌群落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厌氧区沉积物产甲烷菌的优势群落为Methanococcoides(拟甲烷球菌属)、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和Methanosaeta(甲烷鬃菌属),丰氧区沉积物为Methanosarcina(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eta(甲烷鬃菌属)和Methanocella(甲烷胞菌属),因而缺氧过程会对产甲烷菌群落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估算发现,研究区甲烷的排放量为2487~6819 t·a~(-1),表明长江口是甲烷排放的净产生源.因此,由缺氧过程导致的河口环境因子变化会影响甲烷的代谢循环过程及其微生物群落组成,进而对河口生态系统甲烷排放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5.
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抗生素抗性基因污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梁惜梅  聂湘平  施震 《环境科学》2013,34(10):4073-4080
使用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方法对珠江口典型水产养殖区水和沉积物中3种磺胺类、7种四环素类、1种喹诺酮类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和1种整合子基因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除tetW外,所有其他ARGs在珠江口养殖区中均被检出,其中sul1、sul2和int1的检出率为100%.相同养殖模式下,养殖时间越长ARGs的相对含量越高,表明ARGs具有累积效应;不同养殖模式池塘中ARGs的含量存在差异,表明养殖模式可能影响ARGs的含量与分布.int1相对含量与sul1和ARGs总量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表明int1在ARGs的水平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珠江口水产养殖区沉积物中抗生素浓度与ARGs总量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水产养殖区中抗生素残留是诱导养殖区ARGs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6.
Identification of critical habitat in estuarine nursery areas is an important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objective. Habitat can be viewed as a mosaic of both temporally variable environmental features and spatially variable structural features that combine to define optimal habitat. Effective models of juvenile distributions should account for individual movement, as well as the full suite of habitat variability including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components. We have extended a terrestrial model of small-scale movement patterns to describe habitat choices of an index juvenile fish in an estuarine nursery system. Movement of small juvenile fishes was found to be influenced by both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in habitat quality, and it was a balanced mix of both that resulted in an optimal distribution. Fishes that perceive habitat on a scale much smaller than the scale of spatial heterogeneity may respond to temporal change as a movement cue allowing for more deterministic outcomes at larger scales despite perceptual limitations. These model outcomes suggest a hierarchical approach is best for describing habitat choice in juvenile fishes and this approach will be used in the future to explore individual and population responses to predictable habitat change.  相似文献   
117.
北仑河口地处亚热带-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是我国北部湾沿岸与越南交界的一个重要入海河口。于2008年3、5、8和11月分别采集该海域小型浮游硅藻,同时测定水温、盐度等水体参数,以及氮、磷、硅等18项水化学指标,分析了小型硅藻群落结构变化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该河口区的小型硅藻主要由纤细翼鼻状藻Proboscia alata f.gracillima、拟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 pseudocurvisetus、细弱海链藻Thalassiosira subtilis、中华齿状藻Odontella sinensis和菱形藻Nitzschiasp.等优势种类组成,并且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演替。应用典范对应分析,发现影响北仑河口硅藻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温度、盐度、N、Si、Hg和悬浮体质量浓度等,且不同季节的主控因素有所差异。菱形藻对温度和Cu、As、Zn和Hg等重金属的耐受性较强。纤细翼鼻状藻适宜于生长在水体透明度高的海域,悬浮体质量浓度以6.27 mg.L-1以下为宜。拟旋链角毛藻受Cr的影响较大,高含量的Cr会限制其生长。而细弱海链藻和中华齿状藻对Hg的耐受性较强。  相似文献   
118.
根据2005年9月黄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表层水体CO2分压(pCO2)和盐度的同步观测资料,对黄河口淡-咸水混合过程中pCO2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河口pCO2与盐度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负相关关系,但在盐度5左右水体pCO2存在亏损现象,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河口水体受海水影响,其离子强度突然增加而导致黄河水体中的过饱和碳酸盐发生沉降作用引起的.  相似文献   
119.
2006年6月对长江口及其临近海域不同介质中壬基酚的浓度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壬基酚在表层水、悬浮物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浓度分别为14.09~173.09 ng/L,7.35~72.02 ng/L及(0.73~11.45) ×10-9 dw.表层水体中壬基酚浓度高值区位于长江冲淡水主轴线上,表层沉积物中壬基酚浓度高值区位于长江口东南泥质区和浙江近岸泥质区,长江冲淡水和悬浮物是研究区域壬基酚的主要来源.壬基酚的浓度分布受到水动力条件、悬沙输送方向、微生物活性等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与世界其它河口地区相比较,研究水域水体中壬基酚浓度已达到中等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20.
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微量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珠江口水域12头中华白海豚体内10种微量元素(As、Ba、Cd、Co、Cr、Cu、Ni、Pb、Zn、Hg)的含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显示:受试样品中Zn元素含量最高,Cu、Hg次之,Co、Cr、Ni含量最低;肝脏和肾脏中微量元素含量较高,其余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不尽相同.分析认为珠江口水域中华白海豚受到一定程度的As、Hg、Cd、Pb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