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384篇 |
免费 | 1060篇 |
国内免费 | 2690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400篇 |
废物处理 | 168篇 |
环保管理 | 2310篇 |
综合类 | 8870篇 |
基础理论 | 1712篇 |
环境理论 | 11篇 |
污染及防治 | 1215篇 |
评价与监测 | 855篇 |
社会与环境 | 1571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237篇 |
2022年 | 419篇 |
2021年 | 507篇 |
2020年 | 480篇 |
2019年 | 428篇 |
2018年 | 395篇 |
2017年 | 540篇 |
2016年 | 662篇 |
2015年 | 680篇 |
2014年 | 675篇 |
2013年 | 849篇 |
2012年 | 1112篇 |
2011年 | 1238篇 |
2010年 | 898篇 |
2009年 | 901篇 |
2008年 | 732篇 |
2007年 | 1102篇 |
2006年 | 1120篇 |
2005年 | 916篇 |
2004年 | 767篇 |
2003年 | 853篇 |
2002年 | 692篇 |
2001年 | 578篇 |
2000年 | 524篇 |
1999年 | 521篇 |
1998年 | 393篇 |
1997年 | 312篇 |
1996年 | 259篇 |
1995年 | 233篇 |
1994年 | 232篇 |
1993年 | 199篇 |
1992年 | 155篇 |
1991年 | 117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47篇 |
1988年 | 41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2篇 |
1981年 | 11篇 |
1980年 | 8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12篇 |
1974年 | 5篇 |
1973年 | 10篇 |
1971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要求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分级要求,提出了针对性的工作要点,以满足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22.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中国的降水分布日趋复杂,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为满足防灾减灾与水资源管理的数据支撑需求,基于长江上游重庆段近20 a降水数据,利用线性回归、M-K非参数检验等方法,探究降水的时间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近20 a重庆市年降水量在875.6—1348.2 mm。时间上,春、秋两季呈明显增多的趋势,其中3月最显著。降水在14 a时间尺度的周期过程线中波动最强,是第一主周期。空间分布上,呈西低东高的特点,在渝西和长江河谷地区降水相对偏少,主要受重庆地形的影响;渝西和渝东北地区秋季降水显著增多。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旱涝灾害防治、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为植被修复与生态廊道保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3.
长江下游地区是稻作农业的主要起源地之一。然而,水稻对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人群饮食的贡献程度仍不清晰。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能够量化揭示长江下游地区史前人群的摄食策略。系统收集长江下游地区已发表的人骨、动物骨和植物稳定碳氮同位素数据,基于稳定同位素混合模型,对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人群的摄食策略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距今7.0—5.3 ka长江下游地区人群可能摄食多种动植物资源,该时期水稻对人类饮食的贡献与其他植物资源基本相当。距今5.3—4.3 ka,水稻已超过其他动植物资源,成为美人地遗址人群的主要食物资源。研究揭示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明化进程与稻作农业发展具有同步性,狩猎采集经济则为该区域文明化进程起到基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4.
20世纪长江的3次巨洪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分析了形成20世纪长江3次巨洪的3个遥相关因子:(1)太阳黑子活动;(2)厄尔尼诺事件,(3)青藏高原南部大震。依据长江巨洪和遥相关因子的基本事实,讨论了长江发生巨洪的统计规律。指出当3个因子的出现时间互相重叠时,长江很可能发生巨洪,这对长江巨洪的超长期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5.
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曾维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4,24(3):329-334
从环境风险到环境污染事故演变的一般规律入手,提出了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为环境污染事故风险评估、预防与应急响应提供科学手段。环境污染事故风险预测评估模式的提出,一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环境安全与应急响应理论;另一方面,对公共安全、企业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等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尚未清晰. 选取丹江口水库5个生态点位,采用宏基因组学研究表层、 中层和底层垂直分布浮游细菌群落组成,分析预测氮磷循环功能及其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主要由变形菌门、 放线菌门和浮霉菌门等优势种群组成,不同深度来源的浮游细菌群落结构具有显著差异,水温(T)、 氧化还原电位(ORP)、 溶解氧(DO)和Chla是影响浮游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因素. 氮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生物固氮过程、 硝化作用、 反硝化作用和异化硝酸盐还原作用等7个主要途径的gltB、 glnA、 gltD、 gdhA和NRT等39个氮循环功能基因. 磷循环功能基因分析表明,主要涉及有机磷矿化、 无机磷溶解、 调节等6个主要途径的pstS、 ppx-gppA、 glpQ和ppk1等54个磷循环功能基因. 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深度是影响氮磷循环功能基因组成和丰度的主要因素,表层和底层氮磷循环功能基因丰度高于中层样品. 奇异球菌属、 嗜氢菌属、 Limnohabitans和棍状杆菌属等是氮磷循环的关键物种. DO、 pH、 T、 总溶解性固体(TDS)、 电导率(EC)和Chla与氮磷循环功能基因显著相关,以上环境因子随丹江口水库深度增加浓度降低或升高,导致浮游细菌氮磷循环功能基因呈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通过揭示丹江口水库不同深度浮游细菌群落组成、 氮磷循环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可为丹江口浮游细菌生态功能和多样性保护发挥潜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人工神经网络在预测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开挖引起的周边地表变形预测是一个复杂非线性问题,引起地表沉降的影响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呈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传统的基坑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方法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预测精度有待提高,而人工神经网络是一种多元非线性动力学系统,可以灵活方便地对多成因的复杂未知系统进行高度建模,实现全面考虑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深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变形预测。本文介绍了误差反向传播(BP)网络模型的结构、学习过程及其算法的改进,径向基函数(RBF)网络模型的结构及其学习过程;分析了影响深基坑开挖周边土体沉降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25个基坑工程的地表沉降实测资料为训练样本,建立了11个输入影响因素的BP神经网络模型和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对样本的学习训练过程及对5个检验样本的预测精度,说明了人工神经网络用于预测基坑周边地表沉降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8.
29.
30.
1994年江淮伏旱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谁地区18个站点1951~1995年6~8月降水量资料,用Z指数建立了历年夏季旱涝序列,着重对1994年江淮伏旱及其对农业、水资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评述,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