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3篇 |
免费 | 12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环保管理 | 96篇 |
综合类 | 129篇 |
基础理论 | 23篇 |
污染及防治 | 1篇 |
评价与监测 | 9篇 |
社会与环境 | 26篇 |
灾害及防治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24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14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14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8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9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0篇 |
1990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23.
川西高海拔河流中溶解性有机质(DOM)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溶解性有机质(DOM)对全球碳循环及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川西北4条高海拔河流,即杂谷脑河、抚边河及岷江(高山峡谷河流)与白河(高原河流),对其天然水体中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特征进行了研究与比较.结果表明,川西高海拔河流DOC变化范围为1.55~5.66 mg·L~(-1),CDOM(以a(355)表征)变化范围为0.96~6.31 m-1,荧光溶解性有机质(FDOM)(以lg Fn(355)表征)变化保持在2.08~2.83之间.与高山峡谷区河流比较,高原河流芳香性、疏水性特征常数SUVA254、SUVA260较高,吸光度之比E2/E3、光谱斜率S275~295及光谱斜率之比SR较低,揭示了高原河流CDOM芳香性较强、疏水性组分丰富、分子结构较为复杂;SUVA254、SUVA260分别与SR、S275~295呈显著负相关,表明白河由于高通量陆源腐殖质输入影响了CDOM特征.川西高原4条高海拔河流中SUVA254、SUVA260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表明芳香性结构普遍存在于河流CDOM疏水组分中.川西高原天然河流水体中CDOM与DOM的浓度之间总体上无直接关联,因为不同天然水体在DOM形成过程中,陆源DOC输入组分和强度及转化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对于揭示高海拔区域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有机碳循环的区域效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对“三废”排放情况为代表的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和阐述。简要地介绍了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原则,并利用2003-2010年四川省“三废”排放统计数据,建立了废水、废气和固废为要素的环境状况评价体系,绘制了环境状况变化趋势图。总体来看,以“三废”为代表的环境状况呈现变好的趋势。 相似文献
25.
26.
27.
川西高原草甸和高寒湿地是青藏高原重要土壤碳库之一,高原河流水体溶解性有机碳特征及其与土壤碳库关系研究,对于理解高寒区域土壤碳输出通量及强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川西高原高山峡谷区河流(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抚边河)和高原夷平面河流(白河)水体有色溶解性有机质(CDOM)采用三维荧光及平行因子法(EEM-PARAFA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高原河流中CDOM主要有3种组分,即C_1(260/480,UVC类腐殖质)、C_2[310/420(570),UVA类腐殖质]和C_3(280/370,类色氨酸);(2)河流沿程变化特征显示,高山峡谷区河流总荧光强度值较低,变化范围窄,高原夷平面河流(白河)与其相反;同时白河类腐殖质(C_1、C_2)荧光强度远高于其他3条河流,表明白河中源于沿岸草甸和湿地的陆源腐殖质高,而其余高山峡谷区3条河流陆源腐殖质输入相对低;(3)水体荧光特征参数(荧光指数FI、自生源指数BIX、腐殖化系数HIXb、新鲜度指数β:α)表明,高山峡谷区河流CDOM来源具有外源兼内源双重特征,腐殖化程度低;高原夷平面河流CDOM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且降解程度低;(4)相关性分析发现4条河流中C_1、C_2极显著正相关,且白河C_1、C_2、C_3呈极显著正相关;所有河流β:α与BIX呈极显著正相关,溶解性有机碳(DOC)与355 nm处吸收系数[a(355)]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28.
四川盆地为中国灰霾形势较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对四川盆地大气灰霾的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利用环境一号卫星数据,对能表征大气污染程度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进行了反演。提出了用EVI植被指数判定暗像元精细化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方法,该方法能较好地去除部分大气影响,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与CE318的气溶胶光学厚度结果相关性较高,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精度,反演结果满足精细化要求。反演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内有德阳、成都、眉山和乐山4个气溶胶光学厚度高值区,该高值区呈带状分布且与四川盆地的地形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9.
利用荷电低压颗粒物撞击器(ELPI+)对四川省水泥行业、玻璃行业、陶瓷行业、砖瓦行业、燃煤锅炉、生物质锅炉、电厂、钢铁行业等典型行业开展排放特征测试,通过组分分析,获取各行业PM_(2.5)成分特征谱.结果表明:①水泥、玻璃、陶瓷、砖瓦等建材行业均以Si、Ca、Mg等元素为主要排放组分,双碱法脱硫SO_4~(2-)排放占比高于其他脱硫工艺;②电厂PM_(2.5)中SO_4~(2-)、Ca~(2+)、NH_4~+、Mg和Si为特征组分;燃煤锅炉中OC、Al、Si和Ca等为特征组分;③OC和EC是生物质锅炉PM_(2.5)主要排放组分,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中K排放占比也较高,非成型生物质燃料锅炉中Cl~-排放占比为所有行业中最高;④钢铁行业中Ca含量最高,为18. 11%,其次为SO_4~(2-)、Na~+和Fe. 相似文献
30.
This paper describes and analyses the public health system response to the deadly earthquake in Sichuan province, China, in May 2008. Drawing on an 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ject consisting of a literature review and field research, including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ith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professionals, policy‐makers and first responders, a conceptual framework was developed to describe the response. This approach emphasises the pre‐existing preparedness level of the medical and public health systems, as well as social, economic and geo‐political factors that had an impact on mitigation efforts. This framework was used to conduct post‐disaster analyses addressing major response issues and examining methods employed during the public health response to the disaster. This framework could be used to describe and analyse the emergency response to other disasters. 相似文献